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書房》日本復刻書店計畫,供讀者印刷已絕版童年愛書
作者|吳品儒(譯者/節目企劃/創作者)
▼ 業界消息
■ 許多家長或許有這樣的遺憾:想要和孩子共讀自己的童年愛書,結果一尋才發現市面上已經絕版,就算還有少量流通,一來要價不菲,二來可能保存品質不佳。「如果可以的話真希望可以再自己印一本,但這樣就變盜版了啊⋯⋯」這樣的煩惱在未來或許可以透過POD(print on demand,隨需列印)解決。
日本的honto書店近期打造實驗書店計畫「復刻書店 いにしえ」,讀者從書店提供的選單中尋找想要復刻的童書和繪本,送出印刷請求後,成品就會透過郵寄送到讀者手上。不過復刻書店還在實驗階段,能選的書籍仍屬有限,目前合作出版社包括ポプラ社、理論社、偕成社、福音館書店等。如果實驗順利,未來或許能夠擴大規模,不但會有更多出版社願意合作,POD的內容也能從童書延伸到其他類型的讀物,可望連帶解決套書其中的一冊被有心人士刻意收購並抄高價格的狀況。
▼ 得獎消息
■ 荷蘭漫畫家Aimée de Jongh以《Days of Sand》獲得第15屆日本國際漫畫獎金獎,其續作英文版於近期問世。本作主題相當特殊,將背景拉回將近100年前的30年代,當時美國中南部農民為因應經濟大蕭條導致的全面不景氣,不但增種農作物並且積極開墾,加劇了原本就會發生的週期性沙漠化現象,最嚴重的沙塵暴發生時,宛如一堵移動的黑牆拔地而起,當地也因此被媒體稱為「Sand Bowl」(塵爆中心)。這場農業浩劫,也是作家史坦貝克小說《憤怒的葡萄》、《人鼠之間》的創作背景。
本書作者Jongh創造了John Clark這個角色,帶領讀者回到百年之前。身為年輕攝影師的John受到美國農業安全部委託前往災區拍攝,讓大眾知道當地農民的痛苦。不過這次任務其實帶有政治意圖,而且需要拍攝特定主題,必要時甚至可以擺拍。John來到黑沙滾滾的中南部各州,漸漸與樸實的居民產生深刻情誼,卻在拍攝過程中掙扎於目擊者的痛苦以及記錄者的職責之間。如今烏俄戰爭帶動糧食危機、通貨膨脹,在這背景之下,本作讀來尤其深刻。
■ 烏俄戰爭未見停戰跡象,而戰火不斷的敘利亞依然動盪。敘利亞內戰與伊斯蘭國的戰事,讓超過500萬敘利亞人民逃到國外成為難民。獲得2022年獨立出版社圖書獎(IPPY)金獎的《Nour’s Secret Library》(Nour的祕密圖書館)呈現了敘利亞人民在戰火中,透過閱讀得到慰藉的感人故事。書中的Nour和親戚Amir總是一起玩耍,他們想要建立只屬於兩人的祕密社團。在慘遭轟炸的街道上,兩人發現一棟建築物的地上樓層被炸毀,地下室卻大致完整無缺,於是便改建成小型圖書館。
Amir經常冒險在戰火稍歇時騎腳踏車外出,試圖從倒塌的房舍中找書,擴充祕密圖書館的藏書量。Nour和Amir建立小圖書館的消息逐漸傳開,附近居民也跟著幫忙尋找更多書本,閒時也來館內看書,暫時逃離可怕的戰爭,並且透過閱讀得到重返現實的力氣。書末附錄簡單介紹了敘利亞以及中東地區,而且提到在敘利亞的Daraya真的有一座隱身在地下室的祕密圖書館。
根據報導,Daraya的創立團隊和附近居民冒著被流彈波及的風險,從廢墟中搶救一般書籍以及醫學、數學類等專業書籍,讀者因此得以在館內自修繼續學業,或是看書放鬆。作者Wafa’ Tarnowska結合Daraya祕密圖書館以及她的童年經驗,寫出動人的故事,而來自羅馬尼亞的繪者Vali Mintzi透過鮮明與陰暗色調的強烈對比,讓閱讀激發的想像力奔馳在灰暗的瓦礫堆中。
▼ 新書問世
■ 著有《臭臭部落》的加拿大童書作家艾莉絲.葛拉維(Elise Gravel)近來新作連連,首先是她自畫自繪的《I’m the Boss!》,書名和書封上橫眉豎目的小怪獸,傳神再現每個家中的小暴君形象。故事一開始小怪獸問大怪獸:「你的工作就是讓我滿意,可以嗎?」但是不等對方回答,小怪獸連忙搶答:「好,那就動工吧!我要開垃圾車!現在!立刻!」這種簡單粗暴的天真讓人覺得又好笑又崩潰。
葛拉維擅長用誇張、逗趣的角色和直白的文字讓小讀者理解複雜的主題,例如繪本《Puppy in My Head》中,她把不能專心的狀況比喻為有小狗在腦袋裡亂竄,想要專注就要先訓練小狗。《What is a Refugee》則處理難民議題。
葛拉維也和Mykaell Blais合著《Pink, Blue, and You!: Questions for Kids about Gender Stereotypes》從顏色討論性別刻板印象,內容一樣既爆笑又具有啟發性。繪本一開始先列出可能已經被性別定見歸類的活動及物品,例如芭蕾、足球、洋娃娃、恐龍公仔等。作者提問哪些比較適合男生或女生,接著在下一頁話鋒一轉,激問「為什麼呢?」,有誰規定什麼性別要玩什麼嗎?難道在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當下,恐龍發誓「要在滅絕之後投胎當男生的玩具」嗎?作者用恐龍認真發言的畫面來凸顯性別刻板印象的荒唐,讓人印象深刻。
■ 著有《一直一直往下挖》的童書作家麥克.巴奈特(Mac Barnett),和曾以《All the World》獲得凱迪克榮譽獎的好搭檔Marla Frazee聯手帶來新作品《The Great Zapfino》。Zapfino是馬戲團新來的特技演員,需要從高空往下跳再完美降落在彈簧墊上。不料登台那天他突然臨陣脫逃,跑到大城市當電梯操作員。他在電梯裡遇到各式各樣的旅客,繪本在這裡呈現了相當活潑的眾生相:吵架的伴侶、塞滿電梯的全家人、跟他擊掌的小孩,還有比人還高的熊玩偶。結束一天的工作後,Zapfino回家總會泡茶烤吐司犒賞自己,某天吐司機卻短路起火,住在高樓層的他唯一的逃命機會就是往下跳——跳進消防員在樓下張開的彈簧墊。該來的還是要來,Zapfino敢跳嗎?
本書的圖文皆相當精彩,尤其是開頭第一頁Zapfino出場的介紹文字字珠璣——表演者的賣命一躍,都只是為了讓人開心。介紹文彷彿在暗示如果做事只是為了別人,可能會顯得沒意義所以想要逃避。等到某天需要為了自己而做,就會發現原來自己不但做得到,而且還能做得很漂亮。如果不想要過度詮釋書中含意,可以單純欣賞繪者Marla Frazee筆下的靈活分鏡和黑白炭筆線條,彷彿紙上的卓別林默劇。
▼ 跨界合作
■ 美國YA小說家莎拉.迪森(Sarah Dessen)2009年的小說《單車上的夏天》(Along the Ride)改編為同名電影,在5月上旬於串流平台播映。早熟的資優少女奧登來到父親與繼母所居住的小鎮科比,原先對小鎮沒有太大期待的她,卻和神祕少年伊萊結為好友。兩人同為失眠所苦,不過奧登是刻意熬夜讓父母忌憚她醒著而不敢吵架,伊萊夜裡難以成眠則是因為想起自己害死車友兼好友的亞伯。
伊萊建議奧登利用升大學之前的最後一個暑假,挑戰她礙於矜持而不敢嘗試的事,例如在派對上亂丟食物、擅闖民宅等。在挑戰過程中,奧登認識了一群看起來很酷事實上人也不差的同齡夥伴,她們的友誼和陪伴讓奧登逐漸打開心房,心態改變的奧登一甩過去唸書討好父母的乖乖牌形象,勇於戳破父親的自私心態,反而改善了父親和繼母、母親的關係,煥然一新的她甚至也幫助伊萊走出好友之死的陰影。
原作的步調輕快,而改編作也恰到好處,沒有為討好青少年觀眾而顯得尷尬流俗。選角貼合原作角色形象(學術女強人母親一角由資深女星安蒂.麥道威爾飾演),搭配選曲如Youth Lagoon的〈Cannons〉等,更顯年少時期的不安與期待。青春正盛的觀眾當然能懂本片所描繪的美好,已經走過這階段的觀眾也能回味過去,適合各年齡層的觀眾收看。
■ 著有《黃色大象》等作的直木賞作家西加奈子,溫馨成長小說《漁港的肉子》改編動畫於本月上映。「肉子」這個奇怪的綽號指的是本作主角的母親,人如其名是個爽朗大媽,由於個性單純,曾在感情上吃了一些虧,不過也因為這樣的個性所以並不計較。母女倆輾轉從東京來到東北的漁港邊生活,女兒阿喜和母親截然不同,她外表天真可愛,實則觀察犀利,有許多古靈精怪的內心吐槽,口吻非常逗趣。
雖然小說的收尾顯得急促,結構也稍嫌鬆散,不過急躁的氛圍在作者的巧思設定下被沖淡許多,例如同學三人組的名字可以呼應日團Arashi成員,時而串場的神祕老人三胞胎究竟從何而來?孤單住在物產館的企鵝為什麼會一邊走路一邊大喊「全部殺光光!」?略帶無釐頭的小插曲替故事增添不少趣味,是大小讀者看來都會感到親切的作品。改編動畫的陣容也不可小覷,不但有知名搞笑藝人明石家秋刀魚監製,配音員包括木村拓哉的長女Cocomi、《鬼滅之刃》的竈門炭治郎配音員花江夏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