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糟有關最近香港很火紅的測驗挑戰
其實很想吐糟這一類型的挑戰。我自己花了時間認真做了地理測驗,以及花了少許時間去看一下流行音樂測驗的內容,感覺就是一班不懂設計題目、對該東西認識也不夠全面深入的人做了一個整人測驗。
整人的香港地理知識挑戰
首先,一個「香港地理挑戰」,我會期待問的題目真的跟科目裡面有關,而科目裡面的內容是如何與香港扣連。住在任何一個地方的人,想必一定對當地的氣候與天氣很重視,而這些天象又會影響人們住居或是否務農的選擇;香港也能夠看見不同種類的岩石、地形,不同受保護的地質公園也會有不同品種的動植物.......等等等等,我會認為如果考地理,你起碼可以問我一下曾經打過最強的颱風是哪一個、為甚麼香港沒有龍捲風、又或者破邊州上高可以看到甚麼地貌,這些地貌是怎樣形成、長索跟鴨脷排是哪一種相似的地形...... 之類。
現實他問我甚麼呢?首先我最不耐煩的,就是每一個等級都設計一條「哪一個單位是位於南區」?「地理」測驗但你不斷問「南區地標」,那樣偏頗十八區的其中一點的話,還可以稱之為「地理測驗」 嗎 ?更無聊的是高級題目,竟然在大埔公路及青山公路揪若干不顯眼的建築,然後叫測試者去估計它與公路之間的距離。一個懂香港地理的人,是否需要知道一些不顯眼不出名的樓宇住宅項目名稱 ?
至於測試「地標」的問題也是非常頻繁,十條八條也是問地標,這邊問了旺角街道,那邊又問西貢地標。感覺就像是個「香港地標測驗」。如果你抬頭寫「香港地理」,但問的都是「香港地標」,那我就會覺得是個整人測驗,多於真心想測試受試者的知識涵蓋。
整人的香港流行音樂挑戰
然後又講講「香港流行音樂挑戰」,我當然也會期待你甚麼歌都問一下,也更加期待你會記得一些標誌性的人物。結果一條黃霑也沒有、一條許冠傑也沒有、一條伍樂城也沒有、一條雷頌德也沒有、一條王菲也沒有、一條鄧麗君也沒有、一條 Eric Kwok 也沒有....... 另外就花了很多時間問一些香港流行音樂無關而且極整人的題目,一首歌裡面有多少個「啦」,跟「香港流行音樂」有多大關係我不知道,但至少我如果去聽這首歌我不會刻意去研究歌詞裡面有多少過啦,而那些「啦」與香港是如何扣連,成為標誌性「香港人」的集體記憶;而另外也有一堆完全跟音樂無關的題目,楊千嬅喜歡甚麼顏色我沒有興趣知道,李克勤喜歡曼聯跟他創作音樂絲毫沒有半點關係,這不是「娛樂測驗」,如果這是「娛樂測驗」我就不會接受測試,我一路做一路感到受騙。
另外,我也認為不需要每一個等級揪一首歌一句歌詞然後問歌名,真心想講,如果熟悉香港流行音樂,只是因為我懂某一首歌,我全中也不覺得我是特別馨香,而當然,我相信我自己又出十條歌詞題去測試設計者,他的分數會跟我差不多,我是否也可以說他不懂「香港流行音樂」?
分數的計法也是奇怪至極
最後想吐糟是分數的計法。假設我想準確測試受試者的水平,然後我硬要把它分十個等級,我當第十級理應只有專業級才懂,一級是入門者也懂的,那為甚麼不是第五第六級占分比最高而是第十級?而且分比的比例也是奇怪得很,最後一級全中佔一千分裡的220分,五分一,然後你那220分題目是 MC 題?我就撇開題目內容不講,但這分數比重,我肯定這樣不會準確到哪裡, MC 題的特色與優勢,就是如果難度相若占比一樣,其實就等同於 Sampling,只要問題數量足夠,問題的方向對,涵蓋面廣,那就愈準確,於是,有必要分級嗎?
設計題目是一種藝術,是一種責任
這裡我想帶出一點是,設計一百零五條題目,先反思設計的那條題目背後想測試受試者哪些知識,評估題目的廣泛性,然後再把它分類為十個等級,然後再把相似的題目修改削減,評分機制是怎樣平衡,每一個工序都是很花心思的。那斷然不是「不如問問這條啊」、「不如這個難度放點樂理啊」,就把自己想問的東西難度完全忽略,更甚就是離題萬丈遠,這就不是測驗,這是浪費別人時間而已。
別人花時間去做你設計的測驗,當然都想要有一個準確的評估,以及建議。如果把它設計到亂撞也可以得到500分,然後自我感覺良好,那感覺就只是心理測驗的層次而已。
早前說過,人一天24小時可以做多點東西,如果沒有做這些測驗,我還是建議你花點時間做些有意義的事吧,如果還是想試,你當是心理測驗就好,不用太認真。
最後想講,是否火紅我們就要去浪費時間接受測試,除了獲得所謂談論度甚麼也沒有?如果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是否更不應該被這些東西影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