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岛屿精神,另类人生 · 第三天

燈下的異文化

yonjan
·
(修改过)
·
IPFS

會不會我身上屬於「本土文化」的部分,才是異文化呢?

開始思考我受異文化影響的部分時,不由得這麼想,太多啦~~~哪一處不是西方傳來的文化呢?即使相對東方一點的,可能也跟日本脫不了關係。臺灣這個人群交會之島,所謂本土文化,其實就是異文化的混雜與再創吧。

關於把異文化變成我們的一部分,有趣的是,臺灣人化異文化為己用時,似乎並不大像日本那樣魔改、變成有點日皮洋骨,我們喜歡把「這是異文化」大咧咧的展示出來,當然中間已動了不少在地化的手腳就是。完全不成熟的想法,就此打住不再往下議論(aka胡說八道)。

那麼回歸正題,我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咖啡,既而是咖哩,有趣的是,這兩個咖字輩的傳入與在台興盛,與日本都脫不了關係,畢竟日治時期是台灣現代化的重要時刻,這些西化的習慣,很難摘掉日本殖民的影響。

先聊聊咖哩吧,咖哩的傳入,依稀記得學者們認為有兩個因子,一個是南洋傳入,一個是日本人傳入,前者影響所及,在清朝時期臺灣的一些菜譜上可以看到加里雞、加里魚字樣,似乎是湯湯水水的東西,加入一點香料調味而已。比較接近現在的咖哩的,當然是透過日本傳來的洋玩意兒,圓環、波麗路咖啡館開始賣加里飯,一些日治時期文人也在作品中提及曾吃過這摩登食物。不過今日我們所習慣的、作為家庭料理,甚至已經是某些人的鄉愁、用咖哩塊為基底製成的咖哩飯,則是1970、80年代日本的再輸入。(相對的,自助餐那些淺黃色的咖哩醬汁則是另一個系譜),日本製作出添加各種食材的、方便忙碌的媽媽在家也可以快速煮出咖哩的咖哩塊,快速席捲全日本,咖哩變成國民食物,臺灣也受到影響。

對我而言,咖哩是家常食物,甚至有媽媽的味道,但對媽媽而言就不是了,媽媽說,是年輕時在都市吃到的新潮玩意,後來自助餐店也有,但是不同的東西。異文化慢慢成為我們最深刻的生命記憶。

食物總是很容易作為標的,談異文化的總總面向。但除了總是首先想到那些殖民我們的人,我們也曾被那些我們以族群優勢所欺凌的人所影響吧。

我是否被原住民影響了什麼呢,卡關良久,想不起來,我想是在更幽微的地方,東南亞移民的影倒倒是很顯著,我昨天才吃了越南河粉。撇開吃的,我作為一個人,身上還有什麼異文化?我的想法、價值觀,所謂民主自由,大概完全來自西方,有趣的是,有些原住民的價值觀,也許是先透過西方,才影響到這個島的人們,包括我。

對環境與土地的尊重,我認為我們不是「直接」習得,而是在西方人的反省下,傳進來,我們才發現,我們身邊早有一群人,有這些先進的價值觀。

我們學習曲線,或是觀念的接受史,似乎一直以某種傳統的路徑進行,也許在這方面,我們更需要看見我們自己群島上的異文化呢。

還有兩分鐘,聊聊冰咖啡好了,咖啡當然是受西方、日本影響的異文化,但我覺得,去了韓國一趟,我好像更喜歡冰咖啡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