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Hikari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112-1醫師第一階段國考心得

Hikari
·
·
這篇心得很長,但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前言

醫師國考是大四上最大的壓力來源,主要是因為要讀的書太多,能讀的時間太少,那不如就開天窗吧。除了國考參考書,四上的課業也是蠻重的,藥理病理除了有正課還有實驗,而病理實驗的跑台考試又比組織實驗來得難許多。這兩科沒辦法輕易放掉,因為他們總共在國考醫學(二)裡佔了50題,導致學期間不是在努力上課一邊試圖擠出時間讀其他科目的國考書,就是落入段考週地獄、完全無暇顧及國考。等到可以好好專心衝刺,又大概只剩一個月的時間,年也不能好好過,一路高壓到開學前幾天。打這篇心得,無非是想讓學弟妹即將面臨的這最艱難的半年可以好過一點,也希望我的經驗可以給你們一些小小的幫助。

       先講結論,我在寒考時醫學(一)78分,醫學(二)73分,總計151分。準備期間永遠不會知道自己讀得夠不夠,寫考古的成績從10月前測的109(覺得要挫賽,尤其還聽說有同學前測就過的),1月期末考結束的128,在寒假三週期間逐漸上升137,142,147,考前一天寫出156,每次寫完除了感到精疲力竭,也仍然焦慮:「為什麼分數雖然越來越高,寫的時候還是那麼慌!」「完蛋了,之前看的書現在又回想不起來了」而擬定接下來要繼續加強的科目,雖然幾乎已經確定會通過國考120分的標準,但為了消除心裡的焦慮還是努力讀書,暗自期許下一次要有更高的答對率,不敢鬆懈。準備交卷前心臟急速狂飆,最終看到跳出來的成績時喜出望外,知道這段時間的努力都有回報。


時間表與四上課業

四上的時間表:(以寒考為例)

7~8月:你最後自由的兩個月暑假

9~10月:學期開始,面臨第一次段考

11月:地獄般的段考月

12月:咦?考試告一段落,除了報告課還有好多時間可以運用

1月:地獄般的兩週段考,然後學期結束,該開始閉關了

2月:你無緣度過的農曆新年,緊接著就要國考了,然後就開學了

僅供參考的準備時序

暑假:老趙一刷(影片、參考書、奕翔圖譜)

學期間:自由心證

       我個人如果訂了計劃就會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完成,但許多情況必須先遇到才知道如何做對應,因此計畫會不斷需要調整,一來二去可能會花不少時間。學期間擁有的都是碎片化的時間,你可能比較無法掌控自己到底何時,能花多少時數,讀什麼科目,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最好在學期間就把所有參考書一刷。不需要求快,扎實學習過一遍,這叫一刷。等到進入假期才開始,恐怕已沒剩多少時間,把假期的時間留給二刷三刷吧。一部份的分科考古也是在這階段做。

寒假(倒數20天左右):當你開始不確定接下來該讀什麼,就是寫歷屆考古的時機。這是二刷三刷的好時機,也可以針對較弱科目繼續寫分科考古。

四上課表

藥理:很重要的一科,大部分老師上得都很好,尤其是馬蘊華老師的講義在複習國考時會常常拿出來翻。建議跟著進度扎實學,我還搭配了國防藥訣在考前複習,效果還不錯。唯一不建議上課的就是周美智老師的課,因為考題考古所以可以跳過上課步驟直接準備,不過考古的配合填空題中有些藥名看熟悉了對國考也會有幫助。實驗課的部分主要是寫實驗報告以及conference(讀論文並報告40分鐘)有點麻煩。

病理:理論上也很重要的一科,但是有一部份的人會選擇放掉病理,拿上課時間準備國考。如果問我的意見,我基本上還是有聽課,但不是所有醫師都上得好,所以也會有很痛苦的時候,但後續的實驗玻片會比較快進入狀況(只是比較快,還是很難)。聽課的時候可以拿出老趙病理在相應的單元畫記重點,之後在寫國考考古時會有個淺淺的印象,幫助提高選對答案的機率。實驗跑台考和組織實驗相比更加困難的是,玻片都是從醫院新鮮直送、無法使用一倍觀察法,而且除了要認出組織,還要認出異常的地方,手寫出好幾點findings,並做出diagnosis。考前我都有搬顯微鏡回寢室複習實體玻片,電子玻片也會有幫助,不過比起這些,找到歷屆考古能讓你事半功倍,專注複習出題率高的玻片特徵。至於正課則大致考古,不太需要擔心。病理也有conference,但因為都有學長姐的心血結晶流傳,準備起來不太困難。

病態生理:可以說幾乎所有人都放棄上這個科目,對國考沒有直接影響,而且考古題能解決大部分問題。

醫人文:小煩的課,相信你們已經在大二大三就領教過她的厲害,我對她還蠻感冒的,所以這堂課我划水划得很兇,最後分數很低。不過只要願意四週花時間寫文情並茂的回饋表單,似乎成績就會還可以。

社區醫學:需要事前抱好有車同學的大腿,搶喜歡的單位去校外參訪六次的課程。除了觀摩臨床以及衛生所、養生村、救護隊的現場,當作到不同地方踩點美食地圖也是不虧。


國考分析

醫學(一)

解剖(31題):趙俊彥解剖、奕翔圖譜、老趙解剖題庫、Netter、Atlas

解剖肯定是讀老趙,也是最多人推薦暑假就起步的科目。學長姊都說一天看一部電子家產裡的老趙影片檔,同時跟著做筆記畫圖效果最好,不過我這個叛逆份子只有在神解範圍才畫圖(解剖中最難部分,也是近年考題熱區),其餘章節都直接參考奕翔圖譜。我個人認為除非畫圖筆記技術一流、或是本身就很依賴透過筆記的過程加強學習,奕翔圖譜已極致精美(特別是透過顏色區分筆記;但缺點是電子版缺乏手寫文字的搜尋功能),值得整本印下來變成紙本版日夜複習,不一定要堅持自己手繪。解剖的學習包括骨頭、肌肉、血管、神經,跟著老趙學可以奠定扎實的基礎,之後再寫題庫的題目,常見考點就爛熟於心。關於題庫,老趙給了從八十幾年到一百零八年的海量題庫,而近年考題方向已有些許轉變,可視個人需求決定要刷多少年的題目。如果只看平面圖還是感覺沒什麼幫助,那麼也許Netter的彩色立體圖會有用,而Atlas課本在章節最後有肌肉的起始、功能、血管供應、神經支配,雖然近年解剖已經越來越著重於神解,你想要的話還是可以在這裡多下功夫。

組織(10題):趙俊彥解剖、老趙解剖題庫

組織就是老趙每個章節前半段的緒論部分,各章節的重要考點在歷屆中大同小異,只是每年又愛考不同章節。每年幾乎都會出現的老朋友就是細胞連合。讀老趙,刷題庫熟悉考點,在老趙上標記重點,如此足矣。

胚胎(5題):趙俊彥解剖、老趙解剖題庫

只有五題,許多人建議放棄胚胎,但其實老趙影片中的講解很清楚(但奕翔圖譜沒有胚胎筆記,要自己做),讀完以後對三上你從來沒弄懂過的胚胎就可以掌握大致概念;讀一遍胚胎搭配刷題庫大概花2天時間,投資報酬率大概能讓你5題中對2題,就看您如何斟酌。每年都會出現的考點是咽弓/咽溝/咽囊,器官對應外中內胚層,以及生殖構造(想想品哥的男W女M,噢但是更複雜),近年還不時考橫隔膜的來源。除此之外最惱人的題目就是問第幾週發育什麼的純記憶題,這部分可以饒了自己。

生理(27題):何宣生理、何宣生理題庫、(我沒有讀BRS)

讀生理順便看漂亮的何宣姐姐。生理理論上是著重理解的科目,但考試就是能找到你未曾想過很重要的小細節來考考你有沒有記起來。因此,雖然三下的生理是我十分喜歡學習的科目,我在讀何宣時還是會時不時汗顏「為什麼這個可以考到這麼細?」,寫考古時也會有一部份的題目感到迷茫。不要慌,如果生理底子不好,跟著YT播放清單中的何宣姐姐一步一腳印慢慢打好基礎,如果生理不錯,回過頭來複習三下的PPT可以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甚至如果你很在乎這個科目,去讀原文書也不無可能。家產裡有一本何宣題庫,因為個人C/P值的考量我當時沒有使用到,但也許會對你有所幫助。除此之外生理每年都會有幾題「翻譯題」,直接從國考指定參考書原文英翻中過來,考一些八輩子不會知道的冷知識,錯了這樣的題目請不要自責,那只是出題老師想要一些分數。消化系統的內分泌時不時就考一題,可以留意一下。

生化(27題):合記Winner生化、鐸鐸生化

二上的生化你還記得多少?讓我們開誠布公,基本上都忘記了對吧。生化分為醣、氨基酸、脂質的代謝與合成,還有分子生物學、酵素(Vmax, Kcat, Km公式、雙倒數做圖)、訊息傳遞等等單元。我遵循學長姐教誨買了Winner(合記)小綠本,確實雖然沒有很厚但都是精華,認真寫起來大概一週就能完讀,但是記起來卻不容易。對此,我蠻推薦上鐸鐸生化,缺點是每週都要連續上4小時課好累、無法回看(尤其是在段考週真的會昏倒),優點是鐸鐸已經將各單元重要的反應盡可能整理成圖表讓你一目了然,還會有詭異的口訣讓你莫名其妙記住大半(台灣男同學阿波鹼起他的正電來[Lys]啊[Arg])。即使不打算報名上課,也可以翻看我的家產,希望對我有用的內容對你也如是。除此之外,我個人認為Glutagenic & ketogenic氨基酸分類、輔酶、激素訊息傳遞類型、基因修復都是重點。生物技術若有餘力可以看看,不過也要做好被問爆的準備。

醫學(二)

微免(28題):FC醫學(二)1~2冊、簡明臨床微生物學、(我沒有看小美)

包含微生物、病毒、真菌以及免疫,FC雖然不完美,但仍是首選參考用書。小美微免的名氣十分響亮,只是因為我懶散成性,看到YT播放清單的總時數就卻步,因此無法回答是否有用,只知道如果有小美微免的講義似乎能夠如虎添翼。微生物與病毒在一般情況下應該FC + 學長姐流傳口訣就能夠覆蓋得七七八八,只是如果你跟我一樣不擅長這類純記憶的科目(對我來說,微生物就如同在問隔壁鄰居家的三姨丈小孩讀什麼國中,你舅舅和你國小體育老師是舊識一樣瑣碎而莫名其妙),我可能會推薦你讀簡明臨床微生物學,利用生動的故事試著加強記憶,而每個章節後面的表格整理在考試當天也蠻適合重點複習的,也許會對你的作答信心有所幫助。真菌的話,你記得二下真菌老師告訴你什麼嗎?他告訴你真菌很難。相信你的真菌老師,一年真菌考1~3題,我認為除了真菌抗生素以外,其他真的很難讀到而且記得,所以放生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如果讀書到最後有剩時間,說不定讀病理的重點章節都比較有用。再來是免疫,我其實覺得FC的內容在一些細節上講得不是很夠,特別是B、T細胞的基因重組過程,不過表面分子(CD20等)、細胞激素cytokine以及機制圖都很值得你的滾瓜爛熟,除此之外免疫不全疾病、自體免疫、過敏等章節也可以好好把握。免疫的題目有趣的地方在於題意敘述都非常長,你也許會頭昏眼花,但是往往藏在一句平淡無奇的細節中其實有仔細一想就會發現的邏輯錯誤,把每個選項都拿出來較真一番,相信你能找到真相只有一個。微生物FC的第一章是抗生素,是一回生二回生三回熟的單元,不論是在微免或是藥理的題目都時常出現,建議搭配國防藥訣,用奇怪的口訣記憶第幾代penicillin等題目,另外各種藥物產生抗藥性的原因往往就藏在他們作用的機制發生了些許突變,還有MRSA、VRE等等抗藥性細菌適用的藥物也可以稍微記一下哦。

寄生蟲(7題):自己三下整理的表格、FC醫學(二)第2冊、學長姐表格

個人認為長庚的寄生蟲教得不錯,每隻蟲都會有嚇人的感染故事讓你記得他的來頭,而且歷年考點還真的就跟寄蟲老師出的有十分重疊。我沒有特別複習FC的寄蟲,而是依賴三下自己整理的寄蟲表格重拾大致印象,對我來說這樣就蠻堪用,也達到了寄蟲的邊際效應。不過我覺得學長姐整理的寄蟲表格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涵蓋了你所需要的知識,而如果你希望更加確保答對率,貝氏寄蟲大全也許會是不錯的複習來源。

公衛流病(15題):合記Winner公衛流病、FC

包括生統、流病、公衛。遵循學長姐指示,我買了Winner,而且我擅自決定只讀生統流病,因為公衛內容不是很雜很細就是常識判斷題,幾乎完全沒讀,直接裸考。因為喜歡數學,二上時生統我自詡明岐的得意門生(之一),只是因為沒有留下當時的筆記,準備期間只能從頭來過,有很多重要的理解概念沒能補起來,Winner寫得也不是很好。男友讀的是FC,對獨立或配對、有母數或無母數的檢定分類有比較妥善的表格整理(幾乎每年都會出現的熱門考點),似乎很值得參考。至於流病,各種研究方法的優缺點是重點(如果你留著史麗珠老師的書,應該也會蠻有幫助的!)。公衛我能給的建議不多,我的做法是寫歷屆考古題時培養猜題的感覺,還有好好讀學長姐們的國考詳解心血結晶,判斷哪些內容是真的有深入瞭解&記憶的價值(例如健保給付制度的差異、各種毒性物質造成的症狀),而哪些只是曇花一現的惡趣味題目,略過即可。

藥理(25題):國防藥訣、FC醫學(二)第3冊、馬蘊華老師講義

你最新鮮的知識,理論上最熟悉的好朋友。剛接觸一個單元時,我推薦FC,但是要真正熟悉藥名,就需要使用國防藥訣。因為四上期間就有跟著上課進度在藥訣裡畫一些重點,所以理論上大部分的藥都會有印象,不過也只是理論上。因為東西真的很多,而多數藥名都沒什麼邏輯可言,就需要靠一些粗俗的諧音幫這些陌生的英文單字認祖歸宗。仔細看過一遍藥訣以後,務必重複刷幾次增強記憶;抗生素雖然困難,但千萬不要完全放棄。機制、副作用都有可能出現在考題中,但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銘記二八法則,更何況考試時還會出現八輩子從沒看過的藥名,不會寫不是你的錯。

病理(25題):趙俊彥病理

最多人選擇放棄的科目。不為別的,就因為知識實在太龐雜也太細節,我買了老趙病理,但沒有發揮到他太多價值。比起在衝刺期專注讀老趙病理,我更推薦的做法是四上期間用心上課,輔以老趙畫重點,在容易混淆的概念上做標記,實驗課也需留意疾病最典型的特徵,然後把寒假衝刺期留給你其他可以達到更大進步幅度的科目,寫考古題時主要靠直覺,檢討時再回去翻老趙溫習。不過病理還是有熱區的,我個人較有印象的是腎絲球疾病、兩種發炎性腸病IBD、乳癌。病理大概率是你最後的選項,如果你準備考試已經來到高原期,再來認真刷病理的科目考古題也不遲。

分科考古題

分科考古不論是專門一本的題庫(老趙解剖、何宣),或是隨附在章節後方(FC、Winner、老趙病理),又或是考古豹也可以選擇分科分年份的模考。分科考古是用來抓重要考點,以提示自己接下來需補強的方向,我的學長告訴我應該要先想好歷屆考古要寫幾年份,分科考古再寫那個年份之前的所有題目,這樣才不會在做歷屆考古時見到自己眼熟的題目,失去臨場測驗的目的(偉哉學長!)。我原本目標設得很大,打算102年之後所有年份都拿來寫歷屆考古,但後來發現我寫一份歷屆+檢討就會需要2~3天的時間,實在沒辦法寫那麼多份,於是後來二刷參考書時就多做了幾年的分科考古。

歷屆考古題

如上所述,我認為歷屆考古並不是用來刷題目,是用來鍛鍊臨場感,琢磨出有效的答(猜)題策略,同時驗證你的準備程度。大家應該都是使用考古豹,因為他的作答畫面真的和實際國考的介面有9成相似,同樣可以給題目標示紅黃綠燈,並且可以透過答題總覽直接跳回做了標記的題目,也有計時器顯示已經花了多少時間。不過有時候考古豹會去看獸醫(維修),這時就得去考選部的考畢試題查詢平台下載pdf版的題目來做。在題型當中,唯一需要提醒各位的是「翻譯題」,出題老師直接從國考指定用書當中把一段不太起眼的原文翻譯過來,考連老趙都沒有講到的細節,不會很正常,不需要過度在意。我建議要自己另外統計各科的答對率,如此可得知自己相對較弱的科目,並且觀察進步的曲線,看起來會蠻有成就感的。另外,對於不確定的題目到底要不要改答案?我建議這類題目可以標示紅燈,事後看看到底是改了答對的比例多,還是不改答對的比例多。我個人是不改比較穩,改了幾乎都是暴死,尤其有時候改答案只是因為不確定的選項中你沒選的那一個突然看起來很甜美,如果都是猜題,不如相信自己直覺第一個選擇的選項。學長姊們傳授的三長選一短,三短選一長,啥都不會就猜C是否可行呢?前面兩種策略我嘗試時往往都是在病理這種根本無從猜起的科目,所以似乎沒什麼效果;而第三種猜C選項本來就是玄學,聽說國考當下題目出現順序會換,選項順序卻不會換,只是考古豹卻是反過來(題目順序不變,選項順序改變),要驗證這個技巧是否有用恐怕不太容易。但無論如何,能讓你安心的猜題方式就是好方式。雖然說歷屆是用來磨練臨場感,但檢討也是很重要的,每一題若有疑問,就直接拿出參考書複習相關的段落,以及參考陽明醫師國考交流平台上偉大學長姊們留下的簡解思路、詳解補充,這也是為什麼我做完一份歷屆考古需要那麼多時間。除此之外,近幾年的題目有可能會原封不動再出,或是只更改一部份敘述但問同一件事情,或是考同樣章節的另外一種東西。所以我覺得尤其是最近兩份的題目可以特別留意,說不定就有分數這樣被你撿到。我原本都是在平板上開網頁做題目(比較簡便),不過考前一天我完全照著考試時間作息,使用電腦與滑鼠作答,這樣比較知道自己中午是不是一定要休息、考前需不需要補充血糖,供您參考。

考試當天

這天你一定會非常緊張,而且此時不管回想什麼、翻什麼參考書,你都會覺得「天啊這也要看那也要看!」,但是時間有限,旁邊還可能有同學在竊竊私語干擾你的思考,所以你可以在前一天就先決定最需要帶的參考書有哪幾本,而參考書裡你一定要看的頁數也先標記出來,選出最急切需要的知識,在考場才不會慌。坐在電腦桌前後,不要忘記你一直以來作答的策略,說好不改答案就不要改,沒有什麼策略會在這一天突然失效的(雖然我還是忍不住改了兩題,哈哈)。


心路歷程

老實說,我在寒假期間一天讀的書不算很多,當耳聞其他同學一天讀9、10小時,而我自己只是讀6小時就開始出現抗拒讀書的反彈,我總是會問自己為什麼不能再多努力一點,多付出幾小時豈不是會讓成績更高?但這可能是人性,當我考古的成績穩定上升,也已經確定會通過,就不會有生死交界爆發出的專注力,無法逼迫自己去做明顯邊際效應遞減的努力;這種時候大可以放慢腳步甚至完全停止讀書,去逛逛花花世界耍廢,但偏偏我又無法停止對國考的擔憂,所以就維持這樣的節奏繼續讀下去了。

如果要我反思為什麼會成功,那可能是因為:我在學期間都算認真讀書、有系排25名的認可,所以在複習國考時許多科目的內容比較快就回憶起來,需要重刷的次數沒有那麼多,甚至是沒有特別複習的科目也可以大概猜出可能正確的答案;因為我很討厭沒有效率的努力,所以不會糾結於了解出題率低而繁雜的科目,只把時間花在最需要而且能獲得最多提升的段落;因為我每天都有睡飽、而且讀的時數是我所能忍受的,所以不會積累慢性疲勞;因為我會和學伴(男友)一起討論遇到的瓶頸,互相交流應對方法,比較不會慌亂、更快找到對的方向。

準備國考期間心態一定會起起伏伏,我認為覺察到自己的焦慮很重要,除了學伴與家人,我不曾和同學聊過我的考古成績,因為彼此之間正需要度過的分數關卡不同、強項科目也不同,唯一的共同話題只有「為什麼總是讀了又忘,哈哈」,我覺得朋友和學伴還是有差,可以留意一下和別人聊成績話題之後是更有壓力還是覺得自己不孤單,如果待在一起只會暗自比較成績,擔憂自己的不足,那實在是沒什麼幫助,而如果每次分享都會讓你的朋友們跟著緊張,也許你該少講一點,因為準備國考時心態的穩定是非常重要的。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