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經濟放緩預示降息在即,能否逆轉衰退?

BiyaPay
·
·
IPFS
·


美聯儲發佈了最新的貨幣政策聲明,稱央行將利率維持在 5.25% 至 5.5% 的水平,根據其公佈的經濟預測概要,大多數人認爲今年晚些時候將會降息。

所有這些都表明,我們開始看到美國經濟放緩的早期跡象。鮑威爾已經明確表示,只要看到疲軟,他們就會樂意降息。

但美聯儲真的能夠避免經濟衰退嗎?

歷史表明,一旦去槓桿週期開始,央行幾乎無法爲實體經濟提供任何幫助。

但是,美聯儲仍可以爲維持市場更長時間的走高做出貢獻。

衰退的早期跡象

經濟開始疲軟,並且有大量宏觀數據支持這一點。

失业率


美國失業率現在已上升到4.0%,連續第三個月上升。

勞動力市場的疲軟也可以從總辭職人數中看出。

辞职


隨着良好機會減少,員工顯然不太願意離職。

除了就業數據,我們也可以從信貸市場獲得一些明顯的信號,這些信號通常是問題存在的徵兆。

垃圾证券利差


如上圖所示,低級ML CCC和ML B債券之間的利差開始擴大。

我們在2019年也看到了類似情況,就在疫情市場崩潰之前。 消費者現在開始感受到信貸壓力。

首先,疫情期間的超額儲蓄已經耗盡。

疫情期间超额储蓄


疫情之後提供的鉅額現金緩衝已不復存在,2023 年第二季度,債務償還率已回升至 15% 以上。

偿债率


債務償還率反映的是消費者需要用多少比例的收入來償還債務。2007 年,這一比率曾達到 18.3% 左右的峯值。同樣,由於疫情刺激措施,這一比率接近歷史最低水平,但在過去兩年中一直在緩慢上升。


最後,我們可以看到實際GDP再次開始下降,GDP數據顯示出疲軟,並且多次下調,這也是經濟衰退跡象之一,表明整體經濟活動正在減緩,美國經濟不再像以前那麼強勁。

美聯儲能夠阻止經濟衰退嗎?

這一次,與許多其他時候一樣,許多投資者對美聯儲能夠實現軟着陸抱有信心。 這現實嗎?

硬着陆和软着陆


IWM 金融的上述研究列出了之前的緊縮週期,以及是否實現了軟着陸或硬着陸,儘管這可能存在爭議。在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利率和通脹相互對應。

在近代歷史上,1995年顯然是一個實現軟着陸的例子,與今天情況類似。

當時通脹率高達 3%,失業率接近 6%。美聯儲於 1995 年收緊貨幣政策,實現了軟着陸。在互聯網敘事的新時代背景下,整個 90 年代市場都一路飆升。這與今天由人工智能驅動的行情頗爲相似。

2000 年,我們當然經歷了一次巨大的市場崩潰,但這項研究的作者將其歸類爲“軟着陸”。相關內容如下:

這是一次硬着陸嗎?不完全是。 2001年連續兩個季度的負GDP增長非常小,以至於全年的GDP仍高於2000年。因此,我一直稱其爲“微型衰退”。無論使用什麼術語,這次着陸偏向於軟着陸。

有趣的是,雖然我們可以說 2000 年實現了軟着陸,但我們也看到由於股市估值過高而導致的市場崩盤。

然後我們在2007年和2019年經歷了硬着陸,但當然,我們必須意識到這裏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這對市場意味着什麼?

歸根結底,“務實的投資者”僅僅擔心經濟衰退會影響到市場。

美聯儲可能已經非常接近降息,歷史在這方面給了我們什麼啓示?

美联储降息后标普指数上涨(Daili FX)


在過去五次降息週期中,有三次在首次降息後的12個月內,市場收益率顯著高於平均水平。然而,在2001年和2007年,市場損失超出了常規水平。從統計上看,這些時期的平均回報率爲2.34%,但這個數字並不完全代表真實情況。

市場對降息的反應可能兩極分化:一方面,降息可能會被視爲實現經濟軟着陸的積極信號,受到市場的歡迎;另一方面,降息可能預示着經測衰退的加深或市場的大規模拋售。然而,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在影響市場表現,因此我們應避免將市場動態過度簡化,或混淆事件的關聯性和因果關係。

市場主要由基本面和估值決定,這些因素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現各異。每次經濟衰退的形態各不相同,通常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策略應對。

投資者想要在當前經濟呈現衰退趨勢的前提下進入市場,更應該慎之又慎,不但要關注美聯儲相關信號等宏觀因素,還要關注其他多種微觀因素。

結論

總的來說,儘管美聯儲維持當前的利率水平並展望未來可能的降息,以緩解經濟放緩的影響,但市場對於是否能夠避免一次全面經濟衰退仍持謹慎態度。經濟的多個關鍵指標,如失業率上升、信貸市場緊張和GDP下降等,都預示着潛在的經濟困難。投資者在這種環墟中需要格外小心,密切關注宏觀經濟數據和美聯儲的政策動向,以作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