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香港紀事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手缺失|我的兒子長了一隻「叮噹手」

香港紀事
·
12 年前,皓軒出生。醫生說他有一隻像「叮噹」的手,左手沒有手掌和手指,只有一個小圓球,細心看小圓球還突出了五顆小圓肉,圓鼓鼓的。小手的殘障會帶來甚麼樣的人生?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集誌社編輯
圖輯|讓「小手」發光

12 年前,皓軒出生。醫生說他有一隻像「叮噹」的手,左手沒有手掌和手指,只有一個小圓球,細心看小圓球還突出了五顆小圓肉,圓鼓鼓的。小手的殘障會帶來甚麼樣的人生?想不到「叮噹」真的有很多「法寶」,皓軒靠右手單手揮捍,竟揮出多個高爾夫球比賽的冠軍;大小手游游游,也游出了獎牌;他更啟發父母成立慈善團體「牽手同行協會」,聯繫更多小手朋友,讓他們把先天的缺失活出彩虹。

產檢發現胎兒左手缺失 「一隻手,能做很多事」

皓軒媽媽 Edwina ,長長頭髮,斯文有禮,是電機工程師。她憶述,那天是 2012 年情人節,她做產檢照超聲波照了足足兩個小時,醫生發現胎兒右手健全,但左手沒有手指。Edwina 和丈夫晴天霹靂,情緒低落,上班也會躲在辦公室裏哭。胎兒情況罕見,她們很快被轉介到威爾斯親王醫院跟進。

相隔 12 年,她仍記得醫院的一位婦科醫生如何鼓勵她,醫生一邊照超聲波一邊說:「BB,我現在看見你一隻手……一隻手,能夠做很多事,你將來一定是做大事的人。」 Edwina 當時只卑微地答道:「是呀,我都希望他是一個健康成長的 BB。」然後同一日,威院又有一位骨科醫生,非常耐心地解答她的問題。Edwina 說:「我第一刻問他,BB 會不會爬的?他說爬的話,應該除了用手掌肌肉外,還用到其他肌肉的……我再問很多其他的問題,那個醫生很樂意地回答我,直至最後一刻,他跟我說,其實你不用擔心,我會陪著他長大的,我會一直看著他。」這些天使般的鼓勵讓 Edwina 感動莫名,而這位骨科醫生後來真的陪著皓軒長大,定期覆診,亦是他賦予皓軒的手一個可愛又神奇的描述,形容他跟「叮噹」(多啦A夢)的手一樣。

Edwina (右二) 受兒子皓軒(右一)啟發,在 2019 年初創立「牽手同行協會」,讓小手朋友互相連繫、扶持成長。


病因無法解釋 命運掌握在我們的大小手裏

「先天手缺失」在醫學上稱為 “symbrachydactyly”,指小孩在胚胎中手掌或手指發育不全,較常在左手出現。由於香港沒有「先天手缺失」的統計數字,「牽手同行協會」參考國際手外科醫學會( IFSSH )過去的數據,指全球平均每三萬至四萬個初生嬰兒中,就會有一個出現「先天手缺失」的狀況,粗略估計香港有二百幾個「小手」病患者。患病的成因未明,有說是基因病變,有說是懷胎時手仔被臍帶綑綁影響發育,有說僅是隨機發生。病因縱使無法解釋,但命運還是掌握在人的手裏。

皓軒在愛裏茁壯成長。 Edwina 笑說,皓軒右手正常,左小手亦非常有力及靈活,出世後拿奶樽無問題,是一個「飲奶冠軍」,亦絶對可以參加 BB 爬行大賽;加上物理及職業治療輔助下的訓練,扭樽蓋、撕開包裝、拉拉鏈等也能夠處理,或以小工具幫助。

生活自理沒問題,皓軒更渾身是運動細胞。他大約 3 歲開始打高爾夫球,去年參加「第 30 屆美國喬治亞洲殘疾人高爾夫球大賽」勇奪冠軍;今年再下一城,奪得「青少年高爾夫嘉年華挑戰賽」珠海金灣及惠州站冠軍,靠右手單手揮桿戰勝了雙手的健兒。還有那雙大小手在水裏游,皓軒由最初不停打轉,到慢慢掌握平衡和發力,游出速度,今年又勇奪「香港殘疾人游泳錦標賽」多個獎牌。

皓軒自小熱愛高爾夫球,刻苦訓練,靠右手單手揮桿,贏過不少雙手的健兒。(受訪者提供相片)


樂天面對非必然 有人視作「禮物」、有人藏口袋

訪問皓軒時,他一副憨厚純真樣子,有點緊張的問記者:「我可唔可以叫埋媽媽過嚟?」,Edwina 就鼓勵他:「你答可以架啦。」皓軒於是慢慢說,聲線輕柔,分享他對高爾夫球的熱愛,怎樣用腰力代替左手,又說小手其實對生活影響輕微,旁人亦沒有太多異樣的眼光:「有些人可能問我,為甚麼你的手這麼小?我可以很開心地解釋他聽,我出生的時候已經是小手,我不介意別人問我。」皓軒甚至覺得小手送給他一些禮物:「慳咗好多錢。因為傷殘人士呢,搭巴士小巴是兩元,地鐵都是兩元。」然後他舉起小手望著它說:「哈哈哈!你幫我慳咗好多錢啊!」Edwina 之後也笑著補充,海洋公園也是免費的,「慳咗好多錢」。

有「叮噹」的樂天,並非必然。義肢矯形師 Dicky 曾協助皓軒製作扶助工具打高爾夫球,他說小手在生活上基本沒太大困難,只要適應和找到工具幫忙,跟正常人無異,但物理的關口容易跨過,心理反而是最困難的。他說自己在醫院義肢矯型部門工作多年,見到有些父母不能接受小朋友的小手殘缺,即使小朋友幾歲大了,也不願意帶他出外和朋友見面,甚至有父親因而怪責母親,再加上其他問題而最終離婚,造成一連串悲劇。Dicky 感歎,小朋友不懂得面對,隱蔽在家裏,也不願意將手從口袋裏拿出來:「大了,成年了,他們都是把手收埋在袋裏。很影響他們的自信心和 self esteem (自尊)。這是好令人難過。」


Edwina 和丈夫在 2019 年初創立「牽手同行協會」,翌年獲慈善團體資格,就是希望加強公眾教育,讓大家認識先天手缺失這一罕見病,減少歧視,也讓小手的朋友能互相看見,一起扶持成長。她們現已聯繫了廿幾個小手家庭,包括康正一家。

「父母怎樣看他,他就怎樣看自己」

康正今年十歲,也有一隻左小手,有手掌有拇指,但其餘四隻手指是沒有骨的小圓肉,不能發力,不過生活上基本沒大問題,一樣紮紮跳,喜歡打網球打籃球,更是學校籃球校隊成員。康正父母說,兒子健康成長,有時候也忘記他有一隻小手,但過去難免有不少心理關口。媽媽 Helen 平靜地憶述,曾經有師奶在公園問她,是否懷胎時揼釘令到康正長得這樣,她說自己當時沒有回答,只有心裏想:「只能夠話,教育是國家富強的基本……」爸爸 Albert 就分享,有幾次推 BB 車在地鐵聽到旁人耳語:「嗰BB 隻手仔咁啊。」他知道旁人未必有惡意,但心裏難免難過,回家要跟自己心理輔導。亦試過有一間幼稚園把康正拒諸門外,老師說沒有資源照顧這特別的小朋友,令他們立即掉頭就走。


不過這一切沒有打擊他們,Albert 說父母的心臟一定要強大:「父母怎樣看他,他就怎樣看自己……最重要是把他當作普通小朋友一樣,不要有一個 perception 覺得他是有事的。因為他與生俱來,人是有一個能力去克服任何事。」他們一家愛看《海底奇兵》(Finding Nemo) ,主角 Mo 仔的右鰭細小但一樣潛能無限,就像這些小手的朋友。Albert 說記起康正升小學時遇到同學詢問,也會大方解釋是天生的小手,有時會拿出小手讓大家看看,更試過拿小手來嚇唬同學,打成一片:「他拿出來開玩笑,make fun 喎,即這件事對他不是很難堪,幾好啊。」Albert 相信天父拿走了一些東西,同時亦會給予一些禮物,那份禮物可能就是康正強大的心靈,讓他幫助或啟發別人,生命影響生命。


讓小手發光 ”Let our special hands shine”

上周日,「牽手同行協會」舉辦應援燈牌工作坊。皓軒的「叮噹」小手勾著一個袋,四處找參加者填上姓名和喜歡的顏色,準備遊戲。康正跟小朋友圍著說笑,大家興奮時也揮動雙手,用小手搭著對方膊頭。遇到攝影師哥哥拍攝,康正還露出古靈精怪的樣子,把小手舉起,放在頭上,笑了又笑。也有新參加協會的小朋友有點怕醜,要媽媽抱著,四處張望。活動總共有 7 位小手朋友參加,他們要用竹簽插孔,又扭線又貼膠紙去製作應援燈,但小小挑戰很快完成,幾位小朋友更偷走出活動室,圍在一起打機,大小手照樣高速按鍵,玩得哈哈大笑,後來更有 Switch 打機大賽,眾人操控自如,一切也有可能,只要你讓他們嘗試。活動完結時,關了燈,一班小手孩子和家人拿著應援燈牌影大合照,在暗室中發亮。他們的口號是讓那雙特別的手發光,”Let our special hands shine”。

協會希望能夠做更多宣傳和公眾教育,讓社會認識先天手缺失這一罕見病,減少歧視。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