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舊照片之九】(第100篇-多圖少字)海外華人趙羨藻 1950年代路過香港留下珍貴影像
(修改过)
IPFS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abd0a600-14de-47e3-aea2-7055fea5e032.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c6713a40-7867-4635-b6a9-9575575f0f05.jpeg)
趙羨藻在海外華人攝影圈甚有名氣,1936年生於廣東台山,十二歲時已接觸攝影,當年他向堂兄借來一部120相機,拍攝的捕魚照片被攝影家伍千里欣賞,從而展開攝影人生。
廣州不但是趙羨藻先生成長的故鄉,也是他攝影啓蒙的沃土。1948年前後廣州的攝影氛圍很濃。趙羨藻在廣州培正中學上學時,學校就有好幾個攝影俱樂部。學校的數學老師何崇栢也是攝影名家,會帶領學生至新河浦拍攝。趙羨藻先生的堂兄有兩部相機,趙先生借用堂兄Mamiya6的日本產120相機。一次,趙羨藻在新河浦附近看到漁夫正在起網,浮光倒影在水中飄動,好一幅漁歌唱晚的詩境,於是他按下快門,拍下了這張《新河浦起網》的照片。然後趙先生把菲林拿到廣東老攝影家伍千里先生的浮圖影室沖洗,被選為優秀作品,放大擺在櫥窗展覽。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c7aa79d8-d026-4bb9-bfec-42462a76399a.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cda38431-120b-4199-a023-54635ce3b2f9.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868204d5-6d66-4b01-ab9a-dccc31337389.jpeg)
那時他經常往返香港,等候去美國的簽證,或許覺得歸來無期,親友們便帶着他四處拍攝留念,無意間也為當時的香港留下珍貴影像。他捕捉了香港市井的一面,鏡頭下多是忙碌的勞動者,工人、漁民、小販,還有婦女及孩童,當時人們的生活雖然貧窮、艱苦,但卻質樸、樂觀。
銅鑼灣、九龍城、深水埗,雖然名字依舊,在趙羨藻的黑白影像裏,卻是截然不同的人文景觀。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b83a3839-a262-42e8-97f6-2f58c423e088.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bc5ee67b-2e82-4973-929e-5b865e917faa.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c56dd7be-6da5-4c78-ac5e-1976aafb23fc.jpeg)
·歡迎支持「顯影」: Liker.Land / PayMe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avatar/a7fe96d8-1783-43df-af01-d08b12deba2d.png/public)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