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柏拉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紅油抄手 七日書第二日

柏拉兔
·
·
紅油乾拌是我的最愛,抄手餡料一定要是肥瘦相間的豬絞肉餡,不加蔥。調味料特別講究,得是特製熬煮過的甜醬油,紅油要二荊條辣椒粉,燙熟之後加草果泡製,這是辣椒香而不辣的精髓,打料時跟甜醬油融合,味道辣而不辛還有點回甜。抄手下清水煮,過程中分次加入3次涼水幫助降溫,所謂“三沉三浮”,這樣煮出來既不會生硬不熟,也不會綿軟坍塌.......這複合味道無不牽動著我的味覺,讓人食指大動。

劍橋辭典把comfort food 定義為人們在悲傷或憂慮時吃的食物,通常是甜食或人們小時候吃過的食物(the type of food that people eat when they are sad or worried, often sweet food or food that people ate as children),這類食物讓人想起媽媽和家人做的菜式,像是燉雞湯、奶油蘑菇麵、巧克力冰淇淋或炸薯條等,滿滿的熱量和碳水化合物讓人彷彿有了兒時般的安全感。 

中文將它翻譯成“療癒美食”,我以為,無論從食物類型還是慰藉人們的情緒種類來說,這個翻譯都顯然要更寬更廣。首先從療癒角度來說,它能慰藉的情緒絕不僅限於悲傷或憂慮,空虛的時候、緊張的時候,或是煩悶時,吃一頓療癒美食,負面情緒好像也一掃而空。 《孤獨的美食家》中,五郎每一次覓食前都有著不同的情緒,有時是遇到奇葩客戶的惱火,有時是單純的好奇,有時是偶遇新鮮的無措,有時是內心看到美好又不乏溫情,最後他吃到心儀的、好吃的食物,負面情緒遍都消散了,又或者本身美好的體驗加深了,怎麼看,comfort food的療癒效果都絕不僅限於悲傷或憂慮呢。

再者,「療癒美食」中的「美食」一詞是如此廣泛,不同年齡、性別和個性的人都有著不一樣的偏好。就以地域來說,各地的人也表現出不同的偏好,中國北方、日本愛吃高碳水的麵食,印度人喜愛薑黃湯當作療癒食物,墨西哥人對包著酸甜莎莎醬的玉米片情有獨鍾......老祖宗的那句「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療愈食物的種類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我是一個有著北方魂的南方人,會這麼說,主要是出於骨子裡對麵食的喜愛。其實在我的家鄉,本身就有著獨特的移民史,北方漢族定居後仍然割捨不了對麵食的偏愛,結合當地食材,發明了更多有意思的麵食:鐘水餃、甜水面、擔擔面、芙蓉包、鋪蓋面、糖油果子、燃面、涼麵、軍屯鍋盔、牛肉麵、醪糟粉子、碗雜面、葉兒粑......寫到這裡,估計我是哪裡人,你也能猜出來^-^

這麼多麵食,我最喜歡的還是抄手。川渝一帶的人,用簡單的四方面皮包出來的成品形似雙手交叉抱臂的動作,帶餡的部分被這「兩手」包起來,這也是抄手之名的由來。實際上,中國各地區都有類似做法的麵食,在廣義上都被稱為“餛飩”,在中國兩廣、港澳一帶稱作“雲吞”,閩南地區、台灣稱作“肉燕”或“扁食“,江西一帶稱為“清湯”,各地包法略有不同。

西漢楊雄《方言》曾提及古時所有包餡的麵食都叫做餛飩,“餛飩”與“餅”相似,都是其中夾內餡,經蒸煮後食用,或以湯水煮熟,可稱為湯餅。直到宋元時期,餛飩與餃子才被區分開來,成為兩種不同的麵食。在北方,餛飩通常為元寶形,皮薄而餡小,以豬肉、蝦肉、蔬菜、蔥、薑為基本餡;在江南一帶,有大小餛飩之分,多半以雞湯、肉骨湯為湯底,或在沸水中加入調味料、海苔和常見湯料,如蛋皮絲、榨菜絲、乾絲、蝦皮和蔥花。

我最愛的四川抄手包法和餡料也不盡相同,各地略有差異。紅油乾拌是我的最愛,抄手餡料一定要是肥瘦相間的豬絞肉餡,不加蔥。調味料特別講究,得是特製熬煮過的甜醬油,紅油要二荊條辣椒粉,燙熟之後加草果泡製,這是辣椒香而不辣的精髓,打料時跟甜醬油融合,味道辣而不辛還有點回甜。抄手下清水煮,過程中分次加入3次涼水幫助降溫,所謂“三沉三浮”,這樣煮出來既不會生硬不熟,也不會綿軟坍塌。盛進碗裡,碎花生舀一勺,鋪得滿滿的,裡面的肉餡、調味料、碎花生,這複合味道無不牽動著我的味覺,讓人食指大動。或者也可以點紅湯口味,湯底加點豬油,同樣加上特製的辣椒油,鋪滿香蔥,吃完以後再舀一碗麵湯,完美結束。藤椒抄手也可以,出鍋後淋一點點藤椒油,一定還要再點一點兒漢源花椒磨的粉,那是麻香的靈魂。

在這裡,任何一家小店,但凡是有點回頭客的,都有我最喜歡的抄手賣。吃辣或不吃辣,加蔥或不加蔥,喜歡麻香或不喜歡,每個人都能吃到自己喜歡的風味。一碗簡單卻又精心的麵食,既有北方菜的簡單豪氣,又帶著川菜注重的味覺體驗,一碗下去,熱氣騰騰,香而不膩,再來一碗麵湯,實在圓滿。在這一碗好吃的麵食前,味覺得到滿足,情緒也得到安慰,最重要的是性價比還高^o^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