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現代攝影之父張照堂離世 享壽81歲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張照堂生於1943年,於1958年就讀臺北市立成功高中時參加攝影社,隨同臺灣紀實攝影先驅鄭桑溪學習。1961年入讀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吸收現代文學、存在主義哲學與超現實主義藝術思潮,並開始以攝影作品表現迷惘、抑鬱的實驗影像作品。1965年,22歲的他便與鄭桑溪共同舉辦「現代攝影雙人展」,主題表現形式與影像內容衝擊當時主流的沙龍攝影風格,引起攝影界爭議與注目。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虛詞編輯部

被譽為「臺灣現代攝影之父」張照堂的家屬,今日(3日)透過影像文化獨立刊物《Voices of Photography》宣布,張照堂於2日晚上11時於臺北逝世,享壽81歲。

張照堂生於1943年,於1958年就讀臺北市立成功高中時參加攝影社,隨同臺灣紀實攝影先驅鄭桑溪學習。1961年入讀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吸收現代文學、存在主義哲學與超現實主義藝術思潮,並開始以攝影作品表現迷惘、抑鬱的實驗影像作品。1965年,22歲的他便與鄭桑溪共同舉辦「現代攝影雙人展」,主題表現形式與影像內容衝擊當時主流的沙龍攝影風格,引起攝影界爭議與注目。

後來臺灣的現代藝術進入前衛實驗年代,畢業以後的張照堂參與《幼獅文藝》的「現代詩展」,以洛夫詩作〈石室之死亡〉第一章為主題發表攝影裝置作品,為臺灣最早的觀念藝術作品之一。同一時期,他以8mm實驗影片《日記》參與《劇場》季刊於1967年舉辦的實驗短片展,並以多媒材及現成物方式製作《生日快樂》及《未完成》等前衛藝術作品,參與1967年舉行的「不定型」展;1969年參與「現代攝影九人展」,1974年舉辦「攝影告別展」,向年輕時代較為灰色抑鬱的攝影方向告別。

張照堂代表性的展覽散見於國際,其作品典藏單位包括東京都寫真美術館、福岡亞洲美術館、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香港M+視覺文化博物館等機構。2013年,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歲月/照堂:1959-2013影像展》,為張照堂創作生涯首次大型個展,展出自1959年的400餘件攝影作品、紀錄片與電視影片,重現張照堂曾經深具實驗性的裝置作品。

1968年,張照堂進入中視新聞擔任攝影記者,參與《新聞集錦》製作,試圖將鄉土風情、民間習俗與西方音樂結合;與作家黃春明合作的〈大甲媽祖回娘家〉(1974)被認為是臺灣紀錄片的經典。1980年,他以《古厝》與《王船祭典》兩部紀錄片,分別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攝影與金鐘獎最佳攝影與剪接獎。擔任三台聯播紀錄片系列節目《美不勝收》與《映象之旅》的編導攝影工作時,其中的「礦之旅」一集於1982年獲得金鐘獎最佳教育文化節目獎。1990年代,他又擔任紀錄片節目製作人,先後任職於公共電視台籌備委員會(公視籌委會)及超級電視台(超視),主持不同紀錄片系列節目。

張照堂多次參與電影攝影,如《實驗002》(1967)、《殺夫》(1984)、《唐朝綺麗男》(1988)。他亦參與1987年臺灣新浪潮電影運動,連署「臺灣新電影宣言」,支持「另一種電影」的發展空間,其實驗紀錄片《王船祭典》與《逆旅與幻象》堪稱先驅。

香港導演唐書璇曾於1974年邀請他為電影《再見中國》掌鏡,該片描述中國文革時期四位年輕人偷渡到香港的故事,部分場景於臺灣搭景秘密拍攝,為影史上首部直接處理文革的華語電影。

張照堂亦身任學者與教育工作,1997年起任教於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並曾擔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媒體中心主任、音像藝術學院院長。他並曾於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與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等地兼任教職,講授紀錄片與攝影創作等相關課程,後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榮譽教授。

他亦彙整編輯、促成出版的臺灣攝影相關書籍。其中1988年出版《影像的追尋:臺灣攝影家寫實風貌》,系統性地介紹、評析鄧南光、林壽鎰、張才、黃季瀛等三十餘位前輩攝影家,建立起臺灣寫實攝影的歷史系譜。而《臺灣攝影家群象》系列叢書,則仿效法國Photo Poche攝影書格式,介紹臺灣不同世代的攝影者,內容涵蓋鄧南光、鄭桑溪、李鳴鵰、林權助、高重黎、吳忠維、周慶輝等人。

張照堂獲獎無數,1999年獲得文建會第三屆國家文藝獎美術類,2011年獲頒象徵國家最高文化榮譽獎項的第三十屆行政院文化獎,為臺灣唯一獲得此兩項殊榮的攝影家;2015年獲頒日本相模原市總合寫真祭「フォトシティさがみはら」的亞洲寫真賞榮銜;2022年張照堂獲得第59屆金馬獎的「終身成就獎」,為紀錄片暨實驗電影界首位獲此殊榮的影像工作者。

今年,張照堂獲頒第14屆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傑出貢獻獎」,以表彰其對臺灣紀錄片深遠、全面的影響,其重要性不單只是作品,更包含紀錄片文化的推動、人才培育,以及開疆闢土建立的紀錄片美學系譜。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