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Leo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遵从内心还是遵从社会规范

Leon
·

所谓人性之善恶的讨论,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古代不同思想家提出的人性论大多甚至绝对是时代背景的产物,是“名教”的构成部分。 朱熹和王阳明所追求的“内圣外王”,实为他们二人的思想武器,即使存在哲学上的思辨过程,但是对人性的讨论还是一种道德观的说明或者一种工具解释。更确切地说,朱熹和王阳明追求得是自我修养,他们的目标是为帝王服务。 到了明清时代,理学被皇家所利用,“教化”民众,将威权主义放大到了极致。 或者,通过上面的线索,从思想史的角度,可以发掘出中国古代历史的本质是什么。 每个时代,都有一条主线。

那么人性到底为善还是为恶? 或许我们该求助伦理学,哲学的分支之一。 其实,写到这里,内心涌出了一股悲凉之意。 因为我不懂哲学,还是停留在意识形态这个层面。 好在,我了解且意识到了 ”名教“在生活中的作用,也没有完全被”官方意识形态“所支配。

在今天,名教就是以马列思想为核心,糅杂一部分传统文化,而呈现出的一系列价值体系, 并用这套价值体系对人们的教育。

以下是摘录自“Polictical Ideology: Their Origins and Impact”:

1.哲学通常是深奥的,它“试图穿透人类存在的表层,探究生命本身的底蕴”,而意识形态是简单的、浅薄的,它“通常以非常简单的话语来解释这个世界,且无意于尝试处理人类所面对的众多而繁复可

能变因”。

2.哲学可能是整个社会的行动指南,但也可能“是单一个体所信服的主张”,“哲学无须诉诸庞大的群众”。相反,“意识形态则以广大的人群而非个体作为诉求的对象”。

3.哲学倾向于引发自省,而意识形态则解释世界,并要求人们采取明确的行动(来改善他们的生活)。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