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喜歡看書之閱讀心得(一) 真確

idontknow
·
·
IPFS
·




不靠數據無法了解世界,但單靠數據同樣無法了解世界

我們恐懼是會看不清事物



看完這本書後,我第一個感覺是我們太過無知了。 我們一直源用舊有的知識去思考,但忽略了世界的進步,我們第一次接收知識時而深深記在腦袋中,假如我們沒有定時去更新知識的話,我們的想法只會一直停留在以往的階段。


最有效的思考方法,當然是根據數據去思考,思考前先做做Research,數據是不能說謊的(當然是具權威的組織/學者所做的數據),找數據去實證一方面可以證實我們的想法,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更新所學到的知識。但數據運用都是很重要的,單一數據是沒有意思的,多與少大與細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靠數據無法了解世界,但單靠數據同樣無法了解世界。作者提出這句子的原因,是因為有時人們會因為A數據而去判斷B事件,但作者認為沒有一個數據能確保另一事年,例如 GDP & 民主。


另一個我在這本書學到的是歧視/偏見,確實會影響到我們的求真。我們有時會對某事件/國家/人類有特定的想法,而這些想法都根深蒂固,殊不知這個世界已漸漸改變,我們一直的偏見可能已經不再適用於現在的社會。例如: 某些人會認為印度/中國等國家依然是低收入國家,但殊不知這些國家已經漸漸改變,不再是我們十年前所認識的國家。 有些人會認為世界的人口和出生率會一直上升,無疑世界的人口在過往幾十年不斷上升,但原因是人類的壽命不斷廷長死亡率下降,出生率沒有提升甚至有下降的趨勢(記得不太清楚),而根據聯合國的預料,全球的出生率在未來將會維持下降的趨勢,但確實世界的人口將會持續上升,根據聯合國的預料,在2050年世界人口將會達致98億人,但上升速度已經不如以往。


另外,這本書提出人們總是希望找尋代罪羔羊。這亦是經常發生於我們的生活中,當發生一些錯誤是,必定會有人急於找尋誰做錯了,但這往往難以解決問題亦難以求真(難以去揾發生問題的原因)。發生問題當下立刻要做的其實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當解決完問題後就要找尋發生問題的因素,從而想方法去處理這個因素,而我們不能只看到令到出現問題的表面因素,要了解出現問題背後的原因,好像很難明白,舉例會比較好:


例如: 有一位員工因為昨天超時工作,令到他遲睡,導致上班遲到,令到原本與客人的會議無法進行,上司不應該立刻尋找’戰犯’,而是要想方法去與客人另約時間/道歉,再尋找出問題的原因,很多人會看到那位員工遲到,因而想到解決方法就是針對遲到問題,但他們看不到遲到背後的原因,更佳的解決方法是尋找解決超時工作的方法。我們想解決方法時,不能只看到事情的表面,還要想清楚深層次的問題。當然,發生問題時很少人會這樣冷靜去解決問題,人的習慣就是先推卸責任,確保自己安全,即使是別人的錯,但怪責別人是不能去解決問題的。試想想出問題時大家是否總是立刻怪責別人?


這本書亦指出壞消息通常會被大肆報導,這亦可以常見於投資方面。作者提出沒有人具備處理外在所有資訊的能力,因此,人們會專注於自身認為恐懼的消息。大家有沒有留意到,新聞標題很多都是負面,新聞總是會提及今年發生多少空難,但很少會提今年完全沒有空難的發生,又或者會提及今年經濟有多壞,但很少提及今年經濟十分好(最多只是會陳述數據),他們很多時候會以很多的篇幅描述壞消息,只會用很少篇幅描述好消息。沒辦法,因為人類就是容易被壞消息所吸引,新聞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會將壞消息大肆報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作者提出人們應該時常預期壞消息會被大肆報導,當你預期這個壞消息其實是被大肆報導,你就會對這壞消息不以為然,沒有大大的反應。而我個人認為保持求真的精神最能抵擋被大肆報導的壞消息,常Fact Check,Google是你的好朋友。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