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正宜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戀愛關係裡的「傲慢與偏見」

正宜
·
·
如何判斷眼前的對象,究竟是不是Mr.Right,從「傲慢與偏見」也許可以得到很多學習也說不定。觀察這個人,在衝突中是否能不口出惡言,保持紳士的風度。比起突兀、尷尬的愛的告白,這個男生是否表現出對妳的尊重,也尊重妳的朋友。他是否願意介紹自己的家人或朋友給妳認識,渴望妳進入他的生活圈,因為妳是他引以為傲的?

2005年喬懷特拍攝的「傲慢與偏見」是一部在畫面和敘事上都十分浪漫唯美的電影。故事改編自珍奧斯汀1813年出版的小說,描述十九世紀初英國仕紳階級的愛情故事。雖然這個作品在時空上如此遙遠,但是裡面所描述的戀愛故事卻現代感十足。

十九世紀英國的適婚男女,在尋找對象時,會被對方的外表、談吐風度、智識水準吸引,當然也會考慮到對方是否有房有車,年收多少這些現實的條件。「傲慢與偏見」的原書名是「第一印象」,因為男女主角達西和伊莉莎白,他們第一次見面時,對彼此的第一印象糟糕到了極點。電影含蓄地將達西對伊莉莎白的批評,呈現為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不小心被伊莉莎白聽到,但在小說裡,事實上達西是在伊莉莎白面前肆無忌憚的評論她的容貌。

"達西轉過身望了伊莉莎白一陣子,直到伊莉莎白的目光與他接觸,他收回自己的視線且冷冷地說:「她長得還算可以忍受,但還沒有美到足夠吸引我。」"

對於達利來說,他並沒有想到自己會被身分地位都遠遠不及他的伊莉莎白吸引。她沒有錢,沒有家世,甚至不夠美。但是他卻無法自己地愛上伊莉莎白。

這讓人好奇伊莉莎白的魅力何在,她是一個平凡的鄉紳家庭裡五個女兒當中的老二,因為家族裡限定繼承的條件,將來女兒們無法繼承父親的財產,如果沒有辦法出嫁,將來勢必無依無靠。從進入適婚年齡之後,伊莉莎白的母親就一直灌輸她們要找個金龜婿的概念。但是伊莉莎白似乎並沒有接受在婚姻市場上把自己廉價出售的想法。

伊莉莎白的表哥向她求婚時,打定主意她不可能拒絕 : 「反正妳將來可能也不會有其他人向你求婚,所以嫁給我對妳來說是最好的未來了。」對於這個俗不可耐的表哥,伊莉莎白當然很乾脆地拒絕了。但是達利對她的告白,也是同樣降貴紆尊態度,甚至還更加過分。他認為伊莉莎白家世寒微,家人俗不可耐,令人難以忍受,他說自己拼命壓抑自己對她的感覺,但是卻徒勞無功,雖然他一點也不想結交這門親事,但「不得不」請她嫁給他。

出乎達西意料之外的,伊莉莎白拒絕了他的求婚。這或許正是伊莉莎白特別的地方。不管在別人的眼光中她在婚姻市場中的「價格」為何,她知道自己是有價值的,並且值得對方更多的尊重。

在小說裡可以看見伊莉莎白在面對別人的嘲笑與排擠時,所表現出的良好風度以及高EQ。在第一次見面時,即使聽到達西那樣無禮的評論,她不但沒有感覺到被冒犯,反而把他說的話當作一樣趣事說給朋友聽。對她來說達西對她的看法不過是「某個人的見解」,而這個見解並不代表她。

伊莉莎白穩固的安全感或許來自於父親對她的了解與肯定。伊莉莎白雖然是老二,而且有一位公認十分美貌的姐姐,但是她並不嫉妒不管在哪裡總是成為眾人焦點的姐姐,反而全心全意地愛她,希望她幸福。達西看見她所表現出的真摯的手足之情,一定也令他想起自己相依為命的妹妹,偷偷期待伊莉莎白也能這樣愛他的家人。後來事實證明也是如此。

伊莉莎白還有另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她在權貴面前,並不感覺到自卑。拜訪有錢的德波夫人時,其他人看見豪華的莊園而表現出戰戰兢兢的態度,只有伊莉莎白泰然自若,因為她「從未聽說德波夫人有什麼特別的才能或是令人讚嘆的德行」,只有財富和階級無法讓她產生敬畏之心。

伊莉莎白後來發現她錯看了達西,而且對他有錯誤的評價。她一直以為他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出於嫉妒還報復自己的好友,剝奪好友應得的財產權。當她知道真相時,對達西有了不同的觀感。參觀他的莊園時,她才發現他是一個慷慨、善於管理的主人,對待妹妹是一個溫柔的哥哥.......再次見面時達西似乎變成完全不同的人,他變得謙遜、有禮,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態度了。

是什麼讓達西改變了呢?當他的求婚被伊莉莎白拒絕之後,他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擊。但是這個打擊卻對他的生命起了很好的影響。在他因為被拒絕而情緒激動時,他並沒有多說什麼,而是在事後寫了一封信為自己辯駁。他沒有在當下為自己解釋,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在那種情況下會說出什麼話來。以現代的觀點來看,達西的表現多麼的紳士啊 ! 或許他因為自己的盲點,而有驕傲的部分,但是那個適當控制自己不在強烈的情緒中做出反應的表現,展現出一個良好的紳士風度。

伊莉莎白可愛的地方是她在看了達西的信之後,雖然對他堅持沒有錯的態度仍然感到生氣,但是她也開始反省自己有不對的地方。她不應該因為達西一開始對她不友善的態度就對他有偏見,因為威肯一開始就表現出愛慕她的樣子,就認為威肯是個好人.......她承認自己也有盲點,對達西的看法並不公正。

"我的作為真是卑劣!我一向以我的洞察力自豪! 我一向以我的能力自高! 我還看不起姊姊的率直善良,此外為滿足自己的虛榮還常懷疑別人不值得信任。這是多麼讓人羞愧地發現哪! 就算陷入熱戀中,我也不至於盲目地如此悲慘,然而害得我這麼蠢的不是戀愛竟是虛榮。一方對我殷勤討好我就高興,另一方對我不理睬我就生氣,在我認識他們之初,我就因偏見和無知而將理性驅走了。直到此刻我才真正的認識自己。"

對達西來說,對伊莉莎白的愛,也讓他開始成長。他對伊莉莎白為自己過去的態度懺悔:

"我從小到大都是個自私的人--原則上不是,實際上卻是。小時候我就被教導要明辨是非,但我卻從未被教導要改改脾氣。我被教導要守規矩,但我卻是以驕傲自負的態度來遵行。不幸地,身為家中的獨子(我好長一段時間都是家裡唯一的孩子),我被我父母過分嬌寵。雖然我父母親都是好人(我父親為人尤其仁慈、深受愛戴),但卻允許我、鼓勵我,甚至教導我要自私、傲慢---對家族以外的人無須關心,對世上其餘的人輕蔑以對,至少也要看不起他們,認為他們無法與我相提並論。我就是這樣的人,從八歲到二十八歲都是; 而且要不是妳,最親愛的、最可愛的伊莉莎白,我可能到現在都還是這樣的人! 我欠妳的豈不是太多了嗎?"

分辨什麼是真正的愛情,或許就在於他是否願意為了對方,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珍奧斯汀在她寫的故事裡,表達了她對愛情的看法:「感激與尊重是愛情良好的基礎」。伊莉莎白對達西湧現感激之情,是因為他在她無情地拒絕了他的求婚,大大打擊他的自尊之後,仍願意以尊重與禮貌來對待她,因為他在以為她對他毫無意思的情況下,仍願意不計代價的幫助她的家人。達西在管理產業的才能上則贏得了伊莉莎白的敬重。而這感激與敬重的基礎是相互存在的。若達西並未在求婚受挫中去學習敬重他深受吸引的對象,他也未能學會如何真正的去愛。如果在他的心裡仍舊覺得伊莉莎白在他們的關係中是唯一的贏家,覺得她愛他是理所當然,對她的愛缺乏感激之情,在這種情況下結合的婚姻,關係也會無法長久吧!

所有的愛情故事都是以結婚作為它美滿的結局。但是結婚其實只是後面幾十年婚姻生活的開始。如果達西和伊莉莎白在婚前就已經學會的功課:「感激與尊重」,在婚後也能夠持續下去的話,他們的愛情應該會有穩固的基礎才對。「傲慢與偏見」如果有續集的話,會描寫達西每天早晨醒來,發現伊莉莎白是他的妻子時,還是會充滿中了頭獎的感覺,他會為了伊莉莎白願意包容他各種性格上的缺點而充滿感激,他對她的敬重也會使他願意善待她的家人。我猜想有充足安全感的伊莉莎白,應該可以和達西的妹妹處的很好,並不忌妒達西對妹妹的寵愛。而她良好的自我價值感,應該也會使她在達西的家族中,能夠有開朗健康的態度去應對那些輕視與成見。

如何判斷眼前的對象,究竟是不是Mr.Right,從「傲慢與偏見」也許可以得到很多學習也說不定。觀察這個人,在衝突中是否能不口出惡言,保持紳士的風度。比起突兀、尷尬的愛的告白,這個男生是否表現出對妳的尊重,也尊重妳的朋友。他是否願意介紹自己的家人或朋友給妳認識,渴望妳進入他的生活圈,因為妳是他引以為傲的?

另一位英國的小說家Graham Greene有另一部好看的小說"The End of the Affair",在小說裡他描寫的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愛情故事。在這段另他痛苦的關係當中,他發表對愛情的見解說:「愛情只有在擁有優越感的情況下才會發生。」,他解釋為什麼在一開始男主角並未愛上女主角,是因為女主角太美,對男主角來說是一個不可能的對象。在優越感之下發生的所謂的愛情,會不會只是由優越感與佔有慾延伸的產物呢?只是因為「我可以讓妳愛上我」?但是在珍奧斯丁的小說裡,達利一開始雖然並不覺得伊莉莎白美,但是卻漸漸覺得「她是最美麗的那一位」。當他放下自己的優越感之後,才發現他所愛的,多麼值得他放下過去所堅持的一切去追求。

無論是感激或是尊重,都是需要時間才能夠孕育的。一見鍾情不是不可能發生,但是在當下那一刻發生的激情,有多少既存的偏見呢? 當那些一開始的誤解消失時,愛情還能夠持續下去嗎?

一見鍾情固然美好。但是願意為了對方改變、成長的愛情故事,不是更浪漫嗎?在十九世紀的英國是如此,在現在的任何地方也是這樣吧!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