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WencheWu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看韓劇聊韓國】《我們,愛過嗎》:當校園成為戰場,韓國的「反霸凌」戰爭

WencheWu
·
·

JTBC最新水木劇《我們,愛過嗎》,由「懵智」宋智孝主演,還找來曾經演出《請回答 1994》的孫浩俊同場飆戲。然而,或許是因為劇情缺乏亮點,導致收視率總是在2%左右徘徊,就連筆者也正在猶豫是否要繼續追下去。不過儘管劇情老套,其中關於「校園霸凌」的內容,卻抓住了筆者的目光。

JTBC最新水木劇《我們,愛過嗎》,由宋智孝主演,在劇情進展的同時,也提到韓國根深柢固的「校園霸凌」議題。圖片取自JTBC官網

韓國社會開始認真重視「校園霸凌」,最初的起始點大概可以追溯到1995年,而14年前震驚全韓的「釜山開成中學暴行致死事件」(개성중학교 폭행 치사 사건 )更是引發輿論關注。今天的「看韓劇聊韓國」,就要來聊聊這段歷史,以及校園霸凌如何隨著時代「演化」,而韓國政府又是如何嘗試阻止國家的幼苗互相傷害。

註:相較於「霸凌」,韓國通常以「學校暴力」(학교폭력,或簡稱학폭)來指稱類似事件,為了方便理解,本文將以台灣人較習慣的「校園霸凌」一詞進行描述。

真相眾說紛紜 釜山開成中學霸凌致死案

校園霸凌的恐怖,往往在於給予被害者的身心折磨,不只留下陰影,甚至可能使其走上絕路。然而,2005年發生的開成中學事件,卻是直接導致被害者當場死亡,甚至被稱為「最駭人的校園殺人事件。」

根據SBS節目《想知道真相》(그것이 알고 싶다,1992~現今)播出內容,加害者A與被害者B原本正在一起看書,因為對於翻書的速度意見不一,導致兩人發生口角。由於A本身擅長逞兇鬥狠,是附近學校中的打架王,不只在打鬥中佔了上風,甚至在B昏倒後還用腳踹對方的腹部及頭部,導致B頭破血流、肝臟三分之二破裂,最後送醫不治。

釜山「開成中學霸凌致死事件」加害者A,當年在事發後於自己的個人頁面上留下「殺人也是好的經驗,感謝(發生這件事)讓我好像能夠贏過所有人,反正就法律上來說,這也不算殺人」等字句,引發網友撻伐。

然而這樣的「真相」,卻在網路上出現另一種版本。在這個版本中,A同樣是打架能手,不過 事情的起因,卻變成兩人在走廊發生輕微碰撞,引發A不滿出手「教訓」B,導致對方死亡。此外,原本去醫院車程只要1分鐘,卻花了20分鐘,加上當時韓國主要搜尋網站Naver,疑似積極掩蓋本事件,種種不合理的狀況,也讓各種陰謀論四起。

不只「霸凌致死」與繪聲繪影的陰謀論造成熱議,加害者在自己的個人頁面上留下「殺人也是好的經驗⋯⋯反正就法律上來說,這也不算殺人」,缺乏悔意的字句,更引發網友們群起圍攻。然而,由於加害者未成年,雖然被判處2年6個月的有期徒刑,最後卻依然按照《少年法》進行保護處分,某種程度上幾乎是沒有接受處罰,逍遙於法網之外。

雖然事後為被害者設立悼念碑,但駭人聽聞「開成中學」事件,卻沒有為校園暴力劃下句點。此後,霸凌事件依舊在韓國各級校園中肆虐,如今甚至因為智慧型手機、通訊軟體的出現,演化出各種不同的「新型態」霸凌。

逐年增加的校園霸凌 年紀越小越嚴重

2017年,可以說是韓國校園霸凌事件的高峰,光是引發媒體關注的就包含「清涼里女中學生施暴事件」(2017.03)、「崇義國小集體霸凌事件」(2017.06)、「江陵女高中生施暴」(2017.07)、「釜山女高中生集體施暴」(2017.09)以及「天安女中學生施暴事件」(2017.09)。其中釜山事件更因為被害者傷勢嚴重,引發韓國社會關注。

於此同時,校園霸凌的情況,甚至出現「年紀越小,情況越普遍」的現象。根據韓國教育部調查,韓國國小學生曾經遭受霸凌的比例,從2017年的2.1%、2018的2.8%,到2019年已經達到3.6%。而在所有霸凌形態中,最常見的是言語暴力(35.6%)、排擠(23.2%)、勒索(15.1%)。

根據調查,校園霸凌以國小最為嚴重,影片為2017年發生的「崇義國小集體霸凌事件」相關報導。

隨著智慧型手機逐漸普及,透過網路折磨對方、聊天群組上的排擠,甚至是流傳不雅照片等,各種新型態霸凌也紛紛出現。2019年12月,甚至還曾經因為一份「炸雞訂單」,爆出加害者冒用被害者身份,惡意訂購餐點的事件,引發社會譁然。

當孩子在學校不再安全,重視教育的韓國家長們更是焦急,此刻卻讓某些人發現「商機」,開始做起「以暴制暴」的生意。

私刑正義:「以暴制暴」的校園暴力解決師

「只要50萬,叔叔就幫忙教訓同學。」看似收取保護費的內容,卻讓許多家長趨之若鶩。除了2週700萬韓幣(約新台幣20萬元)的「叔叔方案」,還有「蒐證方案」與「家長方案」。 除了可以做到類似狗仔記者到場攝影蒐證,還能直接找到加害者父母職場進行脅迫,依照不同的服務,價碼也不盡相同。

MBC報導,因為校園霸凌嚴重,反而讓某些特定人士發現商機,做起「以暴制暴」的生意。

根據韓國教育部統計資料,校園霸凌事件審議件數,從2017年的1萬7749件,在短短四年內就成長到3萬1240件,也不難理解看似荒唐的解決方案,為何會成為許多家長趨之若鶩的解方。

眼看校園霸凌情況嚴重,部分家長甚至選擇以「私刑」解決,難道韓國政府真的如此毫無作為?

有錢無罪? 學暴委難解家長疑慮

早在1995年,校園霸凌就已經成為公共議題,並在2003年由國會通過《學校暴力預防與對策相關法》(학교폭력예방 및 대책에 관한 법률),於隔年7月底正式施行。依據此法,各級學校必須在校園暴力發生時,召開「學校暴力對策自治委員會」(학교폭력대책자치위원회,以下簡稱學暴委)調解紛爭。2011年法案修訂,只要發生暴力衝突,學校就必須召開學暴委處理,硬性規定召開的條件,也增加了學暴委制度的能動性。

學暴委由各校老師、家長、及各界專家等,總共五至十人組成,主要業務包含調查事件、審議及協調紛爭;而為求公正性,加害者與被害者的父母、親友,都必須被排除在成員之外。若加害者確定必須受到處罰,未來也將記錄在個人檔案紀錄中。

然而,這樣的設計,在重視升學的韓國社會,卻引來家長反彈,擔心紀錄成為學生的「人生污點」。此外,2011年爆發的「崇義國小集體霸凌事件」,雖然有明確施暴情況,卻疑似因為有權貴與藝人子女涉案,最後草草處置,也讓學暴委背上「有錢/權無罪」的罵名。

而根據《中央日報》2019年7月的報導,許多家長不滿學暴委判決提起無效訴訟,而在報導前一年內(2018.07~2019.07)的翻案竟然比例高達4成(116件翻案47件),翻案原因包含委員會組成違反規定、事件本身無法視為校園暴力,以及懲戒過當,在在都讓學暴委的專業性受到質疑。

不只近兩年翻案率高,根據JTBC報導,2013~2017年間,因為不滿學暴委判決,而提請行政訴訟的案件約有近三成會翻案。

由於學暴委的召開過於頻繁(如前所述,任何雞毛蒜皮的事,只要牽涉到暴力,就必須召開),韓國國會在2019年3月修正法案,讓各級學校的校方「能夠自行處理較輕微的案件」、「部分處分將不登載於記錄中」,並且降低家長參與學暴委的比重,企圖提升專業性。但此舉不只引發家長們不滿,所謂「輕微」的界線模糊,更被質疑校方可能隱蔽,或是草率結案,靠公權力解決校園霸凌的這條路,也看似更加坎坷。

2017年的電影《蚯蚓》(지렁이),以「校園霸凌」為主題,內容描述弱勢的女主角家庭如何因為各種欺凌而走向毀滅。圖片取自IMDb

廢除「少年法」?恃強凌弱才是根本問題

不只《我們,愛過嗎》,包含《梨泰院Class》、《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甚至是更早的《Who Are You - 學校2015》等,「校園霸凌」早就是韓劇中的老梗題材。2017年的電影《蚯蚓》(지렁이),更是以其為主題,描述校園霸凌如何與社會聯手,毀掉一個家庭。縱使政府制定相關規範,設計出「學暴委」機制,但諷刺的是我們總在韓劇中,看到協調無用、弱者遭欺凌,最後只能私刑報復的場面。

為了讓加害者受到懲罰,韓國社會曾在2017年發起「廢除少年法」請願,雖然總統文在寅曾經親自回覆將商討備案,至今卻仍舊因為意見分歧、止步不前。然而比起「讓青少年能夠被處罰」,了解未成年人施暴的動機與原因,並改善社會恃強凌弱的風氣,或許才是導正霸凌歪風的正確道路。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