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是如何產生的(二)
要偽造比特幣很難,但是要拷貝一個和比特幣完全一樣的系統卻很容易
上次提到,通過挖礦產生的比特幣供應上限為2100萬個,而這個設定難以修改,加上不論其總供應量,生產速度,生產規則甚至是成本等資訊都是完全公開,並且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因此比特幣的稀缺性為大眾所認同。
雖然比特幣不能被偽造,但卻有偽造交易記錄的方法。更甚的是,開發者只須付出極低的成本便可以拷貝一個和比特幣完全一樣的系統。事實上這一類「山寨幣」的數量不在少數,概然如此,比特幣豈不是很容易被取代嗎?
數字資產的軟實力
正如國家一樣,一個去中心化的數字資產也有硬實力和軟實力之分。硬實力就是支撐系統的電腦運算能力,軟實力就是認受性。
不知道讀者有沒有發現,在上一篇中我提到過「2100萬個的上限並非不能更改,但是更改須要大部分的記帳人同意」,大家應該有一個疑問,記帳人是如何表達他們是否同意? 如果是多數決的話又如何進行點票呢? 這時我們便要深入了解挖礦是怎樣進行的,同時要引入一個概念,電腦運算能力,簡稱算力。
上篇提到,負責記帳的人可以獲得比特幣收入,而任何人也可以參與記帳,那麼要如何決定是由哪一個參與者進行記帳的工作呢? 比特幣系統使用的方法叫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系統要求記帳人進行一些計算過程複雜,但驗算過程簡單的數學問題,只要成功解決數學問題便可成為記帳人了。通過調整數學問題的複雜程度,比特幣系統便可以確保每位記帳人都耗用了相應的時間、設備與能源做為擔保成本來獲取記帳權。記帳權其實就是帳簿的生殺大權,因為比特幣並沒有實體,一切擁用權的證明均來自交易記錄。如果記帳權被某個團體所壟斷,那麼他便有能力捏造任何記錄,從而奪取其他人的比特幣而無需更改規則。因此,為了防止記帳權被壟斷,去中心化的數字資產必須有足夠而且相當分散的電腦運算能力來保障資產安全。因為記帳權被壟斷而捏造交易記錄被業內稱51攻擊(51 Attack) ,因為原則上只要能控制到總算力的51%後便有能力發起攻擊了。
致於認受性方面雖然較難精確地量度,但筆者亦可以在這裡提供一些簡單的方法來進行判斷,例如有關資產的歷史、在主流媒體上的出現頻率、在多少個交易所可以進行交易、在區塊鏈上的轉帳是否頻繁 (不是交易所提供的交易量)、有沒有知名機構背書等等。
簡單來說,要偽造比特幣很難,但是要拷貝一個和比特幣完全一樣的系統卻很容易。但是即便拷貝了比特幣的系統也需要有硬實力和軟實力來支撐,所謂硬實力就是支撐系統的電腦運算能力,軟實力就是認受性。拷貝了比特幣卻拷貝不了比特幣硬實力和軟實力的話是創造不了任何價值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原文: https://bitginko.com/blog/2020/02/02/bitcoin-explained-2-bitginko.html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