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書店
(寫於2012年5月14日)
今天下午,我們到Rockefeller Chapel欣賞Voice Aloft聖樂會後,沿途經過University Avenue一棟不知名的建築物,門口貼著「Semi Co-op Bookstore」,便好奇進去看看。
那是一家樓下書店。走下窄窄的梯級,便聽見書店店員問我:「Can I keep you bag?」看他的年紀,我猜他是UChicago的本科生。我把手袋給他,他給我遞來一條標了號碼的木條。
書店地方不算寬敞,僅比旺角的樓上書店闊些,書架高至天花板,中間放著一些木椅子,給訪客坐下來閱讀。林林總總的書籍,堆得密密麻麻,書目繁多,題材包羅萬有──文學、藝術史、歐亞研究、社會學、人文學、宗教、哲學、法律、性別研究… … 此處像一個失落了的寶庫,收藏著許多你不會在連鎖書店找到的冷僻書籍。
中大同學口中的「夢想書店」,該與此相差不遠?
我忽然想起與系裡某位教授的對話。
那天在教授家party,招待一個從西雅圖遠道而來的氣象學者。我提早到她家幫忙準備食物,切南瓜的時候發現她的刀很鈍。我就問她幹嘛不買一把新刀。她說,忙啊,一直沒時間。
我又好奇道,現在網上購物很方便,還要送到家門口,上Amazon訂一套廚具不就好了?何須要花時間到城巿裡採購?她說,要是我們人人都上網買東西,街上的商店沒人光顧,他們怎麼辦?原來以前她也曾在Co-op Bookstore當過店員,故此對被網上商店淘汰的書店格外同情 。
作為一個收入微薄的研究生,我多從網上購書──節省車費,且格價比實體書店的便宜,還不用繳稅(因為Amazon不是實體書店,在美國多個州上Amazon購物都不用被抽稅),在網上商店購物的確比親臨書店買書有效率得多。
然而,我覺得網上商店只有「為讀者找書」*的功用,「為書找讀者」,還是實體書店才能做到。來到美國,我會很懷念流連旺角樓上書店的日子,信手拈來又讓我感興趣的書,往往是從未聞名的。在網上買書,我們總已經有既定的書目或題材,網上商店推薦的書籍,也總是根據統計最暢銷的書籍,不可能有鮮為人知的奇珍異寶,那如何有「驚喜」可言?我想,只有實體書店,才能促成讀者與書籍之間,隨機而浪漫的邂逅。
晚上還要趕往downtown赴會,未能在書店久留。我拿了書店的地圖,並從店員處取回手袋──這所會員經營(member-owned)的舊式書店,並沒有裝防盜攝錄機,收起我的手袋是以防萬一吧。
不知平日百忙之中,能否抽點時間來看看書呢?
十分期待我們下次的相遇,更期待找到一些能讓我破費的好書!^^
(此文是八年前初到芝加哥大學唸書時寫的。現在校園裡只剩下一家現代化的 Semi Co-op Bookstore 了。)
*註:「為讀書找書,為書找讀者」取自香港商務印書館的宗旨。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