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的知名壽星】幻滅之艷,三島,金閣。
「當世作為一個巨大的火葬場,吹打在臉上的盡是燒灼的炙風!」
「幻滅之艷」,三島 由紀夫(Yukio Mishima,1925 - 1970)
以切腹自盡,替人生旅程劃上一抹驚愕的休止符,1月14日的知名壽星,就連非文學愛好者都相當熟悉的一個名字,三島由紀夫,可說是二戰後亞洲的代表性作家之一,筆下字句,終生追求著崇高、極樂之美,但人如作品,字如靈魂,他亦異常執著於如殉道者般,寧可犧牲肉體也求捍衛信念的大和武士道…
誕生在東京,本名平岡公威的三島,少時與來自貴族(藩主)之後,掌管家中大權的祖母朝夕相處,在隔代教養的縝密呵護和稍微偏愛的管教下,奠定了他敏感又細膩、甚至帶些孤獨的人格特質,更在濃厚的家學文化氣息薰陶中,接觸了包括「能劇」在內,許多日本文化中最深層的傳統藝術項目…那種可能還停留在上上一個世紀的文學采風,也讓平岡在皇族學校學習院初等科(等於是小學)就讀時,即在校內刊物上發表詩歌與俳句等作品。
16歲開始執筆中篇小說,以筆名三島由紀夫投稿文藝同人誌並獲得好評的他,面對日本帝國於二戰後期的由勝轉衰,自己也被迫中斷了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的課業,徵召到了中島飛行器兵工廠服務後,也讓原本抱持浪漫文學主義的心態產生了微妙的變化;雖然有點幸運地因感冒被醫師誤診為肺炎而不用前往菲律賓作戰,但看見所屬部隊弟兄們後來的幾近全員陣亡,以及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加上妹妹傷寒別世,20歲的人生起跑點上,三島只能寄情於寫作來療傷。
西元1948年,已經通過國家高考,在大藏省(財政部)銀行局國民儲蓄課就職的三島,毅然放棄了金飯碗的薪餉,選擇成為專職作家,陸續完成了《假面的告白》(仮面の告白)、《愛的渴望》(愛の渇き),以及西元1954年付印出版的《潮騷》(潮騒),此書更讓三島成為新潮社首屆文學大賞的桂冠得主。除此之外,他也參與戲曲的創作,更在大螢幕中首度亮相。
文字中那讀來不同於陽剛、主流派的陰柔,字句間帶些隱約的雌性魅力,三島在而立之年時出現了第一次的躍進,隨著他獲得朝日新聞特別通訊員的記者身分出訪世界一周,並於希臘城邦中深深被西洋古典美學給吸引後,對於美(學)的憧憬與重新認識,他決定投入體態雕塑及游泳的行列,進一步修習以往所排斥的劍道…
「人這東西啊,一旦鑽入在『美』當中不出來,勢必會不知不覺地撞進世間最為黑暗的思路裡。」
隔年,沉潛,又宛如破繭而出的三島,寫下了醞釀許久的《金閣寺》(金閣寺),以多年前一起戰後見習僧人自焚並放火燒燬京都鹿苑寺(金閣寺)的重大社會事件為取材對象,三島不只專程前往京都採訪,調查縱火犯的個人經歷,考察金閣寺周邊的景象,以及查閱當時金閣寺的各種資料和警局、法院的審訊文件外,他後來還親自來到犯人的家鄉舞鶴實地考察。《金閣寺》日後也成為了三島畢生最具代表性的成名之作,更贏得第8屆「讀賣文學賞」的大獎殊勳,同時也獲邀請,渡海來到了美國,除了跟英語系文學作家們展開互動、交流,自己的作品也翻譯成英文版上架。
「用一隻手去觸摸『永遠』,另一隻手去觸碰『人生』,這是不可能的。」
悲劇性的幻滅美學,難以言喻的感動與矛盾,悄悄道出大和民族內心深處無法見光的耽美之艷,在另一位文學大師川端康成(1899 - 1972)的提攜下,三島與川端,雙雙站穩了日本文學旗手的位置,但品味大師們的著作,內容不只豐富、精彩,更同時帶有著濃厚悲觀末世的筆觸...
西元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決定把當年度的榮耀獻給川端康成,讓其列名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此獎項的日本人,三島…卻已是第三度陪榜。據說一得知落選時,他一言不發,拿著鑰匙就駕車直上了國道,數個小時的高速奔馳,或許是不甘?也可能是忌妒吧?
兩年之後,三島在美國紐約舉辦了個人照攝影沙龍展,標題訂為「薔薇刑」,帶著不安與恐懼,他大量模仿著中世紀時歐陸基督徒被害或刑求的模樣,似乎透露出了些許的訊息…
「放棄物質文明的墮落,找回古人純樸堅忍的美德與精神,成為真正的武士!」
是的!才華洋溢,毫不隱露鋒芒,在炙熱光環的背後,三島那反對西方工業化色彩沾染日本純真面貌的愛國本位主義,讓他走入了無法自拔的偏鋒,失去應有的理性平衡,更在西元1970年11月時,以推翻「禁止擁有軍隊」的《日本國憲法》為由,發動了讓人始料未及的武裝政變行為,直接攻入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部!還挾持了人質…
「各位、各位(自衛隊)是武士吧?如果是武士的話,為何要保護『將自己否定』的憲法呢?為何要為了『將自己否定』的憲法,向著『將自己否定』的憲法低頭呢?只要這部憲法還在,各位是永遠無法得到救贖的啊!」
演戲需要?心神失常?在場八百餘位自衛隊成員無法理解三島口中「保衛天皇和日本傳統」的訴求,沒有人願意挺身響應,更多的卻是大聲嘲笑,那一個在台上慷慨激昂的三島,期盼旭日再次東昇的男人,充其量只是個瘋子。
狼狽失敗,黯然退場下的嚐盡羞辱,三島最末果斷的「切腹自盡」,看似「詫異」卻又顯得「合理」的自絕,「為某種事業而死,被認為是人類最壯觀、最英勇或最有價值的死亡。」(西元1966年於NHK電視台的訪談),或許他的死,正是將「殉道」視為是「武士道」的終極實踐!一片錯愕之餘,卻也使得三島至今雖已辭世半個世紀,可依舊是當代最具爭議的名人…
在熊熊烈火的毀滅中看見真正的極樂世界,這像是三島,也才是三島吧?
尾聲(一):
「如果當初諾貝爾獎不是我得到,而是由三島得到,就不會發生這種悲劇。」
三島切腹自盡的消息傳開之際,不少作家同業趕到現場探視,但只有川端獲准進入,雖然沒見到大體,可是這起事件讓川端備受刺激跟折磨。17個月後,川端選擇開煤氣自殺,未留下隻字片語,兩人相繼的不告而別,也大大衝擊了日本文壇。
尾聲(二):
西元1945年制定的《聯合國憲章》裡,依據第51條登載之規定,即使聯合國尚未下令出兵,主權國家還是擁有單獨自衛或是集體自衛權。可是日本官方的立場一直都不願意承認在運用集體自衛權下,日本可單獨或協防出兵,對此多方都存有爭議。
直到西元2014年6月,執政的自民黨與公明黨達成協議,允許在修改憲法解釋下,行使部分的集體自衛權。西元2014年7月1日,臨時內閣會議正式決定,修改憲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在《平和安全法制》(安保法)的通過下,雖然日本國憲法規定戰爭不是日本解決國家爭端的合法手段,但賦予國家權利以修正自衛隊法、周邊事態法、船舶檢査活動法等,適時擴大自衛隊的權限。
尾聲(三):
「對我來說,如果你說你支持安全,就會支持美國,如果你反對安全,你就會支持蘇聯或中國共產黨,我個人覺得這只是一個問題。但關於『什麼是日本』,卻沒有一個徹底又明確的提問嗎?在安全的問題獲得解決之後,我想提出一個更為尖銳的問題,那就是『日本是什麼?』,你是否選擇日本?」
,西元1969年的公開演講,《什麼是日本?》(日本とは何か?)
50年後的提問未解,但若將日本兩字置換成「台灣」的話,恐怕也是個大哉問吧?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Yukio_Mishima
https://www.laprensalatina.com/yukio-mishima-and-his-genius-bother-japan-50-years-on/
https://www.nybooks.com/articles/2019/05/23/yukio-mishima-night-blood-death/
https://japan-forward.com/film-review-toyoshima-keisukes-mishima-the-last-debate/
https://www.amazon.com/金閣寺-三島由紀夫「毀滅美學」之最【獨家收錄三島文學-金閣寺彩頁特輯】-Traditional-Chinese-ebook/dp/B0912W91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