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隨身聽S11EP3》犯罪心理學者戴伸峰/凝視人性黑暗處,聆聽犯罪者自白 ft.《罪、罪犯與他們的產地》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由資深編輯及電台主持人吳家恆擔綱主持,每集邀請不同作家、藝文工作者或編輯,以線上廣播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工作與最近的閱讀。
【精華摘要】
➤為什麼關注犯罪研究?
主持人:犯罪相關研究需要碰觸到人類不太光明的一面,可能有礙心理健康,您怎樣平衡自己呢?
戴伸峰:我因為做犯罪相關實證研究,到監獄內部接觸到更生人、毒品犯收容人後才發現,用藥的朋友可能每一個人身上都有著令人難以想像的故事。有的人是為了身體疾病止痛,用止痛劑但成癮了;有些人是因為工作用了興奮劑;當然也有更多是沒有辦法抵抗誘惑。
在聽到他們的人生故事以後,對我個人來說,漸漸對於犯罪或罪犯本質上有了不一樣的感受。也在思考,是否我們的社會有準備好讓他們矯正,然後回到社會。
➤犯罪研究的科學發展及社會心理學視角
主持人:近年關於犯罪的研究有很多方面,有的探究可能跟基因、遺傳有關,以您作為犯罪學者來看,罪犯可能是天生的嗎?
戴伸峰:一直以來犯罪心理學家、腦神經科學家,都想找到犯罪的基因,或者大腦裡面有沒有直接與犯罪有關的部分。但隨著很多儀器開發,以及對於基因檢測越來越進步,到目前為止,還找不到一個犯罪的基因。
雖然如此,漸漸也發現人格上的弱點。例如「黑暗三角人格」,可能有過度自戀的傾向,會比自大跟自我中心更加敵視他人,還有詐取傾向,或是衝動暴力、神經質的特質。
這三個特質再加上主觀敵意的話,可能看什麼事情都不順眼。例如大部分的人遇到塞車或許覺得也沒辦法,就慢慢過。但是主觀敵意強的人,可能把所有的塞車原因歸咎於,誰叫前面那台車開那麼慢,就會下去毆打前車的駕駛。
戴伸峰:有的犯罪人其實還會自認為佛心,像我遇過一位有錢的毒品犯,因為濫用安非他命而服刑,除了自己用以外,還揹上一條更重的罪就是轉讓。他說:「我轉給他,我沒收錢。人家都中毒了就給他吃一點,你要看他那麼痛苦嗎?」
主持人:轉讓的罪更重,沒有收錢也是嗎?
戴伸峰:轉讓的罪刑比吸食重,因為把毒品危害延伸出去。
主持人:研究犯罪會不會讓您對人性很灰心?
戴伸峰: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每個犯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舉例來說,有個好不容易從扒手晉升成為洗錢大亨的黑社會大哥,他手下當然一定有很多保鏢、很多帶槍的。這些人可能也離犯罪很近,我覺得這也是他們的選擇,因為他們寧願跟在大哥旁邊。
所以犯罪學有趣的部分,像是犯罪社會學者提出來的論點,犯罪其實是不同社會制度之下所衝擊出來的產物。大家都聽過黑道、白道,其實在白道的眼中,黑道是黑道;但在黑道的眼中,白道也是黑道。也就是各有各的遊戲規則與秩序。
➤預防犯罪激化的原理
主持人:有一本書叫做《破案之神》,是美國FBI的專家寫的。其中印象非常深的,是一個連續殺人犯把犯罪跟藝術創作連在一起:「這次我做得不好,就下次再做一次」,自認為一次又一次就可以更趨近於完美。
戴伸峰:最讓人覺得可怕的確實是連續殺人犯。有一個「犯罪激化」的現象,會從破壞身邊的小東西開始,之後開始破壞有生命的東西,但那個破壞是奇特的。比如說蚊子,我們可能用手把牠拍掉,或者用電蚊拍把牠電死。但這個人可能會選擇電蚊拍電暈以後,還折磨這隻蚊子,把牠翅膀剪掉,或把蚊子口器剪掉,類似犯罪升級的現象。
升級到小動物之後,往往是危險的開始,就是對哺乳動物下手。哺乳動物跟人一樣有體溫、碰觸的感覺跟人體相似,通常人的同理心或者痛覺共感會增加。
在歐美日本的實證研究的確發現,當人們開始對哺乳動物類下手的時候,犯罪的惡化性就越來越快,之後加害者可能就會開始攻擊覺得比較弱小的被害者。一般來講是兒童,然後可能是女性,慢慢就變成身邊的人,最後擴大到社會上的無關大眾。
如果能夠在初期犯罪就做教育、矯正是比較好的。把蚊子嘴巴剪掉這也不是什麼犯罪,所以可能不會被注意。但是到哺乳類的時候,很有可能就必須要伸出介入之手了。
➤犯罪者也有成功型與失敗型
主持人:您這本書中有提到一個有趣的日本研究是,成功的犯罪者人格?
戴伸峰:這是日本東北大學著名的犯罪社會學學者安倍淳吉教授,做的犯罪個案長期追蹤研究。以兩位扒手為例,一位扒手今天扒到的錢,當天晚上就花天酒地用掉,隔天再去扒,最終有一天被抓。
但是另一位把扒到的錢存起來,開始做黑市交易賺更多錢,不用再去扒,被抓的機率變小了。黑市買賣越做越大,放高利貸,又賺了更多錢,乾脆成立一家銀行,最後成為成功的企業家,甚至可能從政。
說起來滿吊詭,但結論卻是,如果要成為成功的犯罪者,最重要的是,先好好地當個人。
他的研究結果,其實也呼應到西方犯罪學家講的:「對犯罪最好的預防就是犯罪。」
一個輕型的犯行如果被檢舉、發現了,往往就是後續重大犯罪的刹車板。這是適當的介入,給當事人反省的機會,並且教育他新的行為模式,很有可能他後續的惡化現象會就此刹車。
➤凝視人性的黑暗處
主持人:有人說凝視黑洞久了,會變成黑洞的一部分。您經常觀察犯罪行為,是否也曾覺得犯罪好像很刺激、也想嘗試?
戴伸峰:有些行為是擊中了人類大腦裡對於快感、冒險感的需求,帶來滿足感。但是當現代社會不容許這些行為的話,就會將它歸為犯罪。
我們確實也會有碰到誘惑的時候,但還是必須要知道,如果我做了這件事情,之後的懲罰可能無法承受,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情況之下,我寧願選擇了安穩。這個叫做靜態保護因子的功能,我覺得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
主持人:您擔任司法院的法律戲劇顧問,是提供什麼樣的諮詢呢?
戴伸峰:在影視創作或改編方面,「犯罪」是滿吸引人的主題,國內外都有很多熱門作品。司法院近年設立了「法律戲劇諮詢平臺」,我有幸擔任諮詢小組的委員,為種子編劇們授課或一起討論,讓他們筆下的犯罪人、犯行能更加真實。
➤犯罪者的自白
主持人:您接觸過許多真實的犯罪人,有什麼印象深刻的故事?
戴伸峰:我曾經問一位殺人犯(他殺了他的前女友),我問他:「全世界只剩下你這雙眼睛,親眼看見你的女友從活人變成死者。是否可以跟我說說看,殺人是什麼樣的一件事情?」
「我已經很多年沒有想過這件事了,請給我一點時間。」他沉默了很久,才說當時腦中想的是,很想把時鐘撥回去。如果往回調5分鐘,這件事就不會存在了。但這是完全做不到的。
他說的話,對我來講非常震撼。一個殺人犯親自述說,過程中鉅細靡遺的心情轉折,從羞辱、害怕、湮滅證據,最後發現原來一切都沒有辦法挽回。●(全文於2024-10-11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主持人:吳家恆,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遊走媒體、出版、表演藝術多年,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出版、音樂時代、遠流出版、雲門舞集、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在大學授課,在臺中古典音樂臺擔任主持人之外,也從事翻譯,譯有《心動之處》、《舒伯特的冬之旅》、《馬基維利》、《光影交舞石頭記》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