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四地公投:民心何在
注:首发在百家号。
俄国控制的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在最近举行了公投,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不必多说了。此举的法理自然荒诞,但要紧的问题是:四地的居民在多大程度上真的心向俄罗斯?如果答案对俄罗斯有利,那么普京也许可以指望当乌克兰人反攻之时,四地被动员起来的民众或许能有哀兵之态。
事到如今,我们都知道,乌克兰东西两部在过去确实有历史和族群上的分野,东部较亲俄,西部较亲欧。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乌克兰政治上的分裂就是由社会上的这种分裂所导致的。但这种分裂是不是已经到了东部人民决意与乌克兰决裂的地步呢?战争本身又会如何影响他们的认同?
很显然我们现在极不可能在枪口下去找寻答案。幸好,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之前,有学术机构和学者已经在乌克兰东部做了一些相关调查,可以稍作线索以资推测。
在2014年4月的一次民意调查中,当人们被问道,“你是否支持你的州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时?”,乌克兰南部和东部地区的8个州中,只有15%的居民说“是”(有70%的人表示反对)。当时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分别有27%和30%的受访者支持脱离乌克兰,比其他州高出约两倍,但还是有一半以上的人不支持这样做。原因很简单,这些地方与基辅虽有冲突,但一位学者在描述这些政争的时候说,“这或许是场内部冲突,但不是内战”。简而言之,乌克兰东部和西部确有隔阂,但还不至于到全面兵戎相见的份上,东部诸州居民整体上也没有决绝到要离国他去。
当然,一场漫长的冲突或者内战可以改变人们的想法,极化某个社群,让他们另作他想。自2014年开始的乌克兰东部武装冲突会不会已经将某种政治不满变成了族群内战和屠杀了呢?如果这是真的,东乌克兰的人们在恐惧、愤怒和报复欲的影响下完全可能抛弃原有的乌克兰国家认同,投向他方。
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吗?
柏林东欧与国际研究中心(ZOiS)分别在2016年和2019年在卢甘斯克、顿涅茨克做了两次大规模民意调查,而这两次调查的结果具有异乎寻常的稳定性。以下是我们从这两次调查中知道的东西:
1, 在俄国控制的卢甘斯克和顿涅斯克地区,约有三分之二的人的母语是俄语,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是双语使用者。相比之下,在乌克兰政府控制的地区,约一半的人的母语是俄语,16%的人的母语是乌克兰语,剩下三分之一则是双语使用者。由此可知,俄语人口在该两地区确实是主流,同时该两区也存在大量双语使用者。
2, 当问及这两个地区人民的首要身份认同时,下图是2019年调查在俄控地区的问询结果。
我们能看到这俄控地区居民的认同稍显混乱。即使我们把所有认同为俄罗斯人或俄国公民的选项数据加在一起,也不过只有21.8%。在乌克兰族裔、国家与俄罗斯族裔、国家之间取中立态度的人有27.6%。两边谁也不选,认为自己首先是地方人的人有29.4%。由此可知,不管如何,一心只向俄国的人应该只是少数。
3, 在对未来的政治期许上,结果是这样的:
在2019年,俄控两地居民的未来期许明显有分裂,多一半(54.5%)的人觉得应该留在乌克兰(有或没有特殊地位),少一半(45.5%)的人觉得应该并入俄罗斯(有或没有特殊地位)。由于从2016年到2019年的数据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太大的变化,说明漫长的武装冲突并没有对这一期许有太大影响。
4,在乌克兰控制的顿巴斯地区,数据都要比俄控地区来的对乌克兰有利,此处就不赘述了。
从上面这些数据来看,我们能得出几个结论:一,自2014年开始长达8年的武装冲突恐怕并没有陷两地居民于水火之中,也没有演化出种族仇杀,不然选择俄罗斯人身份认同的人一定会大大增加;二,冲突中的主要参与者都未能提供任何对民众有吸引力的东西。但在另一方面,它也意味着在民众间的对立是灵活性的,而不是像在世界上很多地区一样存在根深蒂固的、基于族群身份的对抗关系;三,尽管武装冲突本身确实减少了本地民众的乌克兰国家认同,但就两地民众心向俄罗斯民族主义和俄国的程度而言,无论是分离主义者,还是俄国政府的宣传,都是大大夸大了的;四,这两个地方或许跟乌克兰西部相比,确实存在较大的认同和政治分歧,但是它们内部的分歧已足够大,使这两个地方不太可能主动出现万众一心的分离主义运动;
我们现在可以稍稍得出一个推论了:既然乌克兰东部诸州的居民过去同基辅并不是彻底离心离德,既然自2014年开始的内部武装冲突也没有演化成族群内战和仇杀,从而大幅改变本地人民的认同(虽然ZOiS的调查是在2019年进行的,但2019年以后泽连斯基上台后执行的是一条东西妥协、缓和政策,恐怕也不会加剧形势)。那么9月27日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地区入俄公投的数据——顿涅茨克99.23%,卢甘斯克98.42%,扎波罗热93.11%,赫尔松87.05%——就不大可能是本地人民真实意愿的表现。
我们可以稍稍再猜测一二:既然这些数据并非民意体现,那么当乌克兰军队反攻回四地时,如果再伴以相当的政治解决方案(比如允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将来能有某种政治特殊地位),这些地方的人民恐怕是没有那种同仇敌忾保卫乡土的想法的,从而也不会给俄罗斯军队提供支援与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Haran, Olexiy, Maksym Yakovlyev, and Maria Zolkina. "Identity, war, and peace: public attitudes in the Ukraine-controlled Donbas."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60.6 (2019): 684-708.
Wilson, Andrew. "The Donbas in 2014: Explaining civil conflict perhaps, but not civil war." Europe-Asia Studies 68.4 (2016): 631-652.
Sasse, Gwendolyn, and Alice Lackner. Attitudes and Identities across the Donbas Front Line: What Has Changed from 2016 to 2019?. Zentrum für Osteuropa-und internationale Studien (ZOiS), 2019.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