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在水上村落间 | Myanmar past 03
在之前的篇目里,我说过一句话,假设缅甸我只能去一个地方,我会选择哪里,我说是茵莱湖。但这并不是说别的目的地就没有那么值得,而是茵莱湖地区的人和事给我留下了太过美好的回忆而已。
我在茵莱湖地区待了完整的两天,第一天跟客栈老板租了辆自行车自己沿着湖岸游览,第二天是报了个跟船一日游的团。
第一天
清晨在奔驰了一夜的大巴上清醒过来,看到车窗外湿润的,带着些许雾气的缅甸内陆出现在我的视线里,道路仍然在向着远方延伸,似乎没有尽头,我只是静待着,一直看着车窗之外,让自己空空荡荡。这趟车的终点是东枝市,而我要在接近终点的中途下车,那个岔路口叫做Shwe Nyaung,距离我的目的地Nyaung Shwe还有数公里。
当我骑上了从老板那里租来的自行车时,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很强的目的性了,当时的感觉和初到仰光时已然不同,换句话说就是已经处于一种旅行的状态了,茵莱湖又恰恰是缅甸各地最像大理的一个地方,高原、湖泊和永远阳光灿烂鲜花盛开的村落,以及懒散的气质,我愿意为这“浪费”我的时间。
每当我在旅途中骑车时,虽有目的地,但最重要的仍然是路上会有什么,自行车与汽车的不同就在这里,交通工具总是为了从起点到终点的,但类似自行车摩托车这类肉包着铁的工具,更重要的恰好是过程。
于是我就出发了,这一天的行程其实非常简单,根据老板提供的旅游地图,我原本的计划是从Nyaung Shwe出发一路向南,到东岸的栈桥,游览一番后原路返回,再走岔路上山去红酒庄园品酒看日落。
我是中午饭后出发的,如我前述那样,悠哉的四处骑行闲逛,中间遇见了一个破旧的小庙,也别有一番味道,缅甸的神庙门口都有莫名的萌萌的神兽,看起来也挺好玩。
终于到了栈桥,那是一条很长很长深入到湖里的桥,因为茵莱湖这个地方有着独特的社区生态,这边的村落是直接在湖岸边水深较浅的地方打下桩子,然后修成架在水上的吊脚楼,整个村整个湖边都是这样,他们离陆地并不远,又向着广阔的水域而生。
最神奇的地方还在于他们的农业形态,当地人会把浮萍聚拢在一起,漂在离房子不远的水面上,然后在浮萍表面覆土,这样薄薄的水上土地里,当地人用来种植蔬菜,植物的落叶根茎和无用的籽实又会成为水里鱼儿的食物,形成了自然的循环农业,原理有点类似我们历史课上学到过的广东地区的“桑基鱼塘”。
自行车不能上桥,我就停在桥头的岸边,自己步行上去,在桥上散散步,桥的左手边和右手边都是村子,我前面说过的,架空在水面上的村子,而桥的尽头就是茫茫湖面了。我走到尽头时,一位大妈问我要不要坐船游村,其实当时有两个顾虑,一是感觉不好把车停在无人看守的地方太久,二是怕这种游览服务太贵。不过我还是问了价格,只是价格报出来后,我都不好意思拒绝了,才2000缅币。
游览了半个小时,看了看村子的内部样貌和居民们的日常生活,有种奇异的感觉,普通人的生活成为他人眼中花钱观赏的景观,只是当地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该干嘛还干嘛,并不觉得我是莫名的闯入者,甚至还有人在自己家里向我招手。
游览结束后我就返回,和预料一样,自行车没有任何问题,在缅甸你就是不需要担心这种问题。
但是我终究没去红酒庄园,原因不明,别问,问就是忘记了。只是晚上发生了一件事,我吃过饭后,手机没有拿稳,正面朝下自由落体的后果就是屏幕粉身碎骨,但是这样的小镇上是没有条件给我换屏幕的,我拿着破碎屏幕的手机一直到昆明才解决问题。
换屏无果后,我在镇上逛了逛,买了条笼基,老板娘和一个中年大叔顾客教我怎么穿之后,我就回客栈了,第一日over。
第二天
找客栈老板定的一日游是早出晚归的那种,所以第二天的一大早就爬起来了,这天我直接就是衬衫+笼基的装扮,但也是第一次这样穿着,出了大问题。在我和同船(也是同一个客栈)的三位欧美朋友一起往码头走的时候,笼基掉下来了。。。路人哄堂大笑,我自己也是尴尬的不行,随便抓了一位过路的年轻男子求助,他走到我身后环着我的腰在身前很轻松的帮我扎好了,这确实需要技术,缅甸人帮我扎的,我穿一天都不会变松。
到了码头后,就开始出发了,从Nyaung Shwe镇到湖里还有一段距离,要通过数公里狭长的河涌,码头附近的岸边早已密密麻麻停满了各家的船只。
清晨的缅甸总是笼罩在一篇轻薄微凉的雾气之中,直到进入湖中,也没有散去。湖区的最北部是通常茵莱湖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标志性渔人表演,圆锥形的渔网,单脚站立在船头,迎着夕阳形成一幅动人的图景。当然,我遇到他们的时候还是清晨的雾中,自然是看不到的,另外要提前说一点,这个行程的安排,如果要欣赏湖上日落,就看到渔人表演,要看渔人表演就看不了湖上日落,我们一船的人选择了湖上日落,所以就这样了,旅行总是有缺憾的。
在湖上航行了很久,掠过了一个有一个水上的村落之后,我们到达的第一个参观点是一个银匠作坊和一个织布作坊,其实在银匠作坊那里,我一眼相中了一条银手链,真的好看(没有拍照),只是价格无法承受,我记得要价300美元。。。告辞~织布作坊一进门,就是曾经在类似“世界真奇妙”一类的地方看到过的缅甸茵雅族长脖子妇女,据传他们从小时候就会在脖子上套一层一层的圈,套的越来越多,就显得脖子很长了,但我看到的说法是,其实这样的做法是把肩部压塌的结果。长脖子妇女就站在那里向每一位“顾客”微笑,欢迎大家拍照,我也拍了,但当时觉得有点怪怪的,想到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拿来作为供他们猎奇观赏的景观的,独特的风俗也一样。剩下的其实也就是在织布作坊里转一圈,看一看当地的纺织手工业,包括手动织布机是怎么样工作的,看看当地人民织布的花色风格等等,别的也没什么了。
然后我们就来到了水上集市,说是水上集市,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水上佛寺,寺庙外面是一个挺大的集市,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这片地区总会有的那种乡村集市,对于游客而言,是他乡的烟火气息,对于本地人而言,那只是他们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寻常生活罢了。你会看到各种卖菜的卖水果的卖衣服的,还有铁匠铺、藤编筐筐篓篓的工匠的铺,还有和我在海南时期见过的如出一辙的槟榔摊,以及头发花白的本地老妇在小贩那里买花。
接下来又去了另外两个手工作坊,第一个是卷烟作坊,游客可以试抽,主要是那种绿色的一头大一头小的缅甸土制雪茄,现场会看到卷烟的过程,烟嘴儿是玉米杆子做的。另一个作坊是生产当地特产“荷叶衣”的作坊,刚进去时我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直到看到一位女士坐在那里捻线的时候,我们一行四人中的那个大姐禁不住叫了一声“Amazing!”,因为只见那位女士拿着一根荷叶的茎,在上面划一刀、折断、抽出植物纤维、用手指一搓,这样反复操作后,一根线就捻好了。当然,这样的天然纤维制作的衣服还是粗糙的,可能比麻衣略粗一点,但是因为产量极低,价格又很贵,其实也就是因为足够特殊才格外引人注意了。
接着我们去吃饭,我点了一个Shwe Yaung Inn的奶茶、土豆沙拉、猪肉烧土豆,结果被他们嘲笑了,我猜的意思是全是Potato....
最后一个下船的目的地是猫跳寺,据维基的资料显示:“跳猫寺(英语:Nga Phe Kyaung Monastery),是位于缅甸掸邦茵莱湖西边村落伊瓦玛村的一座佛寺。它是在茵莱湖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木制建筑结构的寺庙。该寺始建于19世纪50年代,寺中藏有蒲甘、掸邦、西藏和阿瓦地域风格的佛像。该寺以其训养的能够跳圈的猫而闻名。”然而我们那天没有看到会跳圈的猫~
然后我们返程,到栈桥那边放下来逛了一下,吃了个香蕉班戟,最后再次上船继续往北停在观赏日落的位置,就那样静静的,在水中央,看着天空从蓝色一点一点变红,太阳越下沉就变得越大,颜色也就越深沉,地平线附近的湖面也染上了色泽,光线趋暗,气温也变的微凉,再没有比这种时刻更舒适更轻松的啦,而后的日子里,在缅甸,早起晚归去不同的地方看日出日落已经成为习惯,就像这本是生活的一部分罢了。
当夜我在Nyaung Shwe镇的Paw Paw's Pasta Restaurant又一次吃了一顿饭后,就上了大巴,嗯,日本淘汰的VIP大巴,旧,但也确实足够舒服。我将去往蒲甘。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