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日军的兵站运输部队
研究战史时要知己知彼,了解敌方的部队编成,武器装备,命令系统等是一个重要课题。否则会闹出歼敌战果报告超出敌方实际出动总数一类的笑话。遗憾的是这类不自觉的笑话,在抗战史记录中是一个常见现象。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宣传中的八路军的抗日大捷,都建立在这种歼敌数超过敌出动兵力总数的基础上[1]。所以,笔者在战史研究中,除了精确地考证日军的死亡数字外,还特别注意还原日军的部队构成,武器状况。
有关1937年10月1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曾保堂)的冯家沟伏击战(日军称“南阁崖附近的战斗”),八路军的多种记录中并没有掌握任何日军方面的情报,辎重运输队被称为第五师团所属,到底有几个部队在现场自称打了歼灭战的八路军,至今一直也未掌握。800匹缴获的骡马,120辆大车,2200箱武器,物资到底来自何处,当然也判明不清。直至最近,个别民间研究者在接触,利用日军档案史料后,才发现被袭击之敌并不是日军第五师团的辎重部队,而是 “第四师团第二输送监视队”,和“第八师团兵站辎重兵中队”。其中还出现有“满洲马夫”。
如苇杭在《太原会战碎片:从中日战报分析冯家沟大捷》(新浪博克网文2017-07-15)中称:
“根据日军史料记载,作战部队是因山西日军战事紧张而从满洲调来的日军第四师团下属第二运输监视队,隶属于辎重兵第十六联队”。
童屹立在《冯家沟伏击战》(《世界军事》杂志2012年第17期)中也称“输送监视队是护卫兵站辎重进行输送行动的部队”。另在网文《冯家沟伏击战》写道:
日军华北方面军直辖兵站监负责将各种物资器材由北平、天津运往大同、蔚县,交付给关东军临时兵站监;关东军临时兵站监负责将这些物资器材沿两条兵站线运往原平、平地泉,交付给第五师团的辎重兵联队及混成第十五旅团的辎重兵中队。第四师团第二输送监视队、第十师团第一输送监视队担任兵站辎重部队在运动中的伴随掩护。10月15日,日军第四师团第二输送监视队在队长森下延一中尉指挥下,押运一批物资,从宿营地直峪村出发,向灵丘前进。…这次,他们驱使100多名东北马夫,赶着100多辆马车从事运输。
此两说都明确指出了“第四师团第二输送监视队”的存在,苇杭还从第四师团的位置(关东军)上,推断出此部队是从满洲调来的部队。但由于史料不全,两说对此时日军后勤部队的分工,兵站运输的组织,管辖系统的解释并不准确。以下是笔者按日军档案对兵站后勤运输系统的考察。
2.2.1.忻口作战中的后勤运输系统
冯家沟战斗中出现的“第四师团第二输送监视队”与第“八师团第一兵站辎重兵中队”都是北支那方面军兵站监部(后勤部)管辖下的兵站运输队,指挥系统和“关东军兵站监”部(兵站监是官名)或冠名的师团,并没有任何关系。此点从记录其战斗过程的《隶下部队主要讨伐概见表》[2]的作者(北支那方面军兵站监部),和与此次战斗有关的《金柜烧失事件》报告[3]的提出者(北支那方面军兵站监伊田常三郎少将)所属即可判明。
10月1日太原战役开始之前,位置于察哈尔省的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部队长东条英机)和位置于察南晋北的北支那方面军第五师团各有不同的后勤补给系统。10月1日陆军参谋本部批准实施太原攻略战(国军方面称太原会战),开辟了华北地区第三战线,由于第五师团兵员不足,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也被编入战力,进入第五师团长坂垣征次郎指挥下。因为主角是第五师团,所以变为配角的,察哈尔省以西关东军的兵站业务,也被移交给北支那方面军兵站监部统一指挥管辖[4]。为此,北支那方面军兵站监部不仅对第五师团,而且开始主导对同蒲线方面关东军部队(混成第二,第十五旅团,此时属于第五师团管辖下)的运输补给。
此时配属给第五师团的后勤部队数量,可见1937年10月10日《北支那方面军直辖兵站监部军队区分》(下表)
共有两个兵站辎重兵中队和两个输送监视队。在南阁崖战斗中出现的两个部队——第四师团第二输送监视队(森下延一中尉)和第八师团第一辎重兵中队(相泽一郎中尉)——都出现在此配属辎重兵的编制中。另外还有第四兵站自动车本部所属的三个自动车中队配属给第五师团担任运输任务,隶属于方面军第五兵站[5]。这些部队并不是作战,或押送部队,都是运输队,有需要时,还应有作战专职的后备步兵大队(非配属部队)护送,警卫。
从同表中还可以看到,八路军阳明堡机场夜袭中的作战对手,第七师团后备步兵第三大队,也出现在这里,是北支那方面兵站监部配属给临时航空兵团的机场守备专职部队(八路军夜袭阳明堡机场的18日夜,同机场配属了后备步兵第三大队的约一小队守卫机场,记录战斗中负轻伤者两名,参考前章内容)。由于兵站监部(总后勤部)掌管着所有后勤供应,补给业务,可以说此时专打敌后勤部队的八路军经历的所有战斗,包括平型关大捷,雁门关,阳明堡等战斗等,都出现在北支那方面军兵站监部的战斗记录中。
从以上军队区分表可以明确的是,输送监视队实际上也是辎重兵部队的一种形式。并不是“护卫兵站辎重进行输送行动”的作战部队。其所监视,护卫的也不是辎重兵中队,而是自己所属(所管辖)的被称为“地方纵列”的满人车马队。
2.2.2.何为“地方纵列”?
地方纵列,即于作战地附近地方临时募集的民间运输车马队的称呼。在日中战争初期,主要指从“满洲国”招募的满人车马队。
从1929年《兵站输送部队勤务令》规定中可看到,担任后方运输(各兵站之间)的日军的兵站辎重兵部队(区别于出现在前线的师团辎重兵联队)运输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由兵站辎重兵中队担当(以挽马和辎重车为主),另一种是由辎重监视队监督民间运输队担当(辅助)。
辎重兵中队直接承担运输任务,而输送监视队则“以监视队人员为主,加地方人马组成的运输纵列一至数个编成,…以监督为主要职责”[6]。
两种方法各有什么特征?从《昭和11年度(1936)陸軍動員計画令同細則の件》中部队编制表看,兵站辎重兵中队定员有372名(其一)与562名(其二)两种,特征是持枪的将校(4名),下士官,辎重兵人数极少。(其一)的372名编制中只有42名持枪者。其余315名是辎重兵特务兵(不持枪),任务为牵引315匹挽马和约同数的辎重车。562名(其二)编制中有持枪人员48名,其余498名是辎重兵特务兵,任务为牵引379匹挽马和约同数的辎重车[7]。
即兵站辎重兵中队虽人数众多,但战斗力并不强。比较起来,输送监视队定员仅92名(乘马16匹),除12名勤杂外,其余80名都是持枪的将校(8名),下士官(8名)和辎重兵(62名)[8] 。另外有十六匹乘马,占总数五分之一的人员骑马也是一个特征。应出于对马队指挥,管理面的的需要。
从人员总数比,输送监视队仅为兵站辎重兵中队的1/4至1/5,但自卫能力要强一倍。但即使是有一定作战能力的输送监视队,从武器装备(只有步枪等轻武器)看还是应付不了对正规军的大战斗,所以出现敌情时,运输任务中还要有部分作战部队(后备步兵大队等)护送。从冯家沟一战的日军部署看,此日先后行进的两支辎重部队,都没有配属护卫队。推测是在敌后方运输的大意,或由于掌握的敌情情报不准确,也不排除护送兵力不足缘故。此日的运输队列,以有部分战斗能力的第四师团第二输送监视队为先导,考虑亦有掩护战斗力更薄弱的后续第八师团兵站辎重兵中队的企图。
2.2.3.输送监视队的编成状况
先行研究对各师团番号下的各种输送监视队,兵站辎重兵中队所属有过种种猜疑,解释。实际上和各师团号并没关系,都是北支那方面军兵站监部的下属部队。前述《兵站输送部队勤务令》中有“输送监视队冠动员管理师团名称”的规定。即由北支那方面军兵站监部管辖的各输送监视队(其他各种后勤部队同样),冠名都是动员,编成地区的师团号。即第四师团第二输送监视队,是由第四师管(师管,下属有联队区,是征兵和管理兵役人员人事档案的组织)在国内大阪,神户,和歌山一带动员编成的部队,第八师团兵站辎重兵中队是第八师管在国内青森,盛冈,秋田,山形等地动员编成的部队,人事面属于留守第四师团和留守第八师团管理,派遣到华北战场后都由支那驻屯军,8月30日后由北支那方面军管辖,指挥。在作战命令系统上和第四师团,第八师团没有任何关系。只有死亡,负伤后“回送”(回国)时,或两年后复员(内地归还)时,才与国内派出单位的第四,第八师团留守部发生关系。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陆军为了支援派遣的精锐师团主力(第五,第六,第十,第二十师团)作战,临时动员组编了各种为前线进行后方服务的小部队,从全国各地师管,利用不重要(非精锐)的后备兵源进行动员,编成。如后备步兵大队,后备工兵中队,通信,架桥,凿井,辎重兵,高射炮兵等,共编成了百余后勤部队[9]。统一归支那驻屯军兵站部(8月30日后归北支那方面军兵站监部)管辖。此时,从内地各师管共动员了12个输送监视队,第四师团第一至第三输送监视队,即在此时(1937年7月15日)组编[10]。编成后作为北支那派遣部队首先进驻满洲国境内奉山线沟帮子停留待机,被称为“地方纵列”的满人车马队即在此期间招募,组建而成。两支人马的混成部队(运输监视队和地方纵列),约两周后7月26日,依命(临参命第61号)用铁路运输至天津,进入支那驻屯军指挥下[11]。
北支那方面军的输送监视队和关东军也没有任何关系。但从关东军的文件看,关东军兵站部的确协助了地方纵列的组建。因为关东军是最先试用满人满马作地方纵列的部队,有使用,招募,管理经验。所以7月16日编成后的输送监视队,首先被派到东北,在关东军兵站协助下招募满人车队后再赴华北作战。
2.2.4.满洲地方纵列的起源,特征
《大东亜戦史资料(后方关系)中》对此种发源于满洲,利用满人满马运输的“地方纵列”起源有如下描述:
满洲事变及其后的战法特征是对编制,装备落后的支那军队作战,又称讨匪作战。方法是以铁路为补给干线,在相应的铁路线上设立作战基地,从基地开始对前方部队补给运输,此时主要依赖的运输手段,即是以现地满人满马临时编成的地方纵列[12]。
关于征用满人满马的地方纵列之利弊,特征,日军内文件《冬季作戦给养参考》中有详细描述。下面是内容要点
一,满人,满马车耐寒能力强。由于驭手乘车,纵列成员体力消耗少,持久力强。二,车轮为木质放射状和キ字状两种,后者不耐久,容易损坏。三,满马车耐泥泞地行走,但木轴容易损坏,征用时需选择,或更换铁轴马车。四,满车比起辎重车载重量大,但行进中受道路限制,亦需要改良马具。五,满马车由两匹牵引时每车载重量225公斤,三匹马牵引时每车载重量375公斤,四匹牵引时每车载重量450公斤。六,用满马驮载时,载重量为17贯(64公斤),若用于牵引39式辎重车,每车需要两匹(使用日本挽马用一匹)。七,编成时,每车(每驮)需要一名马夫,三辆或五驮需配备一名预备马夫,还需要随军木匠。八,行军时监视队干部分队长,班长位置于侧方并行,或位置于尾部跟进。以监视或收容落队车马。九,佣金不能对马夫头支付,需要直接交给各马夫本人,以增加信赖关系[13]。 满洲马比日本马(挽马)要矮小不少,不适合牵引日军制式的辎重车。所以要车马人员同时雇佣,另外,在华北使用的主要是2-3匹马牵引的两轮车。
2.2.5.满人马夫待遇
输送监视队为陆军编制,其监视,征用对象的地方纵列也属于日军的战斗序列,费用由军费支出。从记录看,款项为“临时军事费”。所以可知道被征用的满人车马属于临时性雇员,虽然有随时被解雇的可能,但绝不是强征酷使,工资,待遇面都有军方合理的保障。按关东军征用车马的《关后命第275号》和附录文件,可得知募集方法是由部队“整备担任官”组成招募班(各班携同兽医两名),用临时军费的预支现金,到各处市场自行募集编成。
车马按市价购买,一辆车加三套马具的市场价(中古)约100圆,一匹马约160圆。征用马夫每日工资为1圆,马夫头,蹄铁工每日1.2圆,翻译1.5圆,雇佣中的食粮由雇佣者支出。契约成立后到编队完了前,运输,人马给养也由整备担任官负责支出[14]。
从南阁崖战斗的第四师团输送监视队和地方纵列的编成看,其中有约十分之一人员被称作“翻译”,有不少是雇佣的鲜人,并不是什么专职翻译,身份也不像正规军的翻译一样是日军军属,而是从满洲国内募集的懂一点日语,可以传达命令指示的普通民间人,属于对马夫的协同管理者。
在满洲国招募车马,不仅因为满洲的马强车好,更重要的是其属于“日满协力的”国策内容。已施政五年后的“满洲国民”,不像关内人民那样有强烈反日情绪。从待遇面看,也可谓相当优遇。此时最下等的日军二等兵(新兵),月间基本军薪仅6圆(另有战地补助)。而马夫从军期间,月薪却可达30圆。所以随军马夫即使被土匪,敌正规军击散,也不会私自离队返乡,理由是不愿意终结雇佣关系。
从下图的配给表还可看出,军队为马夫每天提供1350大卡的食粮,对每匹马提供3000大卡的食料(干草之外)。另外还携带两日用的预备食粮[15]。
2.2.6. 地方纵列编制
一个地方纵列的运输能力有多大?此数字很难掌握。1933年《第八师団热河作戦戦闘详报》中有“配属地方纵列五个(约400辆)”的记录,从中判断每纵列车数为80辆[16],按前述3-5人中有一名预备员的规定比例推算,包括蹄工,木匠,翻译等在内的纵列编成,约120名。马约200匹(两匹车)至300匹(三匹车)前后。以下是满洲事变中1932年,《关东军第二输送监视队的行动详报》中的纵列编成表[17],可作为参考。
可见此次任务时,关东军第二输送监视队编成为
队部为石井大尉以下6名,马3匹。自卫队为沟口军曹以下18名,轻机枪2挺。纵列监视者为田岛中尉以下8名。监视队人员总数35名,其中9名配置于纵列之中。
即地方纵列编成为 50辆车, 207匹马,推测约有65名马夫。另外,此次任务的运输量 共241个行李,重量1815贯(6800公斤),平均每车仅载重136公斤。(2008-2009页)
以上应是满洲事变中某次任务时的小编制(部分兵力的小型运输记录)。从车辆数看也不到一个地方纵列。但可以从人员车马比例中推测南阁崖战斗中第四师团第二输送监视队的规模。从监视队35名的纵列构成推算,南阁崖战斗中第四师团第二输送监视队的规模整好是其两倍。即应有70名监视人员,纵列有约100辆车,130名马夫,13名翻译, 300余匹马。此数字也可从其他资料『輜重兵史』中得到检证,云,赴华北途中
第二运输监视队在沟帮子站下车后,乘车前往北镇县,从在满特务机关手中,受领了为其准备的马460头,满人马夫及满人翻译共140名[18]。
输送监视队的武器装备如何?以上关东军的35名输送监视队的记录中可见有两挺轻机枪。但卢沟桥事变后北支那方面军的70名规模的输送监视队中并没有配备机枪。且每支步枪也仅配备一基数30发子弹。此点可以从第四师团第二监视队南阁崖战斗详报记录的“痛感有配备机枪之重要。…辎重兵仅携带30发子弹数过少”的内容[19],和以下1940年11月第十四师团第七,第八输送监视队(第五十一兵站属)的资料中得到佐证。
即至1940年,输送监视队的武器配备也没有变化。装备定数为70支步枪,2100发子弹,2台汽车 。证明第四师团第二监视队南阁崖战斗详报记载的“没有机枪,每支步枪仅配备30发子弹”的内容是一个事实。
[1] 例如平型关大捷敌方兵力总数约450名,但八路军战果报歼敌3000-1000名。腰站阻击日军150名,战果报歼敌400名。阳明堡机场敌兵力总数约6-70名,飞机约10架,战果报歼敌100,毁机24架。
[2] 北支軍兵站監部行動詳報 昭和12年9月1日~昭和13年7月7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JACAR:C11111444000、
[3] 昭和13年 「陸支密大日記 第4号」、JACAR:C04120172800。
[4] 北支軍兵站监部行動詳報 昭和12年9月1日~昭和13年7月7日, JACAR:C11111443400、1423頁。
[5] 北支軍兵站监部行动詳報 昭和12年9月1日~昭和13年7月7日, JACAR:C11111443400、1434頁。
[6] 『兵站輸送部隊勤務令制定并兵站輸送縦列勤務令及輜重監視隊勤務令廃止の件』密大日記 第1册 昭和4年, JACAR:C01003842800 /1頁。
[7] 昭和11年 「陸機密大日記 第3册 1/2」JACAR:C01007643200、附表第42(165页).第44(168页)。
[8] 密大日記 第1册 昭和4年。JACAR:C01003842800、23頁以下,附表第一至第三。
[9] 参考《北支那方面軍直辖兵站部编成》北支軍兵站监部行动詳報 昭和12年9月1日~昭和13年7月7日。JACAR:C11111443400
[10] 「輸送監視隊の編成」支那事変動員部隊調査表1/8、昭和12~16年。JACAR:C12121082100。
[11] JACAR:C04120285300/1350頁。
[12]大東亜戦史資料(後方関係) 昭21.4(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JACAR:C14020028900、2242頁。
[13]冬季作戦給養の参考 昭和15.12(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JACAR:C14010300100、 123-137頁。
[14]昭和13年 「満受大日記」(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JACAR:C01003372300、 543-546頁。
[15]冬季作戦給養の参考 昭和15.12(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JACAR:C14010300100、129頁。
[16]第8師団热河作戦戦闘詳報 第2号(完) 昭8.3.28~8.5.2(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JACAR:C14030132700。
[17]関東軍野戦自動車隊行動詳報 巻2 昭7.10.10~7.11.4(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JACAR:C14030413000、2008頁。
[18] 『輜重兵史』下卷,輜重兵史刊行委員会編,1979年12月,216页。
[19]密大日記 第18册 昭和15年(防衛省防衛研究所)1657頁。JACAR:C010049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