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紀前的F-15,現在的電動車
美國空軍的F-15首次飛行,已經是49年前的事情了(1972年7月27日)。
雖然同樣已經有半世紀的歷史,但空氣動力造型、發動機、機械方面,我倒是覺得還好,因為這方面的東西進步比較慢,至少都是20年以上,才會有比較明顯的世代交替和技術突破。
快50年還好吧,B-52轟炸機還可能會服役100年;而且發動機因為飛機本身構型特別的關係,還真的很難換新款哩。
我覺得比較神奇的,是F-15(跟其他長壽機種)上的電子系統。當時的F-15就已經(當然)有完整的空用雷達、射控、導航、通訊、電戰等系統,但是……
在1972年時,你我可能連「手持電子計算機」都還沒有聽說過。
就算聽說過吧,但你可以想像50年前的電子和電腦設備,跟現在有多大的差別嗎?
對於不太內行的人來說,現在拿一架半世紀前的F-15給你看,可能跟現在根本分不出異同;但現在的電子系統,無論是運算速度和功能,都可能已經是當時的100萬倍以上。
而當時人類是拿「手持計算機」等級(當然這是現在的眼光)的電腦,去了一趟月球再回來的。
所以,雖然空氣動力和機械裝置的進步是航空和其他工業的基礎、而且絕對重要,但電子和電腦系統在過去這半世紀中的進步程度、以及帶給人類的影響,實在是很了不起的。
就算是現在最強的F-22,原型機首飛到現在也已經超過20年了。20年前你用的電腦是哪一款?
附帶一提:如果你可以理解這一點的話,應該就不會像某些外行政客一樣,說台灣最近買的F-16V是「40年前的設計」、「美國人都不要的老飛機」了。F-16V或許空氣動力外型是40年前打下的基礎,但到現在也只差了一代而已,懂得看電子系統進步了多少,才是內行人。
再附帶一提:我昨天在〈傳統車廠要小心的事:電動車廠的DNA〉一文中提到,以電子系統(特別是以軟體為中心的電子系統)為主的新一代電動車廠,在DNA上、在概念上不僅跟傳統車廠有很大的區別,而且在產品設計和彈性上更是遠勝。
所以如果你能理解這篇短文的重點,應該也可以體會到汽車產業會受到怎樣的挑戰、以及傳統車廠該如何思考轉型了。
《F大叔的日常通信》是我新開的非專業文章隨筆電子報。主題沒有、編排隨興、頻率不定,可接受的話歡迎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