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错误引导"文革"反思

Chang Ping
·
·
IPFS

首帖:不可以先进来看看吗?

好像一定要写满200字?那么我先摘录一段旧文,正要在一个群里讨论的话题:

尽管没有直接提到"文革",但是不言而喻地,4。。。2。。6。。社论的整个基调都建立在中共的"文革"叙事之上。"得来不易"就是指好不容易结束了"文革",那个被中共官方定义为"动乱"的"十年浩劫"。

1981年在邓小平主导下制定、至今得到中国社会普遍称颂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文革"被描述成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尽管十分严重,但它"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 "。犯错误的原因,不是国家权力过分集中于一党,而是"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

在这个"决议"定调之后,中国文学和影视作品出现了热闹一时的"文革"反思,着重点在于呈现红旗招展的街头游行,或者像代表电影《芙蓉镇》结尾时的"运动啦"恐吓。其他若干"文革"现象也被总结出来:大字报、红卫兵、个人崇拜、上纲上线……

"决定"错误引导"文革"反思

"决定"主导之下的"反思",不仅回避了"文革"的真正原因,而且对反思进行了错误的引导,把结果当作原因。比如,个人崇拜是权力失衡之后的一个结果,而且是一个必然结果。如果不反思权力结构,而仅仅把个人崇拜当作领导人的性格偏好,那么这种反思形同虚设。低调务实的邓。。得到的个人崇拜,并不比个性乖张的毛泽东逊色多少,因此他才能轻而易举地将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Z.。撇在一边,下令以坦克和机枪对付和平的示威学生。

"4.。。。 6"社论给示威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阴影至今未能尽去,原因也在于中共官方主导的"文革"反思中,被权力操控的群众运动与民众自发的街头运动混为一谈,而且被当作导致社会动乱的根源。尽管该社论引来天怒人怨,但是当时民众对"运动啦"的担心并非无中生有,学生们必须辩解自己不是"文革"红卫兵及革命群众。

include_sub~���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