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6|第三天|動漫文化
「二次元文化」對我影響非常深,以下盡可能憑記憶自由寫些對個人的影響。
小學時接觸到《遊戲王》、《寶可夢》、《數碼寶貝》、《戰鬥陀螺》、《庫洛魔法使》、《暴走兄弟 四驅車》、《七龍珠》等,雖然是當時很主流的作品,卻也因此能和身邊同學們有共同喜好度過美好的童年。那時候印象中家裡的人則是比較喜歡看《靈異教師神眉》、《名偵探柯南》、《灌籃高手》、《頭文字D》、《忍者亂太郎》、《多啦A夢》之類的作品。這個階段發展蠻多的興趣,像是抽卡包轉賣做生意、研究寶可夢和數碼寶貝的攻略、自行改造戰鬥陀螺或四驅車,甚至還會拿庫洛牌玩占卜。
國中時接觸的作品更廣,除了主流的《火影忍者》、《海賊王》、《獵人》、《鋼彈SEED》、《鋼之鍊金術師》,印象中還有追《魔法少年賈修》、《TSUBASA翼》、《草莓100%》、《魔法老師》、《校園迷糊大王》、《純情房東俏房客》、《死亡筆記本》等比較非主流的作品。由於當時網路還不發達,還會時常凌晨爬起來看《生肖奇緣(魔法水果籃)》和《初音島》。相較於小學這個階段班上對動漫有興趣的比例大概少一半,並且當時很盛行「宅男」作為一種負面標籤,雖然不至於產生校園霸凌或被孤立,不過班上確實也是會分很多喜歡不同作品的小群體。這個階段,由於是住在鬧區,所以時常會幫班上的同學買唱片CD、轉蛋、漫畫、遊戲等順便抽成當跑腿費。或許因為提供這方面的業務,所以在班上的評價也算好。
高中時期可以說是動漫影響最深的黃金時期。接觸的作品包含KEY社的《AIR》、《Kanon》、《Clannad》、《Little Buster》、《武器種族傳說》、《叛逆的魯路修》、《寒蟬鳴泣之時》、《下一站巨星》、《悠久之翼》、《夏目友人帳》、《幸運星》、《FATE》、《家庭教師Reborn》、《驚爆危機》、《旋風管家》、《灼眼的夏娜》、《魔法禁書目錄》諸如此類。基本上,每季有什麼新番都會追,甚至開始玩些角色扮演(電子小說)形式的遊戲、加入線上的論壇討論、並且也會實際參與動漫展和同人展。另外,當時日本的ニコニコ(NicoNico)也有非常多的二創作品、MEME作品、原創作品可以欣賞。這個階段挺幸運班上將近9成以上都很喜歡動漫(PS:雖然台灣近期常將動漫理解為中國用語,硬是要區分成動畫和漫畫,不過在當時我們就是很有默契將ACG簡稱為動漫),也因為共同的興趣曾經和喜歡的對象交往一陣子,也有許多這個時期的朋友時至今日也有往來。
大學和研究所時期跟高中差不多,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命運石之門》、《涼宮春日》、《K-ON》、《Angel Beats》、《可塑性記憶》、《OVERLORD》、《加速世界》、《刀劍神域》、《一拳超人》、《紀錄的地平線》、《狼與辛香料》、《魔法少女小圓》、《為美好世界獻上祝福》、《中二病也想談戀愛》、《無彩限的幻影世界》、《物語系列》之類的作品,也花了蠻長的時間考古《Chobits》和《JoJo的奇妙冒險系列》。比較值得一提是此階段開始會花時間讀輕小說,對許多人來講輕小說或許就像漫畫那樣是不入流的作品,但是也因為讀了《文學少女》這部輕小說而開啟了練習寫作的這條路,甚至為我往後從事學術工作打好基礎。
至於出社會至今,動畫大多是在巴哈姆特的動畫瘋看,很多漫畫平台也有正版授權作品可以看,加上智慧型手機的硬體也越來越好,真的覺得相比以前現在的孩子幸福多惹(雖然智慧型手機世代也有屬於他們的壓力和煩惱)。近期比較有印象的作品,大概就是《轉生史萊姆》、《間諜家家酒》、《賽馬娘》、《我推的孩子》、《鬼滅之刃》、《藥師少女的獨語》、《吉伊卡哇》、《香境》、《食戟之靈》、《異世界餐廳》、《新人大叔冒險者》、《休假的壞人先生》、《月光下的異世界之旅》,還有數不清的異世界穿越、系統、修仙之類的作品。相比於以前,喜歡看那種有校園戀愛成份,或看完值得當下或事後反思的深度作品,現在反而比較喜歡看難民番(日常心靈治癒番)、搞笑番、龍傲天的爽番,有種體會到大道至簡的道理,即便作品沒有刻意傳達什麼價值,也能根據自己已經內化的知識和經歷去進一步詮釋作品可能想傳達的價值。
總而言之,對我來講每一部動漫(ACG)作品都代表一個異文化,當把自己完整的時間專心投入在這些作品的世界觀與劇本中時,等於是透過作品了解一位作者或製作團隊的文化社會價值觀與意識形態。透過接觸二次元文化,不僅進一步的培養了投資理財的能力、從事一份有興趣的工作,同時也能不間斷地保持好奇心、跳脫框架創新發想,以及與年輕一輩有共同話題可以互動交流的能力。甚至可以說,正是接觸二次元文化,個人認為即便哪天退休了也不會因此生活失去重心或方向,因為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想要做什麼以及能夠做什麼。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