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收入系列>基本收入是「不勞而獲」嗎?

寓森
·
·
IPFS
·

感謝網友@阿宗對於我之前寫的,關於「基本收入」的文章所提出的疑問。我認為他所想的,正是多數人心理上無法接受的部份,我試著盡我所知去回答。

基本收入不用工作就獲得,是不是太小看臺灣窮人思維了,對等交換都不用付出,只會壓垮財政而已。

確實,不管是表面上或是實際上,「基本收入」都是不用勞動就可以獲得。但是「基本收入」原本的精神就不是要獎勵你勞動而給的,它是基於一種「國家契約」的概念,國家為了保障國民基本的生存權,給予你一定的金額來維持你生存所需。如果「不勞而獲」是不被允許的,那所有現存的福利與救助體系也同樣失去了正當性。而選擇「基本收入」而不是「福利救助」的最大原因是,它更有效率,且避開了「標籤化」與「貧窮陷阱」。

我不太清楚所謂的「窮人思維」是指什麼?我認知到的的窮人多數並不是不願意勞動而變窮,而是缺少一個可以勞動的「機會」才變得貧窮。未來勞動的機會因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會變得越來越少,窮人會越來越多,這不是光鼓勵大家勞動就可以解決的。

接下來考慮一下「勞動」與「所得」的關係,「所得」可以大致分為「勞動所得」與「資本所得」。「勞動所得」就是你真的工作了所得到的報酬,「資本所得」就是你原本已經有的金錢或是資產(土地、房屋、繼承遺產、著作權等等),在現行經濟體制下,不需要勞動就能獲得報酬。在某種角度上來看,「資本所得」其實更接近於「不勞而獲」,但我們卻覺得那是「正當」的。

因此我們不能基於「不勞而獲」的概念來反對「基本收入」,因為社會上有更多其他的「不勞而獲」。

發放「基本收入」當然是財政上的一大負擔,勢必要通過加稅來因應。目前多數的「基本收入」制度所建議的稅收來源,主要是針對「資本所得」來課稅,而非「勞動所得」。目前的稅收制度反而更多是對「勞動所得」課稅,而非「資本所得」,這形成了嚴重的分配不均,「基本收入」正是要去改善這樣分配不均的現象。「基本收入」其實更像是「稅制改革」,而非增加「財政負擔」。

當然,稅制改革勢必會影響經濟發展的運作,很多情況還未知,需要更多的思考與實驗。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失業率持續上升,必然會出現消費緊縮,進而造成經濟蕭條,這對於經濟發展的衝擊更大。畢竟生產是為了消費,如果沒有消費,生產就沒意義了。這也是為何很多大型企業及資本家會公開贊成「基本收入」制度,因為經濟蕭條是更大的問題。過往台灣曾經以發放「消費卷」來刺激經濟發展,當時起了一定的效果。基本收入也有類似的效果,而且是穩定公平的發放,整體而言對於經濟應該是正面的。

有開過開中小企業公司,請到冗員就能感受給基本月薪按勞基法,真的是壓垮小公司的最大原因。

我想,不能直接以公司的經營來類比國家的經營吧!畢竟兩者的目標差異很大。公司是為了獲利,國家應該是如何照顧好國民。

「基本月薪」指的應該是基本工資,我也認為「基本工資」確實存在很多問題,造成企業經營上的困難。但奇妙的是,「基本收入」恰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實施了基本收入,就不太需要再有「基本工資」的限制了!因為「基本工資」本就是為了保障最低生活水準,有了基本收入後,雇主與勞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來訂定勞動報酬;因為勞工有了更大的工作自由,企業有他們各自的需求,這樣更能夠在自由經濟制度下去決定勞動條件,是雙方都互利的的情況。不想工作的人,不用做著不喜歡的工作而變成「冗員」,而老闆可以得到更想要做這份工作的員工,不是兩全其美嗎?

在台灣的投資環境已經很親民了,多去瞭解瞭解吧。

或許吧!但是很多企業是以低工資壓榨勞力來獲利,用很多的避稅方式來逃避「資本所得」,我覺得這是很不健康的經營方式,無法長久經營;不僅違反社會正義,對於經濟反而是不利的。

每個人都想自由工作與開心工作,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達到這階段,因為都跟個人財務有關係,

基本收入的精神就是,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不用靠出生在夠好的家庭,才能有自由工作的機會。

該探討的是,現在再不教小孩正確存款並投資理財觀念,一直靠勞力賺取收入,再這樣通貨膨漲下去,自己的小孩,還看得到未來嗎?

這樣的方式不就是在鼓勵大家用「資本所得」來取代「勞動所得」,正好強化「不勞而獲」的觀念嗎?

以上是我對於基本收入質疑的回答,歡迎大家盡量討論與質疑!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寓森精神科醫師,喜歡思考與寫作,愛好騎單車;主要關注「自戀」與「無條件基本收入」的主題。目前沉浸在「拉康」中,正在關注 i 世代一題... 個人臉書專頁「納西斯花園」,個人網站 lincalvino.me 「自戀筆記」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