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百寶袋

KAI的生活觀察
·
·
IPFS
·
透過經驗的傳承與文字的描述,才逐漸打造出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百寶袋

不論是親身經驗或透過言語的傳遞都可能提煉成為我們生活中的百寶袋,而透過文字或影像的傳播與紀錄,則讓這些百寶袋中的道具更加具現的流傳下去。

如何蒐集百寶袋的道具

從小我們從觀察父母的生活型態與觀念來得到第一件道具,可能叫做是非觀或個性,不論是處事圓滑、力量為王等,這些不論是正負面的道具,但都源於我們自己的歸納取得。

而到了學生時期,我們亦是從同儕中拿到我們的之後出社會所可能用到的道具,如何與他人相處、面臨困難時的選擇,都是我們透過觀察他人行為並自行總結經驗後所得到的寶貴道具,如當發現每次提出問題的人總是會被師長責罵,漸漸可能你具現化的道具就會是聽從指揮不隨意發言,但這也只是你的總結,他人可能反而具現化的道具是發表己見,能獲得關注或意念通達等。

然而除了生活中的經驗,我們更多獲得道具的地方則來自於文字與影像的傳播,不論是課本、自傳或是小說動漫等,我們從中得到的可能比現實更多,畢竟這些書籍都是其他人透過長時間才提煉具現化的道具實體,令我們不必重走一次即可獲得有效可使用的道具,小到好幾年的專精研究所提利出的論文,大到一生經歷總結的自傳,都可以讓我們快速的從中獲得可能的道具。

科技所帶來的道具快速成型

一道食譜以往只能透過學徒慢慢跟師傅學,透過幾年的時間累積,最終出師成為自己所擁有的道具,然而現在透過食譜書或者教學影片僅僅幾小時即可端出味道不錯的菜餚。

然而百寶袋太多道具,卻也讓我們無所適從,不論是掏錯道具,或者道具向性衝突,都是在現在這時代需要面臨的問題。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KAI的生活觀察佛系寫作,純粹分享 歡迎贊助 https://liker.land/a1114992/civic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工業製程#02】排版

【工業製程#01】拆圖

【紀錄生活#2】烘爐地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