中山道。木曾路:分開旅行與飄雪的故道徒步(下)

蔡凱西
·
·
IPFS
·
差點忘記還沒寫完

與D51機關車別過之後,逐漸走進的是源義仲在木曾路所留下的史蹟與傳說。

現正播映也即將接近尾聲的第61回NHK大河劇「鎌倉殿の13人」,大手編劇三谷幸喜在此劇裡,詮釋平安末期,各地的源氏後裔在起兵推翻平家政權的過程裡,為了取得主控權,在檯面上聯盟的同時,也在檯面下運用權謀,相互排擠。起兵於木曾谷的源義仲,曾與堂兄源賴朝短暫和睦,以勢如破竹之姿從老巢起兵,長驅入京,迫使平家倉皇出逃西國。

劇照取自NHK官網

義仲在山谷間築起了城寨,寨的鬼門處則設立了觀音石像與祠堂,並將自身盔甲上的「八幡座」(頭盔上的裝飾),一併供奉於此,作為城寨的鎮護。而觀音像的不遠處,那棵象徵義仲的愛妾巴御前,與之心心相印的「袖振りの松」,早已在2009年因嚴重的蟲蛀而遭到伐除,町民仍然致力讓這段浪漫傳說,不至於無跡可循,將之再蛻變為獨木舟狀的儲水槽,或許,在健行旺季往來於故道的旅人們,會因水舟的存在,感受道途間的一抹沁涼。

photo by Cathy Tsai
photo by Cathy Tsai

源義仲之後,駐足木曾道旁的良寬歌碑,提醒著今日的旅人,木曾路也曾扮演著朝聖之道的角色。只是,法喜充滿的朝聖者,只是此道上的其中一類人群。

photo by Cathy Tsai

離開妻籠宿與大妻籠,走過吉川英治筆下,劍豪宮本武藏潛心修練武藝的男、女二瀧場景,至此,持續數小時的徒步,腳力與精神已略感疲憊。駐足於途經的公車站旁,歇腳放空,順便賭個人品,一輛開往馬籠的公車,不久迎面駛來。

是要去馬籠嗎?
photo by Cathy Tsai

大概是個很少有人上車的站點,引起司機的好奇,我點了頭,回應了他的詢問。進入馬籠宿的地界,循著路標,在島崎藤村紀念館前,剛好撲了個空。

藤村晚年發表於《中央公論》小說《黎明前》(夜明け前),是以幕末與明治初年的馬籠宿為舞台,描述圍繞在主人公青山半藏之間的人事物流轉。自幼接受的平田派國學教育的半藏,對支配木曾山林業採伐的尾張藩心存不滿,傾向王政復古的政治立場,使其滿懷著希望,迎來如同黎明將至的明治維新,但維新推動的文明開化,卻帶給他更深刻的壓迫。

photo by Cathy Tsai

揭開故事序幕的那句「木曾路全在山裡」(木曾路はすべて山の中である),如今成為藤村家喻戶曉的文學經典名句。德川中後期以馬籠宿為中心的木曾故道,在藤村的書寫下,鮮活地呈現出各種自然與人文風景的轉變。

古道穿越森林,宿場間的路徑幾經變遷。近世在幕府整頓,與參勤交代漸成定制的旅行需求下,危險的棧道,被修築為可以穿越的橋梁,大名行列與行商人群的熙來攘往,也使道路由崎嶇而變得相對平坦且容易通行的坡度,而新路取代舊路,舊路則被深山掩沒,逐漸失去蹤跡。此外,不變的是,每當大雨帶來的河水暴漲,仍然是旅行在木曾路上最大的阻礙。

數百年間,木曾路迭經整備,山谷間的路徑,從陡坡變緩坡,從緩坡變步道,迄今對無習常健行經驗的旅人我來說,僅只妻籠馬籠之間的徒步,與宿場起伏升降的地形間遊走,雖仍不致崩潰,卻也是極大的耐力考驗。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旅人們基於各種追求的動機,在道路上展現著不同的行走姿態,熊野古道與四國遍路上,追尋宗教與心靈交流的貴冑、僧侶與庶民,形塑了道路,作為朝聖參拜之路的性格,即便因為現代觀光業的發展,便利的食住行機制,少了跋涉之苦,也注入了休閒消費的世俗意象,但是作為宗教信仰的大眾巡禮之道,至今仍為世人眼中,最為直觀的設定。

photo by Cathy Tsai

近世的行商者與庶民、執行參勤交代任務的大名與武士,以及俳聖芭蕉等文學者,至於近代政局動盪之際,下嫁江戶的內親王和宮,與大政奉還後展開巡幸的明治天皇,都曾是取道木曾路的過客。更為紛雜多彩的道中旅人,也使過往的木曾路,被賦予更多重的功能與角色。

對源義仲來說,雖然入京後的政治局勢,急速逆轉其成敗,而木曾路仍無損作為當初進軍西國制霸的夢想之路;對折返於領地與江戶間的大名與武士而言,木曾路儘管地勢相對不便,卻是一條經濟與迴避東海道人流混雜,更是遵照幕命,完成參勤交代義務之道。

與黃立行分開旅行的劉若英,唱著巴黎那裏下了一整天的雨;我與圍巾和公共運輸分開旅行的木曾路上,則飄了一整天的雪。站在馬籠宿的高處,望著白雪覆蓋的農地,臨時起意的飄雪故道徒步,並非是多痛的領悟,而是能夠試圖重新理解,當年往來與此道的人群,為何不後悔選擇這條路。

photo by Cathy Tsai

歸途,重拾起公車與鐵路,在京都車站八條口的無印良品,買了條新的圍巾,陪著我繼續上路。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蔡凱西Cathy Tsai | 蔡凱西 台北人 / 不專業旅人 / 流浪中的學術人 / 研究旅行史與旅行文化的不良歷史學徒/《後綴》假掰文青誌編輯群 在出門旅行、閱讀,與作古的旅記文本中持續穿越 佛系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historystory 合作邀約:misiaa2001@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京都宇治:平安時代王朝顯貴的比佛利山莊

盤點1980年代的日本話題商品

三個版本的契訶夫旅記:《薩哈林旅行記》、《薩哈林島行旅》、《薩哈林島:契訶夫旅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