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揚:主義界的浪子們—— 讀《阿拉伯的勞倫斯》
在IS的政治(宗教)神話中,他們的首領是傳說中政教合一的「哈里發」,是整個伊斯蘭世界至高無上的領袖,將率領全球穆斯林向邪惡的西方異教徒發動「聖戰」。
但《阿拉伯的勞倫斯》卻凶殘的戳破了ISIS的神話世界。在書中的一戰時代,奧斯曼帝國(繁中譯鄂圖曼)的蘇丹,也是伊斯蘭世界的哈里發,號召全天下的穆斯林對協約國發動「聖戰」。
但讓聖戰者們沒有想到的是,阿拉伯人不僅對「聖戰」沒有響應,之後居然在一個英國小人物的「煽動」之下,成為了背叛了聖戰大業的「阿獨分子」,對穆斯林祖國反戈相向。這就是著名的「阿拉伯的勞倫斯」的故事。
一位土耳其作家對這個背叛劇本的形容是:「泛伊斯蘭主義在阿拉伯的沙漠中斷了氣。」
偉大的凱末爾在1924年廢除了哈里發制度,我們當然可以說作為世俗主義者的他缺乏宗教熱情,但或許更現實的原因是,既然哈里發理論上號令全體穆斯林的權威在鬧劇般的聖戰中已然破產,那麼還要這具政教合一的僵屍何用。
這個故事與ISIS相關的致命信息是,從來就不存在什麼全體伊斯蘭世界「團結」起來,對抗基督教世界的迷夢;也從不存在哈里發作為伊斯蘭世界共主,發動一呼百應的聖戰神話。
在民族、國家等等現實利益面前,「普世」的宗教感情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神聖靠譜,所謂「文明的衝突」在前現代也並無太多話語權。
當16世紀的奧斯曼帝國與基督教國家在地中海進行所謂的宗教戰爭時,奧斯曼在東方正與波斯的薩法維帝國進行著可能更為血腥的「伊斯蘭內戰」。當然,基督教一方的聖戰熱情也是極度可疑的,英國和法國對基督教兄弟西班牙的仇恨程度可能要遠大於奧斯曼。
很多年以後,「基奸」英法又在奧斯曼與俄羅斯的克里米亞戰爭中,「可恥」的站在了穆斯林的一邊。
在奧斯曼帝國出世之前,基督教世界的「十字軍東徵」可能更具備宗教戰爭的要素。不過,對「十字軍」最熱忱的是教皇本人和那些底層狂熱者,卻一定不包括顧左右而言他的基督教大國們。因此,歷史往往更傾向於將十字軍看作雄赳赳氣昂昂的志願軍,而不是「聯合國軍」。
在現實利益面前,除了作為背景板的宗教之外,據說你死我活的「主義」之爭也時常變得溫柔敦厚。
「光榮革命」之後,最早確立君主立憲的英國在上百年的時間里,都是歐洲的「制度異類」。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後,法國在政治體制上實現了向英國的「靠攏」,然而,這兩個主義契合的革命同志非但未結成「反君主專制同盟」,向舊歐洲宣戰,英國反而成了反法同盟的頭號積極分子。
翻臉的原因是如此的不文藝,僅僅出於英國保持歐陸勢力均衡的傳統國策,說的更明白點,就是國家利益。
發明瞭「永恆利益」名言的英國人的確是利益界的常客。蘇德戰爭爆發當天,一生以頑固反共立場聞名的邱吉爾第一時間站出來力挺蘇聯,而後一手組建了超越主義的「抗德統一戰線」。邱吉爾私下裡的說法彰顯了他在主義問題上又多麼不嚴肅,「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獄,我也會在下院為惡魔說幾句好話」。
邱吉爾終究不忘初心,二戰剛結束幾個月,便針對蘇聯發表了「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序幕。
當然,被邱吉爾始亂終棄的蘇聯也是主義界的浪子。二戰前,蘇聯不斷在各種場合袒露著與法西斯主義的氣場不合,而希特勒從《我的奮鬥》開始也誠實的訴說著與共產主義的不共戴天。但涮了全世界的是,蘇德在二戰前夜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後還一起瓜分了波蘭。
而原因呢,當然不是由恨生愛的反轉劇情,只是因為,蘇聯想坐山觀虎鬥,德國不想兩線作戰。
按理說,最不應該講國家利益的就是蘇聯。蘇聯最正統的世界觀應是超越民族國家的「國際主義」。但在現實中,蘇聯卻始終糾結於「國家」與「國際」中不能自拔,為「國家」所困。
比如,我黨作為「共產國際」下的一個支部,蘇聯自然是百般呵護,國際主義的感情沒少泛濫。但在日軍侵華之後,蘇聯在援華時卻將重點放在了國民黨,反倒相對忽視了我黨。
有一點原因至少是明確的。蘇聯必須全力應付德國,需要中國在東方牽制住日本。而問題是,我黨當時的力量在短期內不堪此任,蘇聯只能寄希望於國民政府,故有厚此薄彼之說。
數十年之後,中蘇兩黨交惡,中國也「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蘇聯,中美這兩個主義上的格格不入者在尼克松訪華之後走到了一起。
一直到今天,我們視野所及的是,全世界無產者並沒有如經典所述的聯合起來,看到的卻是跨國資本間愛得難捨難分。
好吧。
圖書信息:
《阿拉伯的勞倫斯》
作者:[美] 斯科特·安德森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副標題:戰爭、謊言、帝國愚行與現代中東的形成
原作名:Lawrence in Arabia: War, Deceit, Imperial Folly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Middle East
譯者:陸大鵬
出版年:2014-9-1
頁數:672
定價:72.00元
裝幀:精裝
叢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甲骨文
ISBN:9787509759233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