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關注-在日常中尋找本質:南韓藝術家金施矸(Kim Xi An김시안)

許卡
·
·
IPFS
·
五月的本週關注,將介紹南韓新銳畫家金施矸 Kim Xi An,近年相繼被國際間具重要地位的畫廊及美術館邀約合作展覽,在畫壇活躍。此週報單元以倫敦為中心擴散並與各地連結,將持續介紹各位新銳藝術家以及值得關注的展覽。
Painting by 金施矸 Kim Xi An.

出生於1992年並居住及創作於南韓, 金施矸的繪畫表現出了工業及科技產物下的質感,藉由塑膠般的材質重塑我們日常所認知的物件。畢業於中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及中央美術學院,不時在她的作品中看見濃厚的東方氣息與生活經驗的融合,描繪的瓷器與靜物雖無明確指稱對象,但形狀的設計不但令人聯想到古代文物,配色也呈現靜謐而沉靜的美感,與東方哲學有相當大的相關性;例如在構圖中除了靜物的擺放,近年也以橫向的山水畫多點透視的方法去構思,讓她的作品成為具有現代特徵與傳統元素的結合。她將她日常偶然遇見的事物當作主題,將人們熟悉的事物藉由改變質感及形狀去重構,「……這種讓熟悉的事物變得陌生的過程,給人一種重建、重建世界的錯覺。」塑膠及透明的質地似乎給人一種假象,但其卻是能存在於世上幾進百年才得以分解的一項物品,金施矸使用這樣的譬喻去描述她對於表面的理解,也用她主題裡常見的動物形象當作象徵的手法,「在(古代)中國,鳥類和鹿經常被比作人類,但由於社會禁忌,許多藝術家透過這些動物來表達個人情感。 我喜歡這種比喻的方式。」

靜物301,2024,壓克力、帆布,117cm x 91cm,金施矸 Kim Xi An

在她的作品裡,山水似乎以另一種形式被安排,植物在畫面中擔任著完善視覺平衡的角色,它可以是點綴或佈景,或站立或垂掛,各司其職;模糊而靜止的畫面卻隱約有著明確的故事線,她透過縝密的物件安排去敘述「關係」,將各個物體的距離及擺放作為精細而具敘事功能的舞台配置,與她的論述有著緊密的關聯,例如噴泉、蓮蓬頭本身有著產出水的功用,而浴簾則是有著阻擋水的功能-這些物品在她的脈絡中被轉化成描述特定邏輯及訊息的代表物,她使所有物件有著專屬於自己的功能並操縱他們,進而成為她的視覺語言。靜物擁有著客觀的特質,金施矸並不追求物體的真實性,而是在變造的過程中探究人類生命過程中的型態轉變,排除日常生活中容易使我們建立熟悉感的一切因素,藉此窺探其本能,只關注本質。描繪「身外之物」的意義似乎在於,藉由對物質性的關注去認識內在;當我們身處於物質世界,靈魂最純粹的存在形式或許也只能透過表面一瞥,卻為樂趣所在。

「以靜物形式再現的物體和生物感覺不到任何溫度,但最重要的是,它們揭示了一種客觀、簡單、有時甚至是坦率的形式。 這樣,畫布上的一切都存在於藝術家最理想的虛無狀態中,現實即意識形態的複雜性消失了,逃離了現實,創造了一種金施矸特有的烏托邦。」

-Art OnO

◾ Artist Spotlight: Xi’an Kim, BOOOOOOOM https://www.booooooom.com/2024/03/11/artist-spotlight-xian-kim/

◾ Kim Xian, Art OnO  https://art-ono.com/gallery-artist/kim-xian/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