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文明之眼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文明起源】上古國家文獻

文明之眼
·
·
《山海經》如何由國家級文獻變成小說類雜書?道、德、仁、義、禮這順序從何而來?為何古文字義有的清晰可辨有些卻晦暗難明?

《海內經》由夏朝所著,此時的東方,因為天災與治理,而形成天下一家的狀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信非虛言,至於西方倖存的諾亞們,則在汪洋的廢墟外等待著重生。

《山海經》其實是上古時代國家級別的重要文獻,那麼後來怎麼就變成怪力亂神的小說類雜書了?這就是接下來要面對的後人塗鴉與鑑賞印章,然而誰這麼無聊?誰這麼無知?其中不乏飽學鴻儒!

《德經》失道矣,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夏代長治久安八百年後,夏朝國運開始由盛轉衰,四千年前的一場洪澇大災,動搖了華夏的根基,繼之而起的商朝,雖承繼了夏朝的事業,卻難再維持【道德】的治理水平,僅能維持在【仁義】治理水平,而商湯與盤更就算是其中的代表了。

殷商晚期國勢日非迷信鬼神,甲骨文紀載了殷商晚期最不堪的年代,野蠻、血腥、仇恨、迷信…,暴虐無道的商紂憎恨每個背叛的諸侯,卻不懂如何讓諸侯心悅臣服,即便炮烙之刑挖心剖肝也無法阻他人的「背叛」,最終只能走向自掘的墳墓。

站在有為演化的角度,周公旦宗法禮制的舉措可以理解,但姬旦投機有為的私心卻不可原諒,因為它的迂腐,使共主終成天子,讓諸侯終成敵國,也才有後來的暴秦,最終使黃老之學幾乎失傳,《道德經》被改得玄虛空泛,而《山海經》也充滿塗鴉與印章!

先說「後人塗鴉」,其一、文字變更,其二、語意誤會、其三、註解夾雜,其四、加油添醋;以下分別論述之:

一、文字變更:

從伏羲至秦一統文字,歷經六千年時間,伏羲時代是文字草創期,可用文字一定不多,因此,後世若想要傳承伏羲氏的紀載,就必須翻譯古文,因此,文字變更最怕文化斷層,但偏偏周、秦徹底搜刮古籍,後人理解就出現了問題。

《西山經》食之已癘。… 服之不畏雷。…

「食之已癘」是神農氏的寫法,「服之不畏雷」則是黃帝改的,神農氏著重醫藥,而黃帝重視軍藥,「服藥」、「服用」的用法延續至今;「已」是夏朝以前的用法,「治療」、「醫治」則是後人對治理的應用。

《大荒南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獸,左右有首,名曰䟣踢。

今日有世界地圖對照,就算沒去過澳洲,也看過袋鼠相關資訊,但「左右有首」是只看到袋鼠爬行姿勢,還是另有原因?上下左右,其中上下明顯是象形,旦左右卻是後人改的,為何?因為容易搞混,後人不知是『上下有首』還是『左右有首』,於是根據自己判斷將上下改為左右(如兩頭蛇)。

伏羲氏是如實描述,就像科學描述一般,關鍵是要如何解讀。

醫書從古至今未曾斷絕,就連暴秦都沒對其下狠手,所以「已」與「治」、「食」與「服」很容易就明白也不會更生枝節;但類似「左右有首」的紀載,就足以讓後人胡思亂想了。




中醫經典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yenwu.zh.ci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