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读书笔记

温和凯文
·
·
IPFS
我们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遇到很多新事物与新观念,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大量的信息(twitter,youtube,facebook,medium,clubhouse etc.),类型也愈趋于多样,这个时候,不可避免的就会鱼目混珠,真假难辨。

我们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遇到很多新事物与新观念,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大量的信息(twitter,youtube,facebook,medium,clubhouse etc.),类型也愈趋于多样,这个时候,不可避免的就会鱼目混珠,真假难辨。如果我们使用海绵式思维接收信息,好处是只需要注意力和记忆力就可以获取大量信息,坏处也显而易见,容易变成任人操纵的木偶,无法培养自由意志。一个没有自由意志的人,是无法称得上自由的。此时,就需要与另一种接收信息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那就是淘金式思维。淘金式思维的运用以一开始由海绵式思维吸收的信息为基础进行论证,从而得出正确的有价值的结论。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作用

  1. 提高独立思考意识,增强自信心。
  2. 可自由做出决定而不被人左右(freewill)

批判性思维指南

什么是论题 什么是结论

“在对某人的推理进行评价之前,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他的推理是什么。这样做听起来似乎很容易,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作为一个批判性的思考者,你必须练习如何辨别论题和结论。”

论题:

  • 什么是论题:

会话或讨论中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分为两种:

  1. 描述性论题:针对有关过去、现在、将来的描述是否正确提出的问题。
  2. 说明性论题:针对我们应当怎样做及对与错、好与坏提出的问题。
  • 如何确定中心命题
  1. 作者或演讲者会直接告诉你论题是什么,有时候你需要从文中去寻找,通常它正好在文章的开头,甚至就在标题中。
  2. 思考“作者做出反应的是什么事件”往往可以帮助你发现交流的中心论题。
  3. 了解作者的背景,比如他们属于哪个群体。因此,当你想确定论题时,可以先查查作者的背景资料

结论

  • 什么是结论:
“结论就是演讲者或作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简单来说,结论就是演讲者或者作者对论题的答案。

  • 如何确定结论:
  1. 批判性提问:作者或者演讲者着力证明的是什么?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结论。
  2. 寻找一个或一组作者希望你相信的陈述。

注意:

  1. 没有支持的言论仅仅是一些观点而非结论。
  2. 如果你因为某个观点得到其他观点强有力的支持而相信这个观点(结论),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推理的过程,推理的得到的结果就是结论。
  3. 理由 + 结论 = 论证

理由是什么

结论依赖于理由的价值,不充分的理由绝对产生不了充分的推理。

理由

  • 什么是理由:
“理由包括信念、证据、比喻、类推以及其他用来支持或证明这些结论的陈述。这些陈述共同形成证明结论的可靠基础。”

警惕弱批判思维

弱批判思维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以及信念,而不是为了追求真理或者美德,寻找理由进行论证,在这种情况下,演说者或者作者极其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哪些词句有歧义

  1. 注意抽象词。坚持思考“这些词语或句子是否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广告当中的“口感舒适”,任何人对“口感舒适”的定义可能不同)
  2. 使用对方的价值观思考来判断其他人对关键词语的不同定义。(赞同和反对妇女有穿衣自由的人都认为自己在“保护女性”)
  3. 避免“心灵感应”,养成“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的提问习惯,而不是“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
  4. 不要理睬任何包含歧义词语的理由,因为这些有奇异的词语使我们无法判断这个理由的可信度。

什么是价值观冲突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

价值观

  • 某人认为值得为之努力的观念,认为某个东西是好的,重要的。

假设

  • 假设是一种没有明确表述的,在推理中得到认同的观点。
  • 一种价值观胜于另一种价值观的偏向就构成了假设。

价值观假设

  • 关于世界应当怎样的观念。

什么是描述性假设

描述性假设

  • 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或者将来是什么样子的假设。

推理中存在谬误吗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几个推理中的逻辑谬误,逻辑谬误属于逻辑学的范畴。如果你善于观察的话,你也许会发现,在我们周围很多人说话经常犯一些逻辑谬误。

谬误

  • 谬误是作者为了说服你接受一个结论而可能使用的一种推理“骗术”。
  • 了解最常用的谬误名称能使你敏锐的认识他们,就像在谈话时熟悉对方的名字一样,当别人的推理涉及谬误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充当沟通的语言捷径。

下面我列举一些常见的逻辑谬误,如果对其感兴趣,可参考“谬误列表”维基百科页面

  • 滑坡谬误:使用连串的因果推论,却夸大了每个环节的因果强度,而得到不合理的结论,因为事实不一定照着线性推论发生,而有其他的可能性。一般所说的“无限上纲”有时也牵涉到此种谬误。
  • 妄求完美谬误:错误的假定,如果一种方法不能是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就不使用这种方法。(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完美的解决办法,不完美的办法比没有办法要好)
  • 移花接木谬误:一个关键词在一个论证中使用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一旦含义转变,这个论证就没有意义了。(比如我们国家谈论的“自由”,与西方国家谈论的自由具有不同的含义)
  • 稻草人谬误:歪曲对方的观点,使之易于攻击,我们攻击的是一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观点。(比如有人说抽烟会引起肺癌,这时会有人指责其故意夸大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来谋求商业利益或者政治资本,从而转移公众的注意力)
  • 伪两难谬误:当一件事情可能存在多种选择时,就假定仅存在两个选择。(比如很多人认为人生要么努力奋斗,要么舒适安逸,却无视了人生选择的多元性,事实上很多人在奋斗和舒适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即工作也恰好是兴趣所在,这样他们在工作时就能够进入心流状态)
  • 人身攻击:通过否定得出结论的作者或者演说者的品格,进而否定他的结论。
  •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反向人身攻击,通过赞美得出结论的作者或者演说者的品格,进而肯定他的结论。
  • 循环论证:用结论当做理由,进而由理由推理出结论。

这些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

  • 不迷信权威(尤其是该权威与所讨论的议题并不相关时)
  • 相信原始资料的价值。
  • 我们看到和报道的东西,都经过了一些列的价值观、偏见、态度和期望的筛选。

科学方法的特别之处:

  1. 可被重复验证
  2. 变量可控 (同时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科学方法在实验室里或特定条件下准确,但是在现实世界中会有偏差)
  3. 语言精确

对抽样评价时的考虑因素:

  1. 样本足够大
  2. 样本足够多样
  3. 样本足够随机

警惕错误类比

类比可以使我们的推理更加生动,但是要考虑比较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关联性,尤其是主要特征的关联性。

你发现干扰性原因了吗

什么是干扰性原因

“干扰性原因是一个看似合理,与作者的解释不同,但能说明一个已知的结果如何发生的解释。”

寻找干扰性原因

  • 两件事情有时间先后顺序单并无因果关系。即混淆了“在此之后”与“由此引起的关系”。(比如因为一位考生在考试前一天只睡了五个小时但是第二天发挥的也不错就得出减少睡眠可提高考试成绩的结论)

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

具有欺骗性的统计数据

  1. 不可知的,有偏见的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本身难以获得,或者愿意接受统计的人本身也只占一小部分)
  2. 令人困惑的平均数。(区分开算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之间的差别)
  3. 被遗漏的信息。(比如新闻报道说去年本地杀人犯比例上升了50%,如果本来就只有两个杀人犯,那么去年就是增加到了三个,新闻中50%的基数就是被遗漏的信息)

如何评估统计数据

  1. 互联网时代的基本功就是检索能力,善用搜索引擎,比较作者的数据。
  2. 寻找被遗漏的信息。
  3. 搞清楚作者使用的平均数到底是哪种含义(算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哪些重要信息被遗漏了

“你必须记住,你遇到的信息几乎都带有某种目的。换句话说,这些信息是被作者有选择地组织在一起的,组织这些信息的人希望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你的思维。因此,你的任务就是要决定,你是否愿意成为这个目的的工具。通常情况下,这个目的就是使你相信某个观点。”

为何不完整的推理确实存在

“第一, **时间和空间所造成的局限性。 ** 由于时间或空间的有限性,表达论证的人不可能永不休止地组织观点、提出支持论证的理由。所以,我们说其论证往往是不完整的。”
“第二, **多数人的注意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冗长的信息会使我们觉得厌烦。因此,表达观点的人常常感到有必要快速地传达信息。广告制作者和编辑都会考虑这些因素。例如,呈现广告的时间较短或空间较集中时,这则广告就必须有吸引力且能抓住我们的注意。因此,广告商忙于删除许多令人厌烦的信息。”
“第三, 提出论证的人所具备的知识往往是不完整的。
第四,“**为了达到欺骗的目的。**纯粹的欺骗是导致信息可能被遗漏的第四个原因。事实上,广告商知道自己遗漏了一些关键的信息。”
第五,“**每个人的视角不同。**那些试图说服你的人所持的价值观、信念及态度常常与你自己的价值观、信念、态度不同。”(类似于给马匹戴上马眼罩)

什么结论可能是合理的

“我们很少遇见只能得出一个唯一结论的情形。因此,你必须确保,你最终采纳的是最合理的、与你的价值观偏好最一致的结论。”

摒弃二元思维

几乎没有任何一个重要的议题可以用是或者否来简单回答,要善于使用如果……(if...)这种阐述条件的句式。

写作技巧

在写作中也要善用批判性思维,让文章逻辑性更强,更具说服力,感染力,从而让自己有所成长,让读者有所收获。

文章结构要素:

  1. 论题
  2. 结论
  3. 理由/论据

写作注意事项

  • 把论题说清楚,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
  • 不要对读者隐藏你的结论和理由,应该公开呈现他们,给观众一个机会来清楚地了解你打算作什么。使用词语、句子、段落及提示语来说明你的论证之中的逻辑关系。
  • 减少使用含有歧义的词句。特定描述和具体说明来澄清歧义词语。
  • 解释文章中的描述性假设。
  • 不要使用逻辑谬误。
  • 使用可信的证据。
  • 详细说明那些预先知道的,能帮助读者判断推理的信息。
  • 推理尽量严谨,避免陷入二元思维。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