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書房》張友漁、陳致元與劉旭恭首度入圍林格倫紀念獎,及其他藝文短訊
撰文|吳文君(閱讀盪鞦韆主筆)
【首度入圍林格倫紀念獎的三位台灣作家】
瑞典政府設立的國際兒童暨青少年文學獎——林格倫紀念獎(Astrid Lindgren Memorial Award),日前公布2025年入圍名單,本次入圍的三位台灣作家張友漁、陳致元與劉旭恭,皆是首度被提名,他們長期耕耘創作,為讀者帶來豐富寬廣的心靈世界,亦是台灣讀者十分喜愛且熟悉的創作者。首次入圍國際大獎,對於這份來自兒童文學的肯定,三位作家均表示深感榮幸,並感謝提名機構背後眾多人的協助與努力。
長年耕耘兒童及少年小說、童話、兒童電影劇本,創作文類多元的張友漁,曾以《我的同學是一隻熊》、《江湖,還有人嗎?》、《壞學姊》、《悶蛋小鎮》、《小頭目優瑪》、《蘭嶼、飛魚、巨人和故事》等書,橫掃台灣各大獎項,亦創作出令人驚豔的繪本《吃胡蘿蔔的七種方法》。
寫作30多年的張友漁坦言,「我的寫作有兩位老師,美國作家約翰・史坦貝克與瑞典作家阿思緹・林格倫。史坦貝克的《珍珠》、《憤怒的葡萄》和《伊甸園東》讓我了解人性、小人物們在生活裡遭遇的困境與掙扎,林格倫教我想像力及幽默的對白是讓故事好看的關鍵。」
張友漁在專職寫作的第4年買了林格倫名作《強盜的女兒》,此後每年重讀,每年都有林格倫的陪伴。她告訴自己:「我要成為像林格倫這樣的作家,把虛構的奇幻森林寫得如此真實。隆妮雅和強盜爸爸鬧彆扭、和最愛的朋友柏克吵架的情節,沒有一個字是多餘的,沒有一句對話是做作的,這讓我努力追求作品的『自然』與『不做作』。每當陷入低潮或對自我產生懷疑,我就會再次閱讀《伊甸園東》和《強盜的女兒》,精讀可以讀到更多東西。」
談及創作近況,張友漁表示青少年犯罪及臨終關懷是她接下來的寫作重點,「史坦貝克在《伊甸園東》寫過這樣的句子:『一個偉大而不朽的故事是論到每個人的,否則它就不能不朽。』」並透露明年年中,她將有一本「論到每個人」的長篇小說將會出版。她感性分享,「寫作兒童文學讓我的童年到現在都還沒有結束,我每一天都還在玩耍、探索、理解這個世界。世界上所有獎項的提名,背後都有一群很努力的人,他們需要很多的討論及繁複的送審過程,真心感謝他們。」
以《GujiGuji》享譽國際的繪本作家陳致元,2015年曾獲頒瑞典「彼得潘獎」,作品亦被改編成兒童舞台劇,深受讀者喜愛。陳致元的幽默感貼近孩子,在故事和畫面上的經營都非常用心、節奏輕快,令人覺得美好。繪本《想念》、《小魚散步》、《很慢很慢的蝸牛》、《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等書,均能感動無數讀者,而《沒毛雞》系列更讓人感受到繪本帶來的單純與快樂是多麼的難得。
註:彼得潘獎,Peter Pan-priset,該獎項每年授予一本拓寬並豐富瑞典兒童及青少年世界的最佳翻譯圖書,並以同樣的標準每年授予兩本翻譯圖書「銀星獎」。
首次入圍林格倫獎的陳致元表示,「很榮幸開心,非常感謝老師們慷慨的幫助,心裡不斷地感謝,希望能有愈來愈多人一起加入創作繪本的行列。」然而,創作過程難免會感到苦惱,陳致元有感而發分享:「最近的創作修改了好幾回,於是把重心放在每一次與孩子們相處的活動中,像是去幼兒園念故事、分享故事,或是教孩子們簡單的畫畫,希望孩子們喜歡上閱讀和畫畫,是我現在覺得快樂美好的事。」
2019年,繪本作家劉旭恭以《橘色的馬》獲頒瑞典彼得潘「銀星獎」(Silverstjärnorna),本書亦入選2017年瑞典兒童文學經典選集《我們的寶藏》(Vår skattkammare),兼具顛覆性童話和幽默基調的繪本《到烏龜國去》在瑞典出版後更獲得許多好評。
劉旭恭說故事和繪畫風格均獨樹一幟,作品屢屢追求自我突破、創新又蘊含哲思,繪本《好想吃榴槤》、《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誰的家到了?》、《愛睡覺的小baby》、《雨》、《你看看你,把這裡弄得這麼亂!》、《小紙船》、《一粒種籽》、《煙囪的故事》、《五百羅漢交通平安》、《只有一個學生的學校》,均擄獲無數讀者的心。首次入圍林格倫獎的劉旭恭表示,「之前我以為獎項提名都是主辦單位找的,現在才知道,每一位入圍者的背後都有默默努力的人們,真心感謝他們無私的付出!」
談及創作近況,劉旭恭說,「暑假期間和小孩一起畫漫畫,創作的過程十分開心,有人可以討論的感覺很棒!漫畫的細節很多,和繪本不太一樣,可以有更多搞笑情節,對我來說很好玩!如果有機會的話,希望多畫一些漫畫。」此外,他表示也想針對關注的議題來創作,「最近想到一個『車子』和『人』的故事,台灣有『行人地獄』之稱,道路的設計以車子為主,不太顧及行人,其實背後代表了價值觀的選擇。我喜歡畫搞笑故事,也希望可以自由地做感興趣的主題。」
但凡創作的每一步都不容易,跨出去,入圍即肯定,林格倫獎將於2025年4月1日揭曉,期盼台灣兒童文學作家好看的作品,持續感動更多讀者。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江的童年閱讀】
「我和書一起長大。」
——韓江(Han Kang,1970年生於韓國光州,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瑞典兒童文學家林格倫的多層次傑作《獅心兄弟》(Bröderna Lejonhjärta),探討兒童面臨疾病與死亡時分的內心恐懼。這部建構在兄弟之愛與生死約定的兒童冒險童話,描繪出一個隱密且神祕的奇幻國度「楠吉亞拉」(Nangijala),一場令人驚心動魄的成長冒險。
故事中為了守護自由與邪惡對抗的哥哥獅心喬納森,激勵了身形弱小仍奮力策馬前進的弟弟卡爾。這對兄弟心地善良、精神清明,他們在死後的世界相遇,再度展開了一場永生難忘的冒險。
在韓江眼裡,《獅心兄弟》不是普通的童話故事,而是不可思議的美麗故事。1983年,12歲的韓江全神貫注於這本書,多年後她意識到,她將這本書與1980年發生在韓國光州的事件聯繫起來。當時有數百名抗議獨裁統治的學生被軍方殺害(《少年來了》即是韓江以這段歷史為背景而寫的小說),「在那個小鎮,那些從未經歷過秋天的少年們,他們的靈魂與我心中經歷了第二次死亡與重生的男孩們,在書中相連。」
回想童年閱讀經驗,韓江認為,「林格倫的痛苦一定來自於她對人類的愛,這是《獅心兄弟》的暗示。當年12歲的我,跨越了遙遠的時空,隱約地感受到愛與痛苦,我想我可能有一瞬間接觸到了林格倫的愛與痛苦。有時候,我們會以幾乎不可能的方式經歷某些遭遇,那段經歷將銘刻在我們的心、我們的喉嚨和眼淚裡,成為不可抹滅的印記。」
註:上述段落,摘自2017年2月3日,韓江於挪威奧斯陸文學之家的演講稿,2017年창비는重新出版的《獅心兄弟》收錄了韓江的後記。
《獅心兄弟》是一部對死亡有深刻洞見的兒童文學作品,探討兄弟情誼、人性,追尋自由與美好生活的希望,涉及恐懼與勇氣、傷口與治癒等生命及文學的永恆命題。
【韓國出版新訊】
■每年一度的「韓國圖畫書大獎」(대한민국 그림책상)由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及韓國出版文化產業振興院(KPIPA)共同主辦。該獎項設立於2023年,宗旨在於發展韓國本土圖畫書產業、獎勵本土圖文創作者,並促進韓國本土圖畫書的國際版權輸出而設立的年度大獎。
2024年「韓國圖畫書大獎」小說類首獎得主為作家박현민(暫譯:朴賢民)《如何成為真正的朋友》(진정한 친구가 되는 법),本書透過野性的「雪人」(yeti,傳說中生活在喜馬拉雅山區,形如人類),以及試圖將雪人融入人類社會的「國際雪人協會」研究員之間的對抗關係,展現人類對待自然的態度。故事一開始就令人感到諷刺,想要捕捉「雪人」的研究員提著米粉爬雪山,為了馴服「雪人」於是教他識字和餐桌禮儀,這些景象都讓人覺得荒謬不已。
我們能與大自然成為真正的朋友嗎?人類總是輕易的把動物和自然稱為「朋友」,但現實中卻又經常不小心就將它們物化,聲稱合乎科學的研究方法,實際上卻疏遠了自然。在實驗室後方的山景中,可以看見雪人母親的臉,乍看之下就像山的影子。如果自然有表情和情緒,或許仔細閱讀它們就是與自然的共存之道。
《如何成為真正的朋友》以傳說中的「雪人」為主角,探討人類是否有可能與不同於自己的生物共存。這是一部揭露出理性背後藏有人性慾望的黑色喜劇,以人與自然關係的獨特隱喻指出文明的虛偽,也是打破人類中心思維的難得作品。
■《爸爸,我的海》(아빠, 나의 바다)為韓國新銳作家이경아(暫譯:李慶雅)以童年成長經驗創作的繪本,生於釜山的她主修兒童福利並創作繪本,本書從700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頒第一屆창비는出版社圖畫書首獎。故事描繪一位小女孩,等待著長期出海工作的爸爸回家。爸爸每年只回家一次,每次想念爸爸的時候,女孩就會拿出爸爸從海上帶給她的禮物,看著爸爸的畫,排解心中的孤單。
「海浪起舞的地方,一直延伸到很遠、很遠的海洋。我跟隨著父親,走向了廣闊的世界。」這本書在孤獨的孩子心中點燃了一盞溫暖的燈,作者清新素樸的手繪風格更為故事增添了情感的深度。在父親像大海一樣無邊的愛之下,女孩勇敢的探索自己的世界,用溫暖的想像力撫慰了眾多孩子們的心靈。●(原文於2024-11-10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