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 危险、深爱与无畏成就了哲学|陈寿文专栏
野兽按:这是天涯社区陈寿文专栏的第七篇文章。
惊奇·爱·智慧
作者:陈寿文 提交日期:2006-2-27 12:04:00 | 分类:生活 | 访问量:7327
野兽读书笔记之七
philosophia由philos和sophia两部分构成,philos由动词philein而来,是philein的形容词形式,philein是动词,指“爱”,而sophia指“智慧”,从而,philosophia按其本义而言,乃是指“爱智慧”。如同sophos相应于sophia是指“智慧的人”一样,philosophos相应于philosophia,指“爱智者”。
“真理”一词希腊文写作aleetheia。aleetheia在本义上通常被解作“去蔽”,也就是去除遮蔽,使真相大白于天下。一般说来,寻求真理的过程也就是去蔽的过程。但去蔽不单单意味着寻求、思考,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智力努力的过程。
aleetheia更为准确的意思乃是“无蔽”或者说“敞亮”。leetheia与sophia具有内在的关联。因为,sophia的词根为phoos,光。从而,sophia本真的意思乃是“一种光明”,凭借这种光明,sophia把自己展现为一个澄明之境,而这正是真理aleetheia“无蔽”、“敞亮”的内涵。
哲学作为对真理和智慧的寻求,在其本性上乃是危险的。因为我们向来不在自由之中,我们为世虑所纠缠,如同亚里士多德所说,在许多方面我们是奴性的,从而问题首先在于我们能不能自由,敢不敢自由?
实际上,人们长久以来所禁锢的不是别的什么,就是真理和自由。因为真理和自由是危险的。但正因此,它激发起至深的爱与大无畏。危险、深爱与无畏成就了哲学。这样看来,自由乃是哲学的前提。自由与sophia,aleetheia,philosophia,philosophos的这样一种内在关联,是古希腊哲学家的一个基本洞见。
在这样一个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进而把哲学与自由的一个独特的境域——闲暇skholee联系在一起。他这样说:“只有在全部生活必需都已具备的时候,在那些人们有了闲暇的地方,那些既不提供快乐,也不以满足必需为目的的科学才首先被发现。由此,在埃及地区,数学技术首先形成,在那里,僧侣等级被允许有闲暇。
何谓skholee?闲暇并非无所事事。在古希腊skholee并不意味着怠惰和静止,相反,skholee是与积极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作为“闲暇”的skholee,它的一个基本的转义就是指“占用了闲暇之事”。
但何谓“占用了闲暇之事”呢?对古希腊人来说,那能够“占用闲暇”的是一类特定的事情,这就是言谈,尤其是指学术性的讨论、辩论和演讲。(注1,显然这里所说的‘言谈’可以在阿伦特对‘行动’action的描述中得到呼应)
人们占用闲暇之事颇多,从而享有闲暇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从事哲学思考。这样,我们还必须询问,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一个自由人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到一次深长的思之中去了?我们说,这就是惊奇,古希腊语写作thauma。
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把惊奇(thauma)树立为哲学思考(pilosphein)的开端。但这不是一种泛泛的哲学思考,例如就不是一种学究式的、以职业方式进行的思考,在这个思考过程中是没有丝毫惊奇可言的,而是充满了教条和程式,触处皆是已死之物。在这里我们应当对pilosophein一词思考得更深一些、更为本原一些。它毋宁说是一种“哲思”,而作为哲思,它摆脱了一切成见和固有的模式,把自己展现为一种纯思,一种解放了的、自由了的思,它仅为对真理的爱和渴求所贯注。
此时,他摆脱了一切思维的矫饰和麻木,不再羞愧于自己的无知与迷茫。他开始象儿童一样地提问,并试图结结巴巴地去言说世界和自身,所问的是关于生活、关于世界的最为基本的问题,而不是一些高深的问题。从而它是笨拙的,但它甘愿笨拙;它自觉到自己的无知,并为自己的无知感到震惊;它为问题所缠绕,不掩饰这种无知,不逃避这些问题,而是勇敢地置身于其中,在茫然无知之境展开艰苦卓绝的思考。
惊奇毫无疑问是一种情绪,但它是一种独特的情绪,对它我们不能说,“让我们惊奇一下吧”,“让我们以此消遣一下吧”,不,这还不是真的惊奇。
真的惊奇到来时没有丝毫的征兆,我们也许在路上匆匆地行走,也许在低头工作,为生活所困扰,但只是不经意的一抬眼,我们惊奇了,我们一下子被它攫住,整个身心为之震动,仿佛为一种不可抗拒的魔力所吸引,我们从疲倦我们身心的繁忙的日常事务中挣脱出来,处于一种恍然自失的状态。惊奇到来之时,世界变得无限深邃而辽阔,万物放出安详而静谧的光芒;惊奇过去之后,世界依然故我,我们发现生活还是老样子。但是从此内心为一种神秘的光所照耀,我们懂得,我们的生命是属灵的。
惊奇在本质上不只是对新奇事物的惊奇,反倒是对日常事物的惊奇。我们惊奇于它为什么要以这样一种熟识的方式存在,因为它完全可以有另外的存在。这样,经验知识的现成性和完满性就被打破了,事物的存在被动摇了,一种解放的力量被唤醒,人们仿佛窥探到了一个无底的深渊,在这里充满了不确定,从而无知感产生了。(亚里士多德说:“一个感到困惑和惊奇的人,便自觉其无知”。)于是,惊奇就唤醒了一种沉思的力量,它把我们引向事物的存在本身,或者说让事物作为其自身而展现,它由此就敞开了一个崭新的境域。而这就是哲学之自由的境域。这样看来,惊奇是一种真正思想性的力量。
自然,它无疑是一种情绪,一种欲望,但却是一种纯粹的欲望,一种“思”之欲求。这种纯粹的“思”欲就把心灵从其正在从事的实际事务中,从俗世的牵连中推了出去,仿佛遭受了重重的一击一样,我们说惊奇的人丧魂失魄了。从而,惊奇就表现为日常实践活动的中断,它把人从日常生活中生拽了出去,使其突然置身于一个纯粹的思想的境域。
我们说,唯有一个真正自由的人能够进行哲学思考,但这还不够确切,还应该说,唯有一个自由并能惊奇的人才能进行哲学思考。哲学要求一颗质朴无华的心灵,只有这样,它才能被惊奇所打动,并听命于它。不能摆脱虚荣的心灵与惊奇无缘;不能敬畏崇高与神圣的心灵也不能够惊奇。唯有兼具这二者,当惊奇来临之时,才能持久地、深长地沉入思之中。
注:以上文字大多来自聂敏里兄的“什么是philosophia?”,特此声明。 记得第一次看到该文是2003年在中国政法大学那个学术论坛法学时评(www.lawintime.com)上,法大的军都夫子兄贴出的。那时自己在那的id就是philosophia。但当时只知该词的原意即"爱智慧"。很感激军都夫子兄贴的帖子,可惜后来不知什么原因,那个论坛被停了?以此文纪念那段日子。
#日志日期:2006-2-27 星期一(Monday) 晴
评论人:余泽民 | 评论日期:2006-2-27 21:25
喜欢你对philosophia的剖解。
与真理相比,哲学的本质更贴近于智慧,真理是相对社会和群体而言,所以不可能有绝对真理,智慧是一个人思想的果实,所以有绝对智慧。作为绝对的智慧,任何哲学都有其不朽的意味。
另外,不仅欣赏你关于"爱智慧"的解释,也感谢你“爱智慧”的表现,你对凯尔泰斯的喜欢,也是对绝对智慧的喜欢。串个门,握个手吧:))
评论人:陈寿文 | 评论日期:2006-2-28 22:52
握手:))
人们往往只谴责‘暴行的残忍’而没有注意到‘暴行被实施时的轻率’。(凯尔泰斯语)单单这一句就已让我心折不已了!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凯尔泰斯的文字。你翻译的这四本书还在细细品味中,而且我相信我会不时重读他的著作的,好书是拿来重读的!
评论人:陈寿文 | 评论日期:2006-2-28 22:57
凯尔泰斯之人生与作品
了解音乐的的人可能知道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位匈牙利指挥家叫凯尔泰斯,而对于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却知之甚少。
凯尔泰斯1929年11月9日生于布达佩斯,是一名犹太人,1944年被纳粹投入奥斯威辛集中营,后来又转到布痕瓦尔德集中营,1945年获得解救。凯尔泰斯重获自由后,回到匈牙利,并从1948年起在布达佩斯一家报社工作,直至1951年该报社被勒令解散。接着,凯尔泰斯服了两年兵役,之后开始当自由作家和翻译家维生,他经常翻译尼采、佛洛伊德、霍夫曼斯塔、士尼兹勒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家后来都对他的写作产生重大影响。
1975年,他的首部小说《Sorstal anság》(英文译为《无形的命运》)出版,以他在集中营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他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但这部自传体小说发表后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直到1988年和1990年《非劫数》的两部续篇《惨败》和《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祈祷》发表之后,他才为世界所了解,其作品开始引起西方国家重视,并逐渐在世界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曾荣获过包括德国布兰登堡文学奖在内的多项国际文学奖。
除了家乡匈牙利,凯尔泰斯·伊姆雷的作品在德国、法国和北欧国家引起最大的回响,但是英语系国家,阅读凯尔泰斯·伊姆雷作品的人并不多。
凯尔泰斯·伊姆雷的重要著作有《无关命运》(一九七五)、《寻路人》(一九七七)、《惨败》(一九八八)、《给未出世孩子的安息文》(一九九0)等叁部小说,以及近年出版的文集《划船苦力的日记》。他的首部小说《无形的命运》目前在美国该书的英译精装本的价格已达到68美元,是凯尔泰兹作品中售价最高的一本。作品《寻路人》还被改编为电影。
凯尔泰斯的作品坚定不移地持续着自我的生活与思考模式,这在一个个体无奈屈从于社会的大时代中颇为难得。而这也恰恰成为了凯尔泰斯日后创作的一大基调。虽然困难重重,凯尔泰斯却拒绝一切让步,他也曾表示希望读者放下一切包袱,去尽情地享受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个性思考。
凯尔泰斯书目如下:
一九七五《无关命运》
一九七七《寻路人》
一九八八《惨败》
一九九○《给未出世孩子的安息文》
一九九一《英国国旗》
一九九二《划船苦力的日记》
一九九三《Esterhazy》(匈牙利贵族世家)
一九九三《大屠杀浩劫作为一种文化》
一九九七《我他者:变形者纪事》
一九九八《行刑队上膛的寂静时刻》
二○○一《流亡话语》
人民网编辑:文松辉 编辑整理
评论人:余泽民 | 评论日期:2006-3-9 8:14
我知道,翻译凯尔泰斯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正是因为有了几位偶然得知喜爱他的人,才让我不觉得那么孤单.在翻译凯尔泰斯的两年里,好象钻入一个伤痕累累的老人体内,用他的眼睛看我还未出生\或虽然出生却还不知道用自己眼睛辨别的世界.他是一个刚一降生就已经衰老了的老者.
另外如果不介意的话,愿为你抄录的书目提供一个准确的译名:
一九七五《失落的命运》(我翻译的电影剧本因为编辑考虑到电影题目要上口的缘故,选择了<命运无常>)
一九七七《寻踪者》
一九八八《挫折》
一九九○《为一个未诞生孩子的悼文》
一九九一《英国旗》
一九九二《船夫日记》
一九九三《笔录》(发表在一本与著名作家Esterhazy的合集里)
一九九三《大屠杀浩劫是一种文化》
一九九七《另一个人:变形者札记》
一九九八《行刑队员再次填压子弹时一个闪念的寂静》
二○○一《被放逐的语言》
二○○三《清算》
评论人:陈寿文 | 评论日期:2006-3-9 13:00
赫赫,我怎么会介意呢!感谢都还来不及呢!我想还是有不少人喜爱他的,只是有些人没有表述出来,有些人还没遇到。。。。。。也许我们能做的是让更多人知道他,遇到他。
评论人:软刺的仙人掌 | 评论日期:2006-3-14 20:42
喜欢这么详细的对哲学的解释.收藏了.
另:可否开列一个希腊哲学的详细书目?
先谢过了.
评论人:陈寿文 | 评论日期:2006-3-20 15:59
西方哲学基本阅读书目〔
如果读者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阅读“总论”部分的任何一本都可以〕
韩东晖
一、总论
1. 张志伟主编:《西方哲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a. 张志伟等主编:《西方哲学智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b. 韩东晖主编:《智慧的探险——西方哲学史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苗力田、李毓章主编:《西方哲学史新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 [德]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7. [德]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四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978。
8. Gunnar Skirbekk and Nils Gilje, A History of Western Thought: From Ancient Greece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9. Richard H. Popkin (ed.),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8.
二、断代史
(一)古希腊哲学
1. 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 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第一卷,1988;第二卷;1993;第三卷:2003。
3. [德] 策勒:《古希腊哲学史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4. [英] 基托:《希腊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二)中世纪哲学
1. 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法] 吉尔松:《中世纪哲学精神》,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1。
3. Etienne Gilson. The Christian Philosophy of St. Augustine.(《奥古斯丁的基督教哲学》)Trans. by Laurence E. M. Lynch.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60.
4. Etienne Gilson. The Christian Philosophy of St. Thomas Aquinas.(《阿奎那的基督教哲学》)Trans. by Laurence K. Shook.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56.
5. [俄] 梅列日科夫斯基:《宗教精神:路德与加尔文》,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三)十七-十九世纪西方哲学
1. [美] 理查德·韦斯特福尔:《近代科学的建构》,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 Daniel Garber, Michael Ayers (ed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Seventeenth-Century Philosoph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3. [法]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 [荷] 斯宾诺莎:《伦理学》,9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5. [英] F. 培根:《新工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6. [英] 洛克:《人类理解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7. [英] 休谟:《人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8. [法] 卢梭:《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9. [德] 卡西尔:《启蒙哲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10. [德]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1. [德]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2. [德] 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四)二十世纪西方哲学
1. 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杜,2001。
2. [德] 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 徐友渔:《“哥白尼式”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4。
4. [澳] 巴斯摩尔:《哲学百年·新近哲学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 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义》,7-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6. [德]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7. [德]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8. [美] 施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9. [德]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1999。
10. [德]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11. [法] 福柯:《规训与惩罚》,北京:三联书店,1999。
12. 倪梁康主编:《面对实事本身——现象学经典文选》,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13. 洪汉鼎主编:《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评论人:软刺的仙人掌 | 评论日期:2006-3-20 22:37
韩东晖?是人民大学那个韩东晖吗(不必回)?
<从开端到柏拉图>也很好,人大出版社.
<基督教与西方思想>,北大出版社,
非哲学专业的我读了也觉得不错.
书目收藏了,merci boucoup.
评论人:哈卫特 | 评论日期:2006-3-21 0:23
对,是人大的韩东晖。他也是人大哲学院爱智论坛的总斑竹和管理员。
爱智论坛:http://philosophyol.com/bbs/index.asp
我在那里的读书版当斑竹,ID:爱智者。
评论人:软刺的仙人掌 | 评论日期:2006-3-21 11:48
噢,明白ing.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