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喜歡與人分享創辦社企
這一個月相當忙碌,開始做不同事務的交接,慢慢將手上的工作,交由社企的同事負責,慢慢地,自己就可以插身而專注於做「導師培訓」。這一段時間,我不斷撰寫基金計劃書,因為想做好兩個部份,一個是中風人士服務,另一個是公益Web3項目,越來越接近公益Web3項目,就越來越緊張。
剛剛完了香港的 Web3 嘉年華,同行朋友不斷問我:「為何不去到處走走? 可以找些合作呢」 我回應說: 「場內大部份都是商務,大家主要也是來找融資,應該遇不上甚麼合作。」再者,現時我申請了的活動,審批期也差不多半年,當可以執行時,應該是半年後的事情;這一批的商務,不知半年後是否仍在職。
「中風人士服務」是太太想做的一件事,她說:「不知自己仍有多少時間,但是希望用餘下的時間幫到其他中風人士。」這一個中風人士服務,我們會申請做「社會企業」,主要原因是希望走自付盈虧的方式運作,讓機構的一班同事,可以持續有工作機會。
我真的很喜歡與身邊朋友分享創辦社企的事情,特別是鼓勵懂營商的人去辦社企,因為,真的長遠幫到弱勢社群,與及又可以營商。很多時候,社會企業讓人誤會為NGO,而就正正因為不少 NGO 用了社會福利方式去「扮社企」而不是「辦社企」。
我在經營社會企業的過程中,最困難的,不是辦社企,而是當中的培訓時間比預期長,原本以為三成時間做學員訓練,七成時間接業務;最終變了七成時間做學員訓練。
我算是做系統及營運管理模式的人,實質營商能力不高;所以,當遇到有超強營商能力的朋友,我就很想推動他們去開設社企,我鼓勵過保險從業、武館師傅、Digital Marketing公司老闆、影樓老閭、遊戲公司、食品公司、區塊鏈公司、老人院舍、金融公司、設計師、Co-working space的朋友,試試去開設社會企業。甚至,我開始在課堂裡跟自閉症人士的家長,鼓勵各家庭去成立社企,甚至可以幾個家庭合力成立。
每每在社創基金的群組中,常常看到不同機構的介紹,心中都會疑問「這樣的形式???? 也是社企??? 不就是NGO嗎?」
若營運社企,心目中想付錢埋單的人/學校/NGO,其實是另一個Funding去支付這一張單。那麼,這也是社企?
這一點,我是很疑惑。
或許,我覺得,社企也可以「生命影響生命」,可以令更多有能力的人加入這一個領域。
香港現時有六百多七百家社會企業,當中,大約有一半是普通人開設,另一半是各大NGO開設。這一個數字,算是相當平衡。NGO可以從懂營商的人之中,去學營商模式;而營商的人也可以與NGO的社企合作,共享網絡及社福經驗。
朋友們,您想試試成立社會企業嗎?
新一輪的「社企基金」推出了,這次,不再只是撥款,而是「撥款+營辦者培訓」;我喜歡這樣的模式,始終現時社會企業在香港,仍是起步階段,不一定要很成功,但真的可以成為風氣。讓懂營商的有心人,他們可以做出成功的社企,而不是變相成了NGO 或 社工的另一個出糧Funding support。
各位老闆級朋友 與及 商會的好友,可以向這方面試一試,創造一些「持續營運」的社會企業。一個月後就截止。
(想成立社企,但又不明白是甚麼.... 可以留言,我會全部公開回答。希望香港有越來越多懂營商的社會企業。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