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在50歲看的書
拍了一張相片,看看是否可以解讀自己。
最近,知道某電視台有一個讀音的節目,初看還是有趣的,但如果理解別人是為了操控為了偷窺,不是為了關心,這樣大肆宣揚如何讀心、控心,真心覺得不是一件什麼好事。
曾看過一本書「SNOOP: what your stuff says about you」,中文的翻譯名字: 當然是去觀察他的物品了。作者給具有觀察價值的物品做了分類,分別是身份標籤、情感調節器和行為痕跡。
作者山姆·高斯林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心理學副教授。他因為首創「房間研究」,獲得了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青年心理學家年度傑出貢獻獎,被各大媒體譽為「觀察教父」。
這本書是作者在觀察了數以千計的房間和個人網站後總結出來的房間研究成果。所謂房間研究,就是通過觀察整體環境、擺放物品的特點等精準判斷物品主人的性格。
作者在這本書基本上為所有觀察價值的物品做了分類,包括具體的房間內的擺設、以及電子郵件內的用字,針對三方面作出仔細的分析方法,分別是身份標籤、情感調節器和行為痕跡。
其實想說的是,很多朋友、尤其是台灣的朋友,他們辦公室都會有一個書櫃,每次到訪都喜歡看看他們喜歡收藏什麼書,當然書櫃上的書不代表,至少不一定代表主人的性格。
事實上,書中作者都舉出一個具體化的例子。某一天他去朋友麗莎家做客,房間裏的擺設和物品表示,麗莎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文藝女青年。但作者發現,麗莎明明有很多書,卻只有一本被單獨放在一個小平台上,這本書就是海明威的《流動的盛宴》,內容大概是記錄了海明威在巴黎當記者時的生活。
作者看得出來,它不是遺留在那裏的,而是故意放在那裏的。
這種「鄭重」的感覺說明,這本書對於麗莎來說非常重要,肯定有一些特別的含義。
通過聊天,作者得知,原來這本書是麗莎的前男友推薦給她的,麗莎閱讀了這本書覺得非常喜歡,當她得知海明威在巴黎生活的時候還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小記者,她就更感到這本書非常有意義了:
一個未來在文學上取得了舉世矚目成就的大作家,也曾經歷過默默無聞的時間,這是她覺得最受鼓舞的地方。
這是一個重要的信息,作者從文藝女青年的外表下挖掘出了她更深層次的價值觀,麗莎從海明威的書中受到了鼓勵,意識到卓越的成就即使在早期得不到認可,但是最終一定會受到世界的稱讚和獎賞,即使作者已經死去了,他所做的一切也都是有意義的。
最近,知道某電視台有一個讀音的節目,初看還是有趣的,但如果理解別人是為了操控為了偷窺,不是為了關心,這樣大肆宣揚如何讀心、控心,真心覺得不是一件什麼好事。
明天12月19號,自己便50歲了,突然間好想好好了解一下自己,找出自己想在短期內,未來一年內看的書。
一套漫畫,買了台灣版及日文版,買了兩三個月還未開始看,之前被一些無聊的事煩著,正好在聖誕假期開始。
在上海曾經買了一些牛津通識系列嘅小書,中英對照的,看了兩三本,還有不少,比較多是涉及哲學題材。
楊照係我非常喜歡的台灣作家,喺九零年的時候曾經在台灣見過面,他當時還是在新新聞做總編輯,後來有幾次去誠品書店(已經關門的敦化24小時店)聽過他的講座,他寫書的速度比我看書籍速度還要快。
這套「不一樣的中國歷史」,我看了兩三成,應該這樣說,整套13本我都看過一小部份,在Kindle上看,沒有足版電子版,這本書第13冊今年10月才第一次印刷,為了集齊13本,去了三間書店,包括兩間誠品,尖沙咀及銅鑼灣的;及在灣仔的城邦書店,剛剛買齊,重新再看第一本。
這本書的特點,係有一種難以言諭的親切感。在迷惘的時候,需要一個切合時代需要的觀點,重新再看中國歷史,幾年前知道不少出土的古籍可以證明孔子的春秋在三皇五帝傳說中扭曲事實,一度對中國歷史非常失望。
其實我們比之前的學者幸福,有更大的空間包括更多的材料可以幫我們判斷,發掘歷史其他價值。
50歲希望可以重新再學日文、以及繼續博士的學業、繼續目前的工作。
其實49歲這一年過得不錯,我工作、學習都在看書,都在學習新東西,一路做一路學,這樣就已經很有幸福感。
邏了幾本行為金融學伎研究方法的書,在準備新課程也在準備博士論文的計劃書。
還有幾本哲學書以及日本美學的書,如果工作、教書、學習之外,消遣娛樂都可以看不同種類的書,應該就是比較幸福的生活。
列了一些書出來,也拍了一張照片,好好提醒自己,我將應該這樣說,好好提示自己,反省一下自己其實是一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