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中全会前夕:中国反间谍运动进入“白热化”阶段

林晓康
·
·
IPFS
前有六元买“国家机密”后有大学生“诱骗”境外间谍,中国反间谍运动进入“白热化”阶段
2024年3月8日,两会期间,人民大会堂安保人员戴口罩。

北京—— 中国国安部此前高调披露一起“退休老人花六元买到国家机密”的案件引发民间广泛讨论。本周,国安部又爆出一名大学生在去年6月份“诱骗”境外间谍的案件,如此层出不穷的“间谍案”让人匪夷所思。如此高调反谍的状态下,使得基层政府维稳压力空前加剧。

在4月29日在《学习时报》发表的文章中,中国国安部长陈一新解释“总体”一词的含义:“全体系构建”“全领域防控”“全方位统筹”“全手段运用”和“全社会动员”。他还特别提出搞“反颠覆、反霸权、反分裂、反恐怖、反间谍”的“五反”运动,要“除内奸”。在中国三中全会前夕,中国安全部门如此高调反谍不同寻常,在此前中国十八大期间,中国安全部门从未如此对“政权安全”如此重视。

从前不久北京卫戍部队更换政委到后期国安高调反间谍,对于政治安全的维稳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各级部门的工作核心。

在今年4月15日国家安全教育日上,中国国安部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段三分多钟的视频,视频显示:一名男子“伪装”成“街拍达人”“科技高知”“商业精英”和“外卖小哥”,收集各种敏感的“国家机密”,“隐匿人海,他们可以伪装成任何人。”旁白说,“但只要有14亿的你我,就能筑起14亿道防线” ,镜头中出现了男女老少各种人,甚至还有一个骑婴儿车的女娃。

“全民反谍”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普遍的现象,一些街道和企事业单位频频出现“保密防谍”的政治标语,一些来华外国人在前往中国偏远地区时,时常被认为是“间谍“的存在。中国各级政府在众多会议和大小通知中都要求参会人员签署所谓“保密协议”目的是防止一些“境外势力”被加以利用。

从“枫桥经验”到“检举揭发”再到“大数据监控”中国针对境内间谍行动所动用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

6月14日,中国国家安全部在近期工作发布中,又公布一起“间谍”案称,指控一名在某涉密部门工作的员工,喜欢在办公场所自拍并上传至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后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策反,并出卖大量内部涉密文件。

通告称,赵某虽然已经意识到对方可能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但“在金钱的诱惑面前,还是越过了红线,出卖了大量单位内部涉密文件”。

一位来自中国江西上饶的基层公务员朱先生表示,现在自己所在单位的电脑和打印机设备已经被要求更换成国产操作系统,其中像“奔腾、统信”这样的品牌成为采购首选,但是朱先生说,国产品牌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远远比不上美国微软公司的产品。

朱先生还说,江西省那边要求全省在今年10月前务必更换完成,省里还给下面各地级市下达了“指标性文件”。“这些国产设备的中标价不比外面的便宜,有的升级换代还必需用原厂配件。”在面对中国基层财政窘境的情况下,更换成国产设备已经使得一些偏远地区的负债日渐陡增。

早在2021年,中国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就要求各地监狱系统放弃使用非国产化设备,从电脑显示器到主机、键盘都必须是国产化设备。

一位来自北京互联网公司从事数据标注的工程师张先生说,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好将所有信息处于一个监控网络之下,任何数据的异常都会看到的一干二净。

此外,除对于办公信息采取严格监控外,中共办公厅还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学习有关“反腐败建设”、“政治领悟力”等专题内容。中国官媒新华社6月14日报道说,中共中央办公厅13日印发《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

中共组织部称,文件突出领导班子的政治属性、政治功能,首先是“铸牢政治忠诚”,还要完善领导班子“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批示机制”。分析指,一些中国地方官员落实中央部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打折扣、搞变通”,使得基层民众在办事时遇到很多问题,形成激烈的官民冲突。

在如此高压的政治环境下,所谓的间谍要通过社交媒体和涉密人员联络,售卖情报等,这毫无可能性。

中国自去年修订的反间谍法和今年七月即将生效的《国安行政执法、办案规范》的文件,都能看到官方抓间谍运动化。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