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偏見,讓你的人生不設限
6月12日,《乘風破浪的姐姐》開播,聚集了30位30+的演藝圈女性選拔女團,至今已經近2個月時間。但姐姐們的熱度一直沒退,輕輕鬆松佔據微博熱搜、各大門戶網站新聞。
7月17日,電視劇《三十而已》上線,劇中三位正當30歲的女性故事,引發大眾火熱討論。
這兩個影視作品,把公眾的視線聚焦在30+女性身上。以前,主流價值觀認為到了30歲的女性,就應該追求安安穩穩的生活,結婚生子再配上輕鬆的工作,人生就圓滿了。如今,這一主流價值觀受到挑戰,不同的聲音此起彼伏,30+女性不再願意乖乖地被傳統觀念定義。
01 跟不上時代的偏見
其實,30+女性並非唯獨一個被定義的群體。主流價值觀最愛給不同的人群貼標籤,樹立刻板印象,希望把所有的人都套在模子裏,成為統一出產的標準產品。
根據刻板印象,我們有了性別偏見、種族偏見、年齡偏見、職業偏見……這些偏見由我們的童年開始,就通過傳媒、家庭和學校教育、書籍等多種途徑烙刻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因此,就算一個再注重獨立思考的人,也或多或少受這些偏見的影響,不自覺地以這些刻板印象要求自己或身邊的人。
關於偏見,有一個很有名的檢驗故事。話說,有一對父子出了交通意外,父親當場去世,兒子被送進了手術室。醫院的主任醫生趕到手術室,看到病人後驚呼:“這是我兒子!”——這是怎麼回事?
如果你不是馬上反應過來,推測出這位醫生是病人母親的話,說明你潛意識裏沒有把女性和醫生這個職業聯繫起來。
自從200多年前的婦女解放運動以來,全世界的女性已經陸陸續續邁入職場,遍佈律師、醫生、教師、企業主等各大職業。但還是有不少人潛意識裏,依舊殘留著傳統印記,把女性與相夫教子的刻板印象畫上等號。
除了性別偏見,種族偏見也是社會之殤。1863年,林肯發表解放宣言,讓黑人擺脫奴隸身份獲得自由。1950年代起,黑人平權運動逐步開展,但直至70年後的2020年,還是有黑人因為偏見而無辜喪命。
2020年5月25日,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因美國白人員警暴力執法慘死,引起了全美範圍內的抗議活動。活動的標語“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觸目驚心。
儘管經濟、思想、文明一直都隨著時間進步發展,但落後的偏見和歧視一直都在。
如今科技發展,壽命延長,即使是80多歲的老人只要保養得宜也可以身體康健,但還是有人依舊覺得老了一定會是疾病纏身無法生活自理,對獨居老人報以自以為是的同情。互聯網社會資訊發達,賺取資金的途徑豐富,但還是有人把安穩的工作和幸福的生活劃上等號,對用其他途徑謀生的人指指點點……
這些跟不上時代的傳統偏見不可能瞬間消失,只能隨著歷史進程慢慢褪色。
02 拋開偏見,發現個體
探討偏見與歧視的影視作品,每年層出不窮。《乘風破浪的姐姐》和《三十而已》希望撕去女性身上的刻板標籤,重新定義30+的女性。
但在我看來,30+女性根本無需再被定義,就像其他群體也無需刻意定義一樣。這是一個撥開集體迷霧,重新認識個人的年代。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裏,我看到獨立自主的萬茜、了蜜汁自信的張雨綺、不斷突破極限的女王寧靜、積極進取一臉野心的藍盈瑩、溫柔可人的白冰、颯到讓人尖叫的鄭希怡……
她們雖然同是30+女性,但卻是截然不同的多彩個體,她們身上的獨特性比起共性更加迷人。
每個人帶著不同基因降生到這個世界,經過20多年的摸索,接受了不同環境、教育、人際關係的洗禮,早就成為獨一無二的個體。這樣絢麗多彩的個體,如果受限於傳統價值的定義,綁手綁腳,不能自由暢快地做自己,豈不是太可惜了嗎?
那個穿著統一衣服、擁有統一思想的年代早就一去不復返了。現在,是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每個人,只要不妨礙他人的自由,就可以不被限制地實現自己的自由。
每個不設限的人,都是一個大寶藏。在漫漫人生中,與各式各樣性格迥異、經歷有著天壤之別的人遇見、相處、再分別,是人生最有趣的事之一。
最後,借用港劇《天與地》的一句話,作為文章的結尾,希望我們的世界終有一天能夠消除偏見,擁有真正的和諧——“和諧,不是一百個人發出同一種聲音,而是一百個人發出一百種不同的聲音,而他們同時尊重彼此。”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