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严肃阅读,认真观影,和豆瓣说拜拜

戚戚
·
·
IPFS
终于在被豆瓣驱逐的时候开始考虑认真经营matters,先贴一篇我的退瓣遗书吧


豆友们好,

我的豆瓣(戚戚)昨天被永封了。申诉不成功之后,我打算彻底放弃这个平台。昨天我没有请人代发消息,因为觉得自己只不过是个两千来人关注的小号,封了就封了,关于我的记忆对互联网来说一点都不重要。

开始玩豆瓣是大学的时候,大概11年、10年左右,一位师兄很兴奋地介绍说,有个豆瓣网你知道吗?很多书影音,还有版聊,很好玩。

14年注册了第二个号,那时候还在读研,不喜欢当时的环境,心里苦闷,要么窝在宿舍里看电影,要么躲在图书馆里乱读书,标了许多条目,因为关注者少,可以在广播里肆无忌惮地murmur。

我和现在的伴侣是在豆瓣认识的。当时申请我系的博士,接到面试通知,因为跨专业心内忐忑,跟朋友抱怨。朋友说你去咨询一下那个XXX呀,他是那个系的。我说XXX是谁?朋友说,豆瓣上你一搜就知道。后来果然在豆瓣上搜到了,后台私信他请教了面试经验,再后来去了学校。豆友面基变成密友、情侣、夫妻。一种常见路径。

17-18年是人生最灰暗的一段时间。精神状态最差的时候,我把豆瓣当树洞,讲了很多最幽暗最颓丧的话,也不在意被窥见。很感激那段时间看我整天期期艾艾但还没有取关的朋友。

这两年朋友们的感觉是,豆瓣名气变大了,使用体验却越来越差,越来越多乱七八糟的认证用户,书影音版面开始变成出版社和电影公司营销地,豆V们相互给面子标想读,打开某个条目第一条长评越来越多软文,令人厌倦。垃圾堆里一点点添新,真正读过看过听过的却变得越来越少。曾经有一段时间还非常热衷在豆瓣上贴点读书观影的长评,写写日记,后来因为网站不断修改用户协议、大规模禁言锁分,以及不断曝出的长评抄袭事件,我把所有超过350字的篇章都撤掉了。一方面觉得这里再也不值得任何内容贡献,可读了听了看了还是忍不住短评里发发牢骚。

我的确是挺爱在豆瓣上发牢骚的。19年因为南岸的事情常常被骂。有的在评论里,有的通过私信。就是恨锅档、慕洋犬之类的词儿,来自一些临时注册主页内容乱七八糟的号。有时候也有些知名用户,这个茶那个菊这个邪那个刀的来找架吵,也想过要不要认真对待一下,后来还是觉得他们表述的中文和自己认识的中文压根不是一回事儿,还是不要无谓消耗自己的能量了。这一点我比爱跟傻逼生真气的家属要看得开一些。

以前总觉得这地方就是用来摸鱼的,这里的用户也过于闲散。最近两三年发现这个地方的治理水平越来越高,打击越来越精准了。19年春天因为要带一门关于中国近现代文化的课,恰逢一个特殊的纪念年份,建了个叫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豆列来放资料,建完之后没几天豆列就消失了,放进去的电影和专辑也被删的一干二净。当时还有点负罪感,觉得是不是我不去做这样的聚合,它们就还能存在,还能被更多人听到看到。今年把艺术家朋友一个关于无人认领之死的项目募款信息转到豆瓣上,结果也是秒删,朋友也是一路被盯。

在这样的环境下面,友邻们都很擅长玩似是而非的语言捉迷藏。藏得再巧妙,过去两年里,还是有很多友邻被禁言过N次,我只经历过小黑屋三十天,还会觉得有点侥幸。出来之后依然“老子偏要说”,无他,就是憋着太难受了。生活差点就被撕碎,人都快原地爆炸了,说话做事还如此小心翼翼就显得荒谬至极。今年因为烧烤店后续的逼表态事件我很生气,发了一则长广播来谴责,也转到了票圈(故意给有些人看)。神奇的是,从那以后我广播被删得更迅速了。私信里也常常有些莫名其妙的话丢过来。当你撕掉面具和小人拼磊落,小人更有办法膈应到你。永封的确也是求仁得仁。累了,毁灭吧。

过去觉得这个平台无情无义,自己对它没什么感情,哪天弃了也不可惜。嘴上说着,其实时间上还是深度依赖。用了多年的号一夜间被端掉,要找替代也很难,早上一睁眼抓过手机都不知道该刷点什么了。

说是无感,还是有许许多多不舍的回忆。有次跟导师见面,导师无意间说到,I heard from the department students that you are active on douban. 我惊出一身冷汗。后来有许多系里的学弟妹来加微信脸书,劈头第一句就是,我在豆瓣关注了你(社死~)。读博的时候建了不少和自己研究兴趣相关的豆列。昨天有朋友发现我号没了,跑来告诉我说以前关注了我很多豆列。听到其实还挺欣慰的,觉得自己也不全然是个酸民,还是做了点微小的贡献。还有小朋友发来消息安慰,我的赛博存在也陪伴了他。如果说有什么留恋,那就还是这些可以精神共振的既缥缈又具体的人吧。

还是很感谢豆瓣的。我是个颁奖礼爱好者,金像、金马、金钟、金曲,这类活动就是我欢天喜地搬着小板凳围观的春晚。每逢这种活动也是我豆瓣活跃度最高的时候。跟着奖项来看电影追音乐,也让我在豆瓣上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包括之前离世的汤川。偶尔会觉得,这里虽然越来越烂,归根结底还是个兴趣阵地。就像前段时间听了马芳复播的“音乐五四三”,一搜《江湖卡夫卡》的评论区已经有不少留言,就像是得到了某种确认。

另一个需要感谢地大概就是小组。起先常常泡在山倒组。最近竟然连这么人畜无害的组也开始因为鸡毛蒜皮掐起来,机翻人翻,轻型纸泛黄长斑……于是渐渐远离。然而我爱我家组、央视红楼不严肃研究小组的确陪我度过了无数失眠的夜晚。随便打开一贴你都感觉和这个世界上其他的精神病相遇了,什么妙玉的雪水里有多少细菌,如果孙绍祖娶了夏金桂,感谢这些脑洞大开的朋友无数次治好我的深夜emo。

几年前豆瓣搞实名认证,许多陈年老用户被消失,友邻间纷纷相互下载。可我有点社恐,下载的友邻并不多,面过基的就更少,有微信或电报的大多也是现实中相识的同行。现在有点后悔,或许以后再也看不到敖师骂P大中文,看不到拐老谈戏了,再也收不到达文西分享的电子书了,也再也不会和少男少女们一起听阿P新专辑了。

但人生就是这样吧,总有一个路口要到站下车。就如同当下,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揭幕,各自要想办法生活下去。现实中我还会继续严肃阅读、认真观影,常常小清新,偶尔dark wave,但应该暂时不会注册小号了。所以这就算是一封退瓣遗书吧,什么时候决定转世投胎还没想好。记忆可以被抹去,豆瓣不曾有戚戚。


大家安好,江湖再见。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