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看人生|《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書摘、筆記與心得

陳穩
·
·
IPFS
·
兒童精神科醫師與那些絕望、受傷童年的真實面對面;關係為何不可或缺,又何以讓人奄奄一息!摘錄佳句,展開自癒可能、治療方法及觀點討論。

兒童精神科醫師與那些絕望、受傷童年的真實面對面;關係為何不可或缺,又何以讓人奄奄一息!

詞彙認識

《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書摘、筆記與心得/擷取自電子書封

精神分析學派

由神經學家弗洛伊德創立,理論多受生物學影響。

創傷壓力症候群

幾分鐘的壓力,就能永遠改變老鼠的大腦。我想,如果孩子遭遇真正的創傷,這樣的經歷會造成多麼深刻的影響!

經常感到焦慮、患有睡眠問題,腦中常有創傷記憶閃現。常見於退伍軍人。

只要暴露在少許壓力下,壓力反應系統就產生劇烈反應。

解決創傷壓力,可以透過重新取得控制權。

大腦會本能地將創傷看成是我們可以承受的,並使心理產生轉變,讓我們在面對創傷經驗時,不會覺得無助,而是握有某些控制權。
面對創傷最好的方法,就是一點一滴地解決它。

透過重演情境(遊戲、繪畫、對話等),固定模式、重複刺激可以增加耐受力,最後腦海中的記憶變得「無趣」。

解離

人會感覺時間變慢了,發生的事情變得不「真實」,呼吸減緩,不覺得痛苦,甚至也不感到恐懼。人們敘述解離經驗時,經常提到覺得自己沒有感情,感覺麻木,像在看電影裡的角色發生了什麼事一樣。

一種原始反應,幼小生命在危急情況通常難以逃脫,遭到攻擊時,只能將身體蜷縮、哭喊、等待救援。

解離反應出現時,四肢血液減少、心跳變慢,腦部釋放內源性鴉片物質,使人平靜,在心理上產生與眼前事件的距離感。

鏡像神經元

採取任何行動之前,先花時間好好關心孩子、聆聽他們的心聲。

一種神經細胞,會在我們看到別人動作的同時做出反應,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人際關係、與別人溝通。

人體的鏡像神經生物機制能有效幫助孩子恢復冷靜、專心(或者其他正向情緒),因此自己以身作則,可以帶來良好的效果。

發育遲緩

先天因素:染色體異常、營養缺乏等。

後天因素:中樞神經感染、腦傷等。

正常且健康的嬰兒也會因為缺乏大人的關愛(如疏於照顧、缺乏互動、受虐等)而體重下降,甚至不會長大。

蝴蝶效應

我們無法預料,蝴蝶何時會鼓動翅膀,讓氣流變化將和煦的微風慢慢發展成懾人的颶風。

關鍵的時刻,複雜的系統對細微變化格外敏感。例如:天氣變化。

雪球效應

起初做對了,事情順利進行,即使出現小問題也能自行矯正。

若是一開始就出錯,事情將一路失敗到底。

反應性依附障礙

許多患有反應性依附障礙的兒童除了對認識的人冷漠之外,也會與陌生人異常親近。

缺乏同理心、無法與他人建立關係,還經常做出操縱別人與反社會行為。

常見於幼年受到嚴重忽視(如缺乏安撫與擁抱)或創傷的兒童,建立人際關係與解讀社交線索的腦部區域沒有正常發展,無法從健康的人際互動得到喜悅。

孟喬森氏症候群

故意讓自己生病,以博得他人同情。

代理性孟喬森氏症候群

試圖讓別人(通常是小孩)生病,只為獲得關注與幫助。

自癒能力

孩子的自癒能力是後天養成,而不是與生俱來的。

兒童從創傷中復原的能力,受幼年經歷的壓力及養育模式的影響。

時至今日還是有不少人認為兒童一定有自我復原能力。實際上,幼時創傷會很快且容易地改變我們,且後遺症無所不在。

治療方法

彌補經驗

幼年遭遇創傷與忽視的受害兒童需要當時那個階段應有的經驗,例如有人抱著搖來搖去,而不是目前年齡所需的關愛。

陪伴孩子的過程需要以尊重、呵護的方式提供孩子所需。

音樂律動

孩子在母體內時,習慣著母親的心律。

音樂律動治療,可以刺激、組織與修復孩子腦部的壓力調節區,也可以促進肢體韻律感。

優化成長環境

  1. 適性發展
  2. 韻律(有助內在調節)
  3. 重複性(正確的回應/治療強度與間隔)
  4. 關係(帶來安全感與可預測的互動)
  5. 報酬(正向、愉快的感受)
  6. 尊重(尊重孩子、家庭及文化)

觀點連結

他們多年來生活在警覺的狀態下,隨時都在準備迎接災難。

原生家庭的早期關係「模板」,會成為孩子的「世界觀」。

經歷創傷的孩子通常在最初生長的家庭理會覺得混亂與不可預期的情況是正常的,因此,他們可能會在平靜與安全的環境中感到恐懼。

如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人生早期形塑的世界觀,攸關心理地位。

有些人會竭盡所能地記住悲傷和不愉快的事,而忘記或忽略美好的時光。同時,深信自己不幸,經常將自己帶入悲劇角色,演繹悲慘人生。

也映證《從負債2000萬到心想事成每一天》提到的宇宙法則。

閱讀看人生

回歸根本

「那些孩子不需要心理醫生。他們需要的只是一點關愛!

第三章,作者抵達一間安置一群孩子的木屋,巡警對於「輔導孩子的精神科醫生」備感懷疑,而進行驅趕。看似不友善的警察,其實是該環境最正面有效幫助孩子的存在。

「我的寶寶不需要吃藥。他需要有人愛他、對他好。
「我只是抱他和輕輕地搖他。晚上他睡到一半被夢嚇醒,在家裡走來走去的時候,我就讓他睡在我旁邊,摸他的背,唱歌給他聽,他就會睡著了。」

第四章,作者提起過去一個案例的母親,對待七歲大的病童像是對待嬰兒一般,或許有人感到費解,但她的作為正式孩子最需要的。

這位母親雖然沒有太多專業知識,但是她的耐心、堅強和愛,使她成為有力的療癒者。

如果想安撫受驚嚇的孩子,你必須先保持冷靜。
沒有愛,孩子不會長大。

當內在小孩需要照顧時,我們是否有足夠能力照料,是否具備「對自己的了解」甚至「心理學常識」固然重要。然而,回歸初衷,莫過於愛!

選擇在你

女孩:「我不知道要怎麼做。我不知道,我應該要重新開始、做自己,還是要保護自己,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不知道要成為怎樣的人。」
醫生:「我只要你知道,不管你決定怎麼做,都是你自己的選擇。

人生道路

神經系統已演化成對新鮮的事物特別敏感,因為新的經驗意味的通常不是危險就是機會。
不幸地,他拒絕了每個背離憤怒與衝動的機會,在每個十字路口也沒有人提供適當的幫助與支持,對深陷於泥淖中的他伸援手。

人生的道路上有無數的岔路,選擇了不同的路,就有可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我的其他專頁:方格子Potato MediaFacebook陳穩看人生盡情書寫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陳穩「生活,見微知萌。」開過飛機、待過醫療業、當過模特和老師。人生系作家,自暈體質,是心理男也是心理女。 📝閱讀書評/心理成長/航空科普/原創小說/生活感悟📖知音可貴難覓,說書只為知己,一朝聽書即為子期。✨合作邀約歡迎至文章下方留言,或請移駕至 Facebook 粉絲專頁私訊!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鈴芽之旅》芹澤開車歌單和小酒館音樂:日本懷舊歌曲分享

社會觀察與心理|別人喜歡我喜歡的歌,我就不喜歡了!以《孤勇者》為例

影劇音樂看人生|新海誠《言葉之庭》簡介、金句與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