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的半年我都在做什麼

Tracy 玩仙女棒也寫寫字
·
·
IPFS
·
這篇文章寫於去年的八月底,結束了半年的留職停薪假期(原本其實是向原公司提了離職,但最後主管非常好心幫我用留停處理),發表在個人臉書上,分享了我留停時都做了些什麼。那時也是疫情較為緊張的時期,但我完全沒感受到任何不便。當時的我非常渴望與人群隔離開,過自己的日子。如今重讀,心境自然不同,但或許能成為 2021 年的防疫居家隔離生活的一些分享與靈感(?)

3月暫別了在奧美的工作崗位

沒去旅遊、沒去進修,沒在賺錢也,沒想太多

就是一個很想休息的人(請自行搭配我就爛迷因圖),很幸運家人、主管、同事與好友給予我極大的支持與包容,記錄分享一些這個長假帶給我的改變:


由人物事斷捨離開始整理人生

休假伊始就向好友 EJ 借了《家事的撫慰》,厚厚兩大本讀完,家裡也差不多徹底打掃完了。理出些許舊物,透過臉書的換物和地區社團,很順利地就為他們找到新的主人,我百廢待興的廚房也因網友的熱心分享而逐漸完備起來。(廚具作為一種不常用時覺得超級佔位,同時折舊消耗速度遠遠跟不上慾望叢生的商業產物,是換物社團的常見品項)(看看人家哀鳳多貼心,你開始有想換手機的念頭時它就開始作怪閃退了)

假期撞上疫情,渴望獨處的心境不需規定也自動自主隔離。在還沒建立起新的生活秩序之前,對於人群,我刻意保持了一定的距離。隔絕外境影響,自己的情緒與個性忽然變得清晰起來,深居簡出的日子讓我發現了一個過去從未認識的自己——平靜、淡定,隨遇則安,可以很沈默,可以很簡樸,可以很自我,也可以很慈悲。面對各種人物事的失去與得到都變得更加坦然,一種新的生活因此形成得自然而然


學習下廚

青菜多久買一次?豬肉從哪一攤買?

一次買多少才好?怎麼冰才不會壞?

以及那個令許多人頭痛的靈魂終極拷問:今天吃什麼?

由逛傳統市場、認識、處理各種食材開始,慢慢竟也從只能看食譜按表操課進步到能打開冰箱隨興發揮(並且尚能入口)的程度。曾經困擾不已的冰箱食材庫存管理——我總是買得過多放到壞掉,或是苦惱於不知如何變花招消耗剩餘食材——也演化成直覺了然於心。

當然,我離主廚的手藝或主婦的智慧依然甚遠,這段時間最值得紀念的成就是煮了一頓飯給全家人吃,某種現代意義上的羔羊跪乳,烏鴉反哺,媽寶下廚。

如何好好料理自己的人生?或許可以先從料理自己的飲食開始。

人生第一次煮了一頓認真的午餐給全家人吃
重拾規律的瑜珈練習

彷彿在彌補過去因懶怠庸碌而錯失的可能性,在連續 3 個月的時間,我以每天上 3 到 4 堂瑜珈課的頻次,報復性消瘦,儼然疫情最大受益者。(保護文字:通常有兩堂是修復或伸展為主的課)

那段時間生活之單純,醒著的時間有 80% 被瑜珈填滿。在一次次體位法練習中,專心與自己的身體共處,才明白許多自認無奈的身不由己、無能為力,或許都只是忽視了自己真實的感受而已。身體並不膚淺,身體是船,度神識到昇華的彼岸,在練習時最最專注或沈靜的忘我之際,肉體的限制,或者說肉體本身,彷彿早已不復存在。

大概只能維持 5 秒不到
一天 1 到 2 餐的佛系間歇性斷食

自從2017 年吃了一陣子生酮飲食後,這幾年在飲食上逐漸轉為一日 1 到 2 餐的低碳飲食,但也沒有太嚴格,大抵還是很取悅自己地在吃(翻譯年糕:雞排、手搖沒少過)。休假期間因為密集地練習瑜珈,而運動又不適合吃過飽,自然而然地減少食量;自己下廚似乎也是原因之一,常聽人言「煮完菜就沒食慾了」看來實非虛言啊,或許在料理過程中,五感也被滿足了吧。

個人覺得 16/8 間歇性斷食法非常適合繁忙或作息不定者,保持深長規律的呼吸,適當斷食,讓消化系統稍事休息,身心都會騰出更多餘裕;當用餐的時刻來臨,也能享受地更肆無忌憚。

一張被評為「瘦到人神共憤」的生活照


每日靜心冥想

如果要我形容冥想的感覺與意義,我覺得那是一種靈魂的兜風,心志的瑜珈,腦袋快取記憶體的清理,和瑜珈的大休息有一點相似。隨著呼吸越來越沈靜深長,感官變得敏銳而無礙,神識卻游移在寤寐之間,萬念俱疾,連「自己」這個概念都不存在,又何來煩惱呢?

睜開眼睛,原本雜亂的心緒彷彿被徹底拂拭一遍,澄明如鏡,對事物的觀感與理解,自有不同視野,與生命這襲華美的衣袍上的蚤子,遂能再淡定共處一陣子了。相對於瑜珈修身進而修心,靜心冥想是由心而身,每天花半小時,照看自己的心,意想不到地,緊繃的身體與精神狀態也會慢慢地跟著弛放起來。

通常我會在剛起床或睡前時進行,在準備開啟或結束一天時,把自己的心整理到最無負擔的狀態;有時思緒較多,便再加上自由書寫,將雜念化為文字更容易釋放流動出來。


嘗試自主創作

或許是身為投射者沒接收到邀請就沒動力,加上我又是那種油門踩到底的個性,過去的我把創意能量全數投入在廣告工作的創意及策略產出上,不像許多我富有才華的朋友們,把工作做好之餘仍有辦法斜槓各種自己的 side project。雖然創作從來不是我休假前設定的計畫,但隨著蟄居日久,靈感竟也主動登門,因此有了 #情懷備忘 的誕生(莫非我有寫詩的天份?),這讓我領悟到一件事:廣告是其一,而非唯一的創作形式,而創意能量會為自己找到出口。一旦有了這樣的心態,世界頓時寬廣。


歡迎關注這個不成材的短詩創作ig帳號😂



以上大概就是我休假這半年的生活主旋律,除此之外,我也隨興所至地看書、看漫畫、追劇、看電影,聽 podcast,也試過跟朋友一起錄 podcast,去上了 Gyrokinesis 禪柔運動的師資培訓以及魏世芬老師的聲音工作坊,接了一些文案工作都在沒什麼壓力的情況下爽快完成(趁此補貼了上課進修的學費,宇宙對我真是諸多疼愛)。

我逍遙自在、起居無時的長假即將結束,與我一同迎接 9 月的,是一個全新的工作挑戰。不確定這段時間所養成的美好能否延續到不免要隨新工作而改變的生活,但,我會盡力。這個長假是我 30 歲後做過最好的決定,將一些不成熟的心得記錄、分享在這裡,希望能撫慰到感到疲累、迷惘,或者需要一點勇氣任性而為的你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Tracy 玩仙女棒也寫寫字一個寫詩的文案,品牌策略,占卜師,療癒者。 創立「玩仙女棒才是正經事 (life.sparkler)」分享靈性生活。著有詩集《光是想著你我就詩了》。 更多關於我的創作與服務 linktr.ee/life.sparkler
  • Author
  • More

占卜日常|討厭集體活動的我,該報名長達半年的靈性訓練嗎?

線上財富流沙盤體驗|覺察是我最大的財富

催眠療癒|意識去了一趟靈魂的環球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