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朱泥可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技術與人的改造

朱泥可
·
·

(借鑒了多方論點,肯定錯誤百出,敬請指出)

《毒液》是一部看完不能多想的電影,因為它叫人不是很想得通,又有很多可以攤開來講很久的東西。

為什麼外星有機體征服地球竟然只是為了獲取食物,為什麼在征服地球的第一次嘗試中居然帶進了一個星球上的敗類「毒液」,為什麼強大的外星有機體的毀滅行動如此欠考慮甚至看起來很愚蠢……這樣的抬槓我先憋回肚中,來講講貌似比較正經的。

自科學取代宗教神學成為現代新的信仰以來,對人的研究也隨之而來。人被視為一個分析對象,由各種各樣的信息(比如DNA)構成。「人」不再是一個形而上學觀念,而是被現代醫學和生物學化約為技術,被理性計量成若干部分組成的機器。

正是在這樣的觀念基礎上,人變得可拆分、可複製、可製造、可塑型,由此新技術將視野投放到人本身,比如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既延伸了人,也塑造了人。作為人的延伸,它帶來巨大的感官衝擊,因此人會進行「自我截除」。而「自我截除不容許自我認識」(Self-amputation forbids self-recognition)(麥克盧漢),新技術因此導致人們的自戀。簡單來說,近視眼鏡是人眼的延伸,戴上眼鏡的人不會認識到自己是近視的。助聽器作為人耳的延伸,戴助聽器的人亦不會認識到自己是弱聽的。而自戀源自於那喀索斯式的麻木,人不能意識到自己已經成了技術的「伺服系統」。因此人只有選擇麻木地信任技術,將自我的命運托付給掌握有延伸技術的他人。

至此人的塑造越發變得有理可循,儘管其中帶有非常明顯的奴役性質。這就必然帶來一個問題,人的塑造是否有邊界?或者說,人的諸多構成究竟有多少可變性?隨後衍生出的問題是,變動不居的人的形態,是否意味著既有的生活會遭到摧毀?被塑造的人還有無自主性?人的本質是否正在發生一場巨變?

諸多問題導致了普遍的對技術的矛盾態度:一方面我們需要它並且相信它正在把人類帶往新的巔峰,另一方面則倍感擔憂和恐懼。其中部分原因來源於當下權力與技術的結合,權力的滲透導致了技術對人無限制的分析和改造。電影《毒液》中,最好的體現就是生命基金會老闆卡爾頓·德雷克,發明新技術令他在年輕時就擁有了大量資本,才能夠投入技術的開發。而資本和技術帶給他的巨大權力,使他能夠隨心所欲且輕而易舉地對底層人實行壓迫和殺戮,甚至有點知名度和社會地位的記者主角埃迪,也因為曝光人體試驗而被卡爾頓一瞬間弄得傾家蕩產。

因此在現實的不平等之下,電影提出了這樣的設想:人是否要通過某種意義上的賽博格化,比如與有機體相結合,才能抵御未來資本和技術諸如擴大社會貧富差距和將不平等合法化等等對多數人的侵害?

從一個略微極端的角度看,人早已進入了早期賽博格(Cyborg)時代,人與人造物結合,獲得更強大的功能。戴眼鏡、戴助聽器的人,或者是騎上代步車、裝上義肢的人,直到擁有電子眼、意念控制假肢的人,諸如此類經過了自我截除而被新技術延伸的個體,都可以算是「賽博格」——這裡插一句,如今的美顏相機、抖音視頻中對人的改造也是賽博格的形式之一。成為賽博格,一個明顯的特徵是技術對人的干預。具體來說,技術正在攪擾啓蒙以來人在脫離對宗教神學的依賴,逐漸獲得和證實自己主體性的過程的記憶。作為自戀的主體,被塑造的人不能夠發現自己正在變得越來越像物,越來越受冷漠和惰性的支配,而喪失了主體性所依賴的人的差異、自主、活力,甚至英雄主義的激情。所以這個時候,主角埃迪和「毒液」的結合,彰顯出一個巧妙之處——毒液作為一個有自主意識的有機體,並不是單純的人造物,在這個層面上,埃迪和毒液的結合才能夠降低「物」的冷漠特質去行俠仗義。

但是結合讓人質疑埃迪是否還是埃迪,以及作為結合體的「毒液」是否只是作為維護人文價值的英雄。核心問題在於人在與有機體的結合體中是否還能意識到自身主體性,以及新人類的產生帶來的新觀念是否尚不能跳出傳統的價值形態領域而形成新的統一的意識規範。

針對這兩個問題,如果說埃迪和毒液是站在肯定的立場上,即意味著埃迪在作為對象的「毒液」身上看到了自己,才能夠「不變初心」,並且維護傳統的正義平等自由等價值(雖然在下一篇影評中我們將會看到,這些價值和相應的規範是必然會隨毒液的出現而改變的,想想吃腦袋吧),那麼反派卡爾頓則處在另一個端點上。在電影中,卡爾頓的最終目的是塑造出與外星有機體成功結合的新人類以適應外太空環境,它既包含舊人類的自主意識和智能,但同時又被強化了信息特徵。這就是說,人與非人的物質的結合體是可操縱的,是一部有生命的機器。在此意義上,必須引入一套全新的價值體系才能適應這一轉變,甚至我猜想人完全可以摒棄「自我」的概念,放棄作為「人」的認知,而卡爾頓已經是這套價值的制定者和實行者了。當然這是從卡爾頓的視角出發所做的論證,電影中的外星有機物不僅不完全受人類控制,而且還會吞噬人類的生命。這或許會給人反思,技術改造人帶來的後果是否是我們能夠承受的。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