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數據有這麼多好處, 為什麼我們不多利用他呢?
完美主義會不顧一切地追求無法達成的標準。
數據會告訴我們真相,而完美主義無法容忍真相
所以他就選擇嚇唬你!讓你以為一旦你打開潘朵拉的寶盒,看到這些「秘密數字」,就會被失望擊垮!
比如說,數據會告訴你,你的存款金額很低,但你花在手搖飲的錢,遠超過你的想像...如果你開始在自己家裡泡茶、打果汁(是在講之前的我?),就能輕鬆開始為度假旅遊存錢。
但完美主義不喜歡這些,他更想告訴你,要嘛就存大錢,要嘛就別存了!或是告訴你,如果你站上體重計,你會因為自己增加的體重數字而大受打擊,而不是承認:其實只要獲得一點點變輕的數據,就能讓你的減重之路走得下去。
但你知道嗎?
當你不理會數據時,就擁抱了否認
不管我知不知道,我戶頭裡的數字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為我今天看到了而變少,正如不管我有沒有站上體重計,我的體重也是一樣的,並不會因為今天我選擇不量而變輕;然而,知道了我戶頭裡的餘額,看到了體重計上指針的位置,能夠幫助我決定,明天要不要來一杯紅茶拿鐵加司康的下午茶?能夠提供給我充分的資訊做出有憑有據的決定。
否認會讓我們無知。
更慘的是,我們唯一認不出在否認的人,不是別人,就是我們自己。
我們要看出別人在否認十分簡單,甚至有時我們還為此得意。但在別人身上如霓虹燈般閃亮的否認,到了我們自己身上卻藏得如同隱形一般。
這也是為什麼,在對抗完美注意的四大謊言時,第一個行動就是將目標「砍半」!
那是因為:
完美主義會祭出「否認」來攻擊我們,讓我們厭惡數據、討厭事實,要我們追求大到讓我們還沒踏出第一步,就元氣大傷的艱難目標。
幸運的是,數據會除掉否認,只要你願意聽從他
就如同數據告訴史提夫,他需要修一些免費的線上課程。
史提夫失業後,他必須接受他能找到的下一份工作,而不是最好的工作。
因為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他有很多的責任,最終,他找到了一份「夠好」的工作。
這份「夠好」的工作可以幫忙他支付部分的帳單,但數據告訴他,這份工作無法支付他所有的帳單,因此,他在周末時,找了一份兼差,在牙醫診所幫忙打掃。
史提夫並不喜歡每個星期六早上 4 個小時都在清掃牙醫診所,而錯過了和兒子相處的時間,但他知道他必須做兩份工作。
他知道目前這份工作不會是他永遠的工作,只是暫時讓他能支付家庭每個月的帳單,因此,他花錢做一個職涯分析。結果顯示,他可以很適合電腦產業。
史提夫沒有順著「做就對了,聽從內心聲音」的情緒辭掉工作,而是繼續審視著數據。
數據總是鼓勵我們動點手腳,為自己謀福利。
他決定修一些免費的線上課程,這樣就可以探索他最適合做電腦產業的哪一個部分。是程式設計師嗎?還是系統分析師?還是網管人員?
修線上課程,說的比做的容易,對吧?
我們都太忙了。不斷有人對作者這麼說。我有目標,有想做的事情,但我沒有時間。對這類打太極的回應,作者只會拋下一句:「數據怎麼說?」
史提夫檢視他一週的時間,週末清掃牙醫診所和陪小孩玩,於是禮拜六和禮拜天的時間所剩無幾;和太太跟朋友相處占掉平日晚上的大部分時間,課程沒辦法透過開車上班時聽有聲書或 Podcast 來學習,所以等於就等於無法利用通勤時間,數據告訴他,他僅存的自由時間就是平日的午休。
所以每天午餐時間一到,他就帶著 iPad 到車上,開始學習線上課程,日復一日,一堂課又一堂課,他完成了。
史提夫原本想上為期六周全日課程的密集班,要價 20,000 美元,那本來是個完美方式,但數據告訴他,他無法連續六周不上班,也無法從口袋中掏出 20,000 美元。
數據幫助他看清楚自己沒有能力走較短的路徑,這件事不是失敗,而是智慧。
這是數據最棒的一點:
羞恥會在數據面前止步
在這段週末打掃牙醫診所、平日中午學習線上課程的忙碌時刻中,任何時刻,史提夫都有可能覺得自己很糟:
- 在我這個年紀,應該要有份更好的工作。
- 如果要當個更稱職的父親,我就不會在週末還工作。
- 要是我能夠上更快速的課程,就太完美了。
- 要是我不用以這麼慢的步調前進,一切就完美了。
我很喜歡作者接下來的這句話:
當完美主義在街上大張旗鼓的遊行,數據會用真相炸掉每一台花車。
數據告訴他,他那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有著崇高的目的 — 滿足家庭需求。
「那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有著崇高的目的 — 滿足家庭需求」這句話讓我感觸很深。
社群媒體上每天用「誰誰誰 XX 歲就年收 XX」在轟炸所有人,好像「做個踏踏實實、普普通通的工作」的人都有病一樣!其實確實影響了不少年輕人的價值觀...
有時候我看到,那些無畏風雨、騎著機車、送著外送的 Ubereat, Foodpanda 外送員,有的年紀已經不小了,看起來應該有家庭,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如果有人說不會啊!不就騎車嗎?我會對他說,要不,你去做做看?
當然,其中絕對不乏一些可能是來自自身的問題,年輕時不夠努力等等,但我相信,其中也一定有許多有苦衷的人,不是每個人家裡都開公司等繼承,不是每個家庭都沒有負債需要幫忙承擔,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工作個兩三年,就拿著家裡的錢出去唸書同時大玩特玩...
離題了,但我只想說,這個社會上從不缺默默努力、比我們還要拚命的人,只是有時候我們假裝看不見罷了。
《你自以為的極限,只是別人的起點》裡講的好:
這個城市,從來不缺讓我們打從心底佩服和心疼的人,只是我們太寵自己了。
這些平凡的人,同樣也有很多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並不是只有雜誌封面上的精英才算勵志。
參考來源:
《完成》- by Jon Acuff
我是 Dr. J ,你的 #成長實驗室 。
如果想看到更多我的分享,
歡迎追蹤我的 IG: Dr. J 的成長實驗室
有任何問題或想法,也歡迎在底下留言或寄 email 讓我知道!
Email: johnson@growthlab.com.tw
我們下篇文章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