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聊音樂] 飽受政治迫害的作曲家(Shostakovich:Trio.Op.67 & Cello Sonata)

嵐音社
·
·
IPFS
·

越不能講,越要講,而且要用你聽不懂的方式來講。這就是前蘇聯時期作曲家蕭斯塔高維奇的心境寫照。

不是哈利波特,是蕭斯塔高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

在史達林(Joseph Stalin)政權的壓迫下,蕭斯塔高維奇的作品常常被批鬥、禁演,因此需要對政治做出妥協,才能確保他作為音樂家的生存空間。然而,他並未放棄創作,也並未因此寫些迎合當局政權的音樂,而是將他心中的嘲諷與不平,透過層層隱喻,埋得越來越深,直到當局聽不出來他作品的批判性,還鼓掌叫好!

今天喝咖啡,聽這張《Shostakovich:Trio.Op.67 & Cello Sonata》

歡迎在Spotify上聆聽。

今天的曲目是蕭斯塔高維奇的第二號鋼琴三重奏(Op.67),以及大提琴奏鳴曲(Op.40)。雖然我手上還有其他版本,但只有這張專輯同時收錄這兩套曲目,況且我認為馬友友早期的錄音仍然不斷探索古典經典曲目,並且藉由深入淺出的詮釋,讓世人更容易理解晦澀的古典作品。

首先是第一套曲目:第二號鋼琴三重奏(Op.67),寫於1944年。最有特色的就是第一樂章以及第四樂章:

第一樂章:

一開始有如幽靈般的高音,竟然是大提琴使用人工泛音演奏,音域更比小提琴高;而曲式是卡農,也就是輪唱:先是大提琴,再來是小提琴,最後是鋼琴。這一做法推翻了以往第一樂章幾乎都用奏鳴曲式的慣例。有誰會在第一樂章就寫卡農?!

雖然一開始有一種幽冥的氣氛,但是隨著幾段輪唱後,局勢越來越明朗化,而將詭異與不安的情緒劃開,進入一個假裝開朗的高潮。最後仍然是以無奈的重複樂句收尾。

第四樂章:

第四樂章最著名的就是那段像是骷髏跳舞的節奏,還有猶太曲風旋律。這段旋律也出現在他的第八號弦樂四重奏作品當中。有人認為,這個樂章跟1944年當年納粹集中營的場景有關,這個樂章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在墳墓上看見幽靈一樣。

然而,也就是這段猶太風格旋律,還有後來他的幾套與猶太人相關的作品被禁。史達林政權在1940年代末期開始展開反猶太人運動,一口氣打壓任何跟猶太人有關的任何作品。

而大提琴奏鳴曲(Op.40),完成時間更早,是1934年。不過從曲風來看,似乎沒有上面那套鋼琴奏鳴曲那般激烈衝突,反而有點像是浪漫時期的作品。因為在寫這套作品的時候,蕭斯塔高維奇因為外遇,而和他的妻子離婚;但是隔年又和他的妻子重修舊好,因此兩人再度結婚。

第一樂章:

奏鳴曲式,兩個主題旋律都非常甜美,配上鋼琴伴奏,有濃濃的秋意,讓人誤以為是蕭邦的作品。這樣的迷幻感,象徵了一個罪惡情感的開始;在發展部時出現了蕭斯塔高維奇慣用的不安與衝突矛盾感,意味著心理狀態的罪惡感。

第二樂章:

不斷地重複A小調音階「ABCDCB」,彷彿不斷掙扎,試圖衝過層層阻礙。這個樂章很激動,但也有俏皮之處,常常被一些大提琴家用來當作音樂會的安可曲。

第三樂章:

絕望的詠嘆調。

第四樂章:

我個人覺得有點像是蕭斯塔高維奇被女人嘲諷、咒罵,賞巴掌!機巧的鋼琴,還有女性情緒象徵的大提琴旋律,讓人想像此時蕭斯塔高維奇其實已經受到正宮與小三的雙重責難,落入了修羅場!樂曲的最後,那突然的「啪」聲響收尾,就好像是以「被賞巴掌」作收。

在政治壓迫的局勢之下,或許只有這樣描寫個人情感與家務事的作品,比較不會受到打壓吧?這套作品出奇地幸運,沒有在史達林的政權下受到攻擊。


歡迎在Matters追蹤#嵐音社

在各平台追蹤嵐音社:

https://qrco.de/bbBcnF

在各音樂串流平台,欣賞我們的作品:

https://qrco.de/bbBbzP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贊助我們,或是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嵐音社嵐音社, 生活音樂提案顧問, 致力於音樂與生活寫作,以及大提琴教學。歡迎一鍵追蹤嵐音社的各平台動態: https://qrco.de/bbBcnF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無限期停更公告:謝謝一年多來馬特市的各位朋友

【生活音樂創作專輯】「Mai Mai's Diary」:從照顧小蝸牛開始,到一張專輯的完成

【喝咖啡聊音樂】晨間劇女王的25歲演奏精選(松下奈緒:Scen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