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招對抗電話騙案,阿嬤都懂的打詐術

ckxpress
·
·
IPFS
·
近年電話騙案橫行,家裡有長者的,多半接過詐騙電話,裝作氣急敗壞的騙徒聲稱是自己兒女,因某些原因急著要錢;要是對方先進一點用上「AI 聲演」,像真度可達以假亂真的地步。科技日新月異,面對不法之徒,該如何讓老人學會應對?

1、六月份的 UBR 合作方獵人書店超用心的說,把 21 本選書整理到一個書架,還準備了本該由我提供的簡介,解釋計畫的理念和做法。購書期到七月底為止,請到獵人買書,幫助香港保存好書吧。

2、今天(7.4,星期四)16:30-18:30,我會漂流到旺角 Happy Belly 喝杯熱茶、吃個刈包,等著讀者隨緣到場開錢包領 DHK token,或者聊聊別的。雖然連續進行了四星期,但請別忘了漂流教室是不定期,不定地點的 pop-up store,我只是最近稍微勤快而已。

3、DHK dao 第五次會議將於 7.5 星期五 21:00 在 meet.google.com/wip-... 舉行,粵語討論,歡迎任何人出席。

以下為內文。


近年電話騙案橫行,家裡有長者的,多半接過詐騙電話,裝作氣急敗壞的騙徒聲稱是自己兒女,因某些原因急著要錢;要是對方先進一點用上「AI 聲演」,像真度可達以假亂真的地步。

科技日新月異,面對不法之徒,該如何讓老人學會應對?

阿嬤低端打詐術

家母年事已高,兒孫滿堂,正是受騙的高危一族,也的確曾經接到這種詐騙電話,幸好致電被冒充的家兄確認,識破騙局。事後,我教家母使用軟件分析來電是否生成式 AI… 開玩笑,真實情況是,我跟家人約定口令「123」,請家母接到類似來電時要求對方提供口令,但凡說不出「123」的,一律視作騙徒。這解方無疑超級老套,經常出現在粵語殘片,不過「橋唔怕舊,最緊要受」,況且騙徒利用的也是超級老舊的手段,以口令應付,算是木門對木門。

或許你已經發現,家母致電家兄確認,正是先前提過的 2FA 雙因子認證,可見她的過人之處,要是出生晚一點,說不定會是個黑客。至於口令,對應的顯然是密碼,由此可見,防範在數位世界被駭也好,識破物理世界的詐騙也好,原理大同小異,一組不易外洩的密碼(你不至於以為我家的口令真的是「123」吧!?),加上 2FA,阿嬤都能學會。

我曾在〈密碼學不是學密碼〉一文以「芝麻開門」比喻數位世界的密碼,其實不太精準。試想想,阿里巴巴也好,馬雲四十大盜也好,無關身分,任何人喊出「芝麻開門」都能打開洞穴的入口,得到相同的寶藏,計算機科學的術語把這種特性稱為「stateless」,即沒有狀態,在這裡的語境即是沒有身分。我剛隨意搜搜想知道中文怎麼翻譯,Google 居然說「沒有國籍」,真是歪打正著,教人傷感。

相對而言,當前流行的互聯網服務絕大部分都是「stateful」,即會因應你的身分給出不同結果,Alice 和 Bob 打開同一條鏈結,看到的東西往往不一樣。因此,數位世界的密碼總是搭配用戶名使用,單提供密碼「opensesame」沒法進入系統,而單提供用戶名不能直接進入系統,就更加是常識了……且慢——很少有人知道,在互聯網發展初期,確實有單靠用戶名就能以相應身分使用的論壇,另外,在著名學府 MIT,電腦即使需要登錄,但當時有著使用同一密碼的默契,共享資源,那簡直是「Trust. Don’t verify.」的年代,一去不復返。

拆開來理解,用戶名與密碼其實擔當不同角色,前者記錄身分,後者用作通行,合併使用,但凡成功認證就能動用相應用戶名的資料與資產,各種行為產生的數據,也將關連於這個身分。

沒有身分、沒有國籍

很多人覺得 web3 難用,原因有很多,當中較少被提及的是,相對於傳統 web2 應用皆為 stateful,web3 上的分散式應用 dapps 是 stateless 的,容易讓人水土不服,需要時間適應。

如果你有點經驗,或許會覺得奇怪,使用 dapps 不是也需要用錢包登錄嗎。是,也不是。細心留意的話,會發現 dapps 需要到錢包時通常會用「連接」(connect)一詞,而較少用「登錄」(login)這個說法;如有 dapps 用「登錄」的話,可能是考慮到對用戶比較好懂,事實上並不準確。

純正的 dapps 如 Uniswap 和 Aave 等,不會提供電郵和密碼登錄,原因是用戶的 state 無法存於區塊鏈這份公開帳本,一旦提供傳統登錄方式,就得使用傳統的數據庫儲存用戶資料,代表滲入了中心化元素,遇上公司倒閉或天災人禍導致單點故障,用戶數據就會丟失。

以往多次提到,我們常說的區塊鏈「錢包」是個很誤導的術語,密碼貨幣從來都不在錢包裡,甚至根本就沒有型態,比較接近的類比是鑰匙圈或者鑰匙包。當 dapps 要求用戶「連接錢包」,翻譯成白話就是「請從你的鑰匙包拿出鑰匙,插入鎖孔」。如果類比在物理世界打開家門,這代表裡頭的東西你可任意用;如果你是阿里巴巴,憑著咒語鑰匙「芝麻開門」就能拿取寶藏。在以上例子,「鑰匙」就是 private key 私鑰,「鎖孔」就是 public key 公鑰,而認匙不認人,任何人憑著私鑰都能取用區塊鏈所記錄的相應資產,這個特性就是 stateless。

Password + Private key = Passkey?

「用戶名 + 密碼」的登錄機制普及了三十多年,但一直問題多多,好記的密碼不安全,安全的密碼不好記,容易被釣魚之餘,還要面對服務供應商數據洩漏的風險,用戶躺著中槍。

另一邊廂,基於密碼學「公鑰 + 私鑰」的不對稱加密、解密機制,由比特幣等應用實證保安度高,牢不可破,但沒法存儲用戶的狀態,體驗更是強差人意,光是要求用戶自行存好私鑰或助記詞,否則丟失所有資產,就足以嚇跑絕大部分潛在用戶。

有見及此,業界於年前推出了 passkey 標準,務求兼收並蓄,同時利用兩種機制的好處。稍後在資安系列的第四篇,我們將討論 passkey 的基本原理,了解它如何兼容 stateful 的傳統應用之餘,又能像區塊鏈般難以破解,更重要的是,passkey 使用起來要比密碼登錄和錢包鏈接都更加簡便。

(後記:讀者不一定感覺到,這期週報比較一般的短。上期週報開信率暴跌三分之二,只有 11%,讓我十分困擾,搞不清是因為我只顧寫內文而沒花心思在標題,題目取得像悶死人的教科書(刊出後發現數據極差,我修改了網頁版的文章標題,但已發的郵件當然沒法修改標題)、資安系列過於正經八股、還是純粹是很 buggy 的 Paragraph 統計有誤。總之,在資安系列中 2FA 的起password 的承之後,合到 passkey 之前,負責轉的這篇第三部,我寫的戰戰兢兢,盡可能長話短說,並取個平易近人的題目,希望能讓開信率回到原有水平。

至於上期週報,建議沒打開的讀者補讀,我剛重看,覺得雖然可以略作調動,少點學術,多些趣味,但總體內容相當有用,實在不值得被打落冷宮。)


p.s. 七一假期,趁機執拾。家裡東西挺少,就是書稍微多,為節省空間,除了特別大的繪本之類,其他書分前後兩層安放,後面的平日看不到。經過一輪調動,中國相關的書籍全部安置到後面的一層。我不確定,這算執拾書本,還是收拾心情。

Original link: chungkin Express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logbook icon
ckxpress地球人。人文為體,科技為用。 創業者。LikeCoin、DHK dao 發起人。 創作者。逢週四刊出《區塊鏈社會學》週報,文章全數收錄於 ckxpress.com。 沒有固定手機號碼,但一封電郵就能輕鬆聯繫上—— kin@ckxpress.com。
  • Author
  • More

LikeCoin v3 升級進度 報告十大重點

DHK 那個 D

去中心化不代表不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