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戰爭,會一觸即發嗎?
大家是否還記得,2021年《經濟學人》曾經在封面指出,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延伸閱讀:天下雜誌〈經濟學人:台灣,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 報導提到,由於台灣掌握全球高端晶片製造的能力,以及身處美中地緣政治的前沿,讓台灣成為可能引發戰爭的地方。
美國議長裴洛西(Pelosi)旋風式訪台,以她的身分訪台,不必多言其對台美關係的重要意義,而中國自然是大動作採取文攻武嚇的「抗議」,除了立即暫停從台灣進口食品、水產和農產品等多項商品,其中一種手段就是預告將在台灣周圍海域大規模軍演。
由上方比較圖得知相較,軍演規模比起1996年過之而無不及,這中間透露出幾種意涵:
展現中國有能力對台灣實施海陸封鎖,癱瘓經濟。
向美國展示中國有突破第一島鏈的軍事實力,威脅第二島鏈
這代表台海即將發生戰爭了嗎?撇除兩岸真的發生「擦槍走火」事件,否則兩岸開戰的可能性極低。從中國內部因素來說,中國即將進行二十大會議,如何「平穩」的讓習近平邁向第三任期是最重要的,不會有國家領導人輕易在此刻選擇開啟戰端。
而解放軍專家、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曾在講座中表示,中國軍隊目標在2035年能和美軍一決高下(中國在2015年即啟動軍改),現在正值提升軍備、換裝甚至演練之際,軍力仍差美軍一大截。中國固然不放棄武力解放台灣,然而中國出兵台灣的前提,均是以美軍會「介入」為前提。當然美軍會「介入」到什麼程度,是中國要審慎拿捏的。
也因為有美軍介入的前提,中國若決定出兵,理性決策必是以「兵貴神速」為上策,以壓倒性的軍力奪取台灣,同時以資電戰癱瘓台灣,喪失有組織的反抗能力,同時讓美國與國際社會來不及透過外交或軍事反應,達到武統目標。
回頭看看台灣,對於裴洛西訪台多數「正面」看待,更多人是緊盯裴洛西的航班動態,仍可區分幾種聲音:
代表美國支持台灣的決心,有助於台灣讓國際看見。
為了轉移拜登執政不力的問題,透過裴洛西訪台挑起美中台矛盾。
中美兩國早已透過協商畫出彼此底線,各取所需。
大國角力是高深的學問,真相恐怕是只有當事人清楚了,身為台灣人,我更關心的是國人的心態:我們準備好了嗎?
- 面臨中國可能更頻繁的軍事擾動,影響船隻與航空器的進出。我們應對方式是什麼?
- 更大規模的經濟制裁,尤其中國國內替代性越高的商品。就業與產業轉移,如何減少陣痛?
- 如果終將一戰,避難、急救和後備動員的制度運行。為人詬病的兵役制度,如何改革?
台灣社會長年瀰漫相當極端的氛圍,一端是對美國抱持一廂情願的期待;另一端則仰賴中國作為生存之道。這看似極端的對立,其實都有共同的色:務虛不務實。
這些人可以編出漂亮的論述、精美的梗圖和動人的口號行為,但是決不會動手為台灣長久制度耕耘—因為沒有掌聲。哪裡有鎂光燈,哪裡才有他們身影。
務虛不務實的態度,無疑將命運交給他人決定。台灣此刻不應該以嘉年華式的心態面對未來,而是為未來的各種可能性擬定戰略、做好準備。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