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決賽之後,球王與新時代的困惑
不論是圓夢還是遺憾,都好迷人,很令人沉醉去將個人奮鬥浪漫化,而將場上的所有辛勞及壓力淡化,或僅成為勵志故事的道具。我只是忽然球迷,世界盃也只跟住日本、克羅地亞及阿根廷來看,沒太了解其他國家球員,當然除了決賽場上的麥巴比(Kylian Mbappé Lottin)。
如果這只是一個故事,比起美斯追逐五屆世界盃的圓夢,我更希望看到年輕一代擊敗神話的傳說,那麼就會出現兩個精彩題目:新時代神話開始,及一代球王夢碎。是不是很吸引?而且,縱然麥巴比已是第二屆踢世界盃決賽,也有很多大賽經驗,但我仍想更了解廿三歲的他,作為王牌,面對巨牆,加上決賽首七十分鐘法國隊像陪跑一樣放空,還連輸兩球,他及團隊要如何保持心理質素,堅持到最後?
再加上今屆不單引入科學驗球,但對球員有極大影響的,更甚是體育娛樂記者顯微鏡式捕捉球員的任何動作,並與大眾一起以道德審判方式,檢舉一切行為,令場上的球員多了一份不必要的緊張。還有,單是網上酸民惡意攻擊還好,但如當動用到賽會及隊伍也阻止球場上的挑釁,那就太過份。原因是競技比賽上的心理狀態很重要,包括如何燃燒高昂的鬥志,這已公認為一門學問。以致,在比賽中搏到盡拼死,入球或欄截入球,而去挑釁對手,或在輸球後失落 (掉別人東西不計),雖不鼓勵,但合情合理,也激發更多火花,原因是運動員的高興奮精神狀態,很難保持平衡。所以如選手如美國及伊朗隊,能在競爭之後仍互相尊重,或選手無論任何情況都紳士,處之泰然,就當然更值得稱頌, 但在場上保持風度,絕對不是球員需要具備的能力,贏比賽才是。倘若有球員會毆打對方,或完場去別人更衣室破壞,或去恥笑別國離開時收拾乾淨是虛偽,這些公然的傷害行為當然要批判,但在比賽期間做誇張動作,這不過是媒體過份放大事件,來不斷製造話題,來配合廿一世紀人人都可以成為評論專家,而且忙碌得以秒數計來挖掘角度及資訊的生態。
我們都是媒體生物,每天都期待刺激的資訊,而且足球的熱情,確實即便相隔螢幕,也能令觀眾感染興奮情緒,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我只是對因追捧一位球星,而在冷氣房看比賽並無理恥笑及侮辱他的對手時,但又同時批評球員沒有道德的行為,感到困惑不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