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朋友成為一粒姜糖

貝星人
·
·
IPFS
·
姜濤不紅,天理不容

朋友想寄姜糖月餅給我,但 DHL 不接受寄運食物到英國,因此作罷。

可惜,可惜無月餅食⋯⋯但友人的心意早已收到了,在心中(都想在胃中)。

先此聲明,吾非姜糖。


那些年大家追過的星星

僅僅能當上「80後」的我,初中最應該追星的階段只追看《足球小將世青篇》,而身邊的同學就追捧四大天王,那時還會分劉德華、黎明、郭富城是「偶像派」,張學友是「實力派」,這是我對「追星」的最早回憶,雖然我沒有追過,最多只是跟同學柴娃娃扭過 Yes!Card,還生怕給父母知道會罵我浪費金錢(確實也是種浪費)。

再早一點是 80 年代香港樂壇的風光史,張國榮、譚詠麟、梅艷芳、陳百強,一個可一不可再的光輝歲月。然後是四大天王,再後來就是鄭秀文、楊千嬅、李克勤、許志安、陳慧琳、陳奕迅、容祖兒、Twins⋯⋯這些都是陪伴我成長到成年人的歌手,但再紅也不再復見以往「追星」的熱潮,要追都追韓星。

直至 Mirror 誕生。


Mirror 成功被造星

我也喜歡看 Mirror,這大概是真人 Show 的吸引力,由《全民造星》看着一班年輕人由「素得柒」到「紅又型」 的蛻變過程,感覺得別親切,如同見證住他們一天一天成長,即使其實我並不是「鏡粉」。

打從選秀期間,姜濤的人氣一直冠絕其他參賽者,各方面表現平均上好,加上配合現代年輕人口味的顏值,登上冠軍寶座一點也不令人詫異,能否一直紅下去才是個問號。

當初,十二人組成的男團 Mirror 不被看好,到如今幾乎所有娛樂新聞、廣告都是這十二個人的面孔時,但覺香港又再有追星潮。很多人說這是因為香港人這兩年太苦了,每天充斥住光怪陸離、不公不義的負面新聞,難怪大家都想把心思投放在十二個男孩子身上,用娛樂麻醉政治的痛。

追星無分年紀,喜歡就追!中年人追星?Why not? 所以對於差不多年紀的朋友喜歡姜濤,我既不意外,亦無反感,但對於她的沉迷程度,我又反而真的有點意料之外。

她會追縱姜濤行踪,甚至請假到現場追星;但凡偶像代言的廣告,不論是食物或飾物,統統課金支持(廣告原來很有用)。那種愛姜濤的心好比少女的初戀情懷,她說看見姜濤就快樂。


姜濤的好

不過,即使姜B 不算是我杯茶,但一路看着他年紀輕輕卻以大熱姿態從《全民造星》 99 個人中脫穎而出,到成為 Mirror 十二子中最紅的一位,我也不得不同意姜B 確實有值得欣賞之處,我不迷他,但亦欣賞他。

以下一番話是朋友分享他喜歡姜濤的原因,字裏行間完全感受到她真心真意喜愛姜濤,是一粒不折不扣的姜糖。

「姜B 真係好天使,個人咁善良又努力又有目標,平衡返社會嘅醜惡。」
「仲有佢唔自私,乜嘢都以團隊先,好多訪問佢都會特登 tag 返隊友或 Mirror。」
「佢話如果可以喺紅館開演唱會,希望係同 Mirror 開先,而唔係自己個人。」
「當每個人出嘅 post 都只是 plug 自己嘅歌,或者講自己嘅工作內容,佢就出個 story 關心大埔車禍嘅傷者、關心啲 fans 追佢嘅時候唔睇車。」
「佢無乜讀書,但目標清晰。」
「仲係肥仔時俾人 bully ,但繼續追夢。」
「真係好好囉,得 22 歲仔,仲想佢點。」

這樣說起來,又確實是很好。


姜B 反差萌

我自己最初看《全民造星》時就覺得姜濤跳、唱(我本人覺得一般)、顏值各方面平均,而且年輕就是本錢,確實不愧為大熱之選,而他的好表現也不是一朝一夕而來,他過去與平日的百二分投入和努力是造就他成功的要素,他在舞台上那種「上身」的壓台感與表演的 200 分投入,即使不特別喜歡他,還是會引起我的注意去留心看他的表演,你不難發現他的演出都經過多番排練及用心設計,成功不是偶然或單靠運氣,要抓住觀眾眼球之前,先要抓得住機會。藝人不論聲色藝如何,最重要就是讓人想看吧!而他做到了。

至於台下的他,忽然間又變回一個純真、不擅溝通、愛玩率真的年輕人,這種反差萌也是一種魅力,甚至台下那個純真的他或者更加吸引姜糖。


我們的社會如今實在太醜惡,不堪入目,如果追星能夠平衡一下心理、舒緩一下壓力,其實何樂而不為?

朋友叫我別取笑她做了姜糖,我當然不會取笑她,我一向信奉「只要不傷害別人,但凡能讓自己快樂的事都可以做」!

凡事都可為,但不一定都有益處,不過只要沒壞處,想追星就追星吧!香港人已難得有快樂的時刻,得快樂時且快樂!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貝星人闢一塊心田,自個兒筆耕。嗜好太多,時間太少。想隨心所欲,亦隨波逐流。主修心理學,NLP高級執行師、註冊催眠治療師。愛動物、愛寫作、愛學外語,重複學習、忘記、再學習。不擅長運動,相信 Thoughts Are Things,2019 年參加大阪初馬,因為堅持,所以完成。2021 年由香港出走到英國,開展人生下半場大冒險。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當有些生命沉重得難以承受時

同一位楊生?

隱於人前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