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Coin 3.0 綠皮書.一.重返以太坊

ckxpress
·
·
IPFS
·
把 LikeCoin 遷回以太坊除了節省底層開發和維護成本,獲得起碼廿倍於 Cosmos 的用戶基數,更積極的意義在於進入整個 EVM 生態,馬上獲得各種搭配的工具,無縫與其他 DApps 互動,比如使用 Uniswap 以 USDT、USDC 和各種 ERC-20 通證兌換 LIKE,在 Opensea 交易 Writing NFT 和 NFT 書等。

有老友表示,上期〈LikeCoin 3.0 綠皮書.零.引言〉的所有文字都看得懂,但是加起來就不太懂。這種反饋我聽過多次,平時引以為戒,謹記只用白話,竭盡所能讓所有讀者都讀得懂;但是來到綠皮書系列,抱歉我選擇直接使用若干技術概念和專有名詞,如看不懂不妨留言,我會進一步展開,提供更多資料。


我所主張的 LikeCoin 3.0 升級,最核心的改動是把 LikeCoin 的區塊鏈底層搬到以太坊的 L2。換言之,LikeCoin 先從以太坊 L1 的 ERC-20 通證,變成現時以 Cosmos SDK 為基礎的公鏈,並建議再次搬回以太坊,成為 L2 上的 ERC-20 通證。

兩度搬家不是沒事找事,請先不要扁我,容我慢慢解釋。

兩度遷移的對與錯

LikeCoin 1.0 推出沒多久,在約 2018 年下旬以太坊開始擠塞,手續費(gas fee)飆高,普通一筆轉賬動輒十鎂,複雜的交易往往上百鎂。處理大宗交易的 DeFi 均因高昂的手續費大受打擊,主要處理小額回饋的 LikeCoin 更是完全沒法使用——沒有用家會為打賞一鎂而支付十鎂手續費吧。有鑑於此,與其被動地坐等 Ethereum 2.0,團隊耗時一年多,開發自家公鏈 LikeCoin chain 作為 LikeCoin 應用的底層,由驗證人收取低廉的手續費提供三大主要功能:

  1. 收發 LIKE 通證;

  2. 註冊內容的  ISCN(international standard content number)及元資料;

  3. 鑄造及買賣文章及書本等內容的 NFT。

然而,隨著以太坊於 2022 年升級到 PoS,再加上月前的 Dencun 升級,現時以太坊 L2 的交易不但暢通無阻,手續費更是微不足道,即使是比較複雜的交易如鑄造 NFT,費用仍能保持在一鎂以內。除了便宜與暢順,L2 還能透過 rollup 獲得以太坊主網的背書,保障數據安全。因此,時至今日以上三大底層功能都能低廉地在 L2 的 EVM 執行,當初另建新鏈的主因已不復存在,遷回以太坊以省下基建開發與維護成本,是個理性的決定。

坦白承認這一點,打倒昨日的我並不容易。不過,當我想到 LikeCoin chain 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刷存在感,更不是巧立名目撈取好處,就清楚明白當更安全更便宜的解決方案出現,LikeCoin chain 得以功成身退,我應該高興才對。退一步說,我寧願在預見到 LikeCoin chain 的重要性將日漸退減時提前部署,也不要死撐到 LikeCoin chain 有朝一日淪為「蚊子鏈」,浪費地球資源。

所以,當初耗費大量資源開發 LikeCoin chain 是決策錯誤麼?如果犯了錯,我願意承認和致歉,不過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那麼清晰,與其把所有責任扛到肩上,不如把過程解釋清楚,讓社群自行判斷。

事後孔明,也許會得出應該以逸待勞,坐等以太坊成熟而不耗費資源開發的結論(再不然先花幾年挖挖礦賺賺錢也不錯!?),可是我並沒有水晶球,只能基於有限的訊息,該決定時做決定,畢竟當時不投入資源開發自家鏈,結果不但接下來的 3、4 年在技術上難以寸進,用戶教育的工作也將無從開展。題外話,回頭看 2017、2018 年的「ICO 風潮」,發行通證獲得資金後,因為底層不夠成熟去實現白皮書而放棄的專案不在少數,而因為其他原因把專案束之高閣,資金袋袋平安,搞不好才是常態。

其次,無論是幣還是鏈,數據結構修改、硬分叉等十分普遍,除了神級的比特幣不算,很多鏈都經歷過重大更新,原因跟 LikeCoin 類似,技術不斷進步,需求一直發展,世上不存在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設計師與程序員只能審時度勢,基於當時的現實開發。以太坊並不例外,甚至是更新最多的公鏈之一,畢竟持續開發才是生命力的展現,用戶沒有感覺不是底層沒有改變,而是這些變化對使用體驗影響不大。

這帶出第三點,真正影響用戶體驗的不是底層的數據結構、用甚麼鏈之類,而是「人鏈介面」,即錢包地址、搭配的錢包軟體等,好比只要電子銀行的登錄方式、賬戶號碼不變,銀行內部的數據庫無論更新幾遍,改動多大,都只是技術團隊的事,頂多是停機更新時暫停服務。這方面,LikeCoin chain 本來有條件做得更好,可惜我輕視了維持錢包軟體和地址不變的重要性。

介面是用戶體驗之本

很多用戶都知道 LikeCoin chain 是基於 Cosmos SDK 開發,最近的 LikeCoin chain ChungKing++,其中一項更新便是把 Cosmos SDK 升級到 0.46.16。不過,只有跟著 LikeCoin 一路走來的用戶才知道,LikeCoin chain 原初是設計成以太坊側鏈(side-chain,當時 L2 rollup 的機制還沒落實),類似 Polygon, 0x 格式的地址不變,但自成一鏈。

基於這個思路,經歷約半年的開發,首個版本的 LikeCoin 測試鏈於 2019.04.18 鑄造出創世區塊,我還記得,當天我身處的台灣發生 6.1 級地震,慶幸沒有造成傷亡。這個代號 KaiTak 的版本,底層使用 Cosmos 的最核心 Tendermint 為共識引擎,但並未用到 Cosmos SDK,錢包地址維持 0x 格式,沿著這個方向把 LikeCoin chain 開發下去,用戶只需設定對應的 RPC 等參數,即可沿用 Metamask 等 EVM 錢包。

大約同一段時間,Cosmos Hub 於 2019.03.13 正式推出,附帶的 Cosmos SDK 逐漸成熟,團隊評估後決定採用,避免重新發明車輪,加快開發速度。改變方向後,基於 Cosmos SDK 的 LikeCoin 測試鏈於 2019.09.12 推出,代號 Taipei。再兩個月後,2019.11.15,以 SheungWan 為代號的 LikeCoin 2.0 正式推出並投入運作,是 Cosmos 生態中最早推出的公鏈之一。

Cosmos SDK 使 LikeCoin chain 能快速開發,也讓社群參與整個 IBC 生態跟其他公鏈互動,但代價是 LikeCoin 2.0 的錢包地址置換成以 cosmos1/like1 起始的格式,無法向後兼容,用戶需要把舊 LIKE 換成新 LIKE,情況類似舊版紙幣過期,需要到銀行換成新版;此外,錢包軟體也從以 Metamask 為主,換成以 Keplr 為主。為獲得 Metamask 和 EVM 的社群,近期基於 Cosmos SDK 的大型公鏈如 dYdX、Dymension 等,都「魔改」至雙地址,同時提供 0x 格式,技術上 LikeCoin chain 也可以作同樣處理,但此舉牽涉大量開發和用戶教育工作不特以,還很可能落得兩面不討好。

分享以上背景並非推卸責任,而是為了讓社群了解整個脈絡,也作為歷史紀錄供後來者參考。Cosmos SDK 幫助開發者快速搭建公鏈,以太坊努力不懈透過 PoS、L2 等方式擴容,均是優秀的技術,對業界貢獻良多,也都在不同的時間提供 LikeCoin 開發的底層,無論最終LikeCoin 走向如何,我都由衷感激兩個社群。

遷移的積極意義

把 LikeCoin 遷回以太坊除了節省底層開發和維護成本,獲得起碼廿倍於 Cosmos 的用戶基數,更積極的意義在於進入整個 EVM 生態,馬上獲得各種搭配的工具,無縫與其他 DApps 互動,比如使用 Uniswap 以 USDT、USDC 和各種 ERC-20 通證兌換 LIKE,在 Opensea 交易 Writing NFT 和 NFT 書等。以上例子只是冰山一角,經過十年發展,以太坊生態已經非常蓬勃,無論是錢包、DeFi、社群互動、民主治理、NFT 等等各方面,都累積了大量應用,讓開發者和用戶如玩樂高積木般自由疊加,組合出各種新功能。這種生態對 LikeCoin 的幫助,我們將在稍後進一步探討。

最近跟同業聊起,提到我 7 年來花在引導用戶安裝錢包軟體、生成地址、獲得第一筆密碼貨幣的時間,遠超推廣 LikeCoin 的時間,雖是打趣說笑,卻也千真萬確。以太坊基建已經足夠成熟去配合大規模採用,把 LikeCoin 遷回老家並非消極,相反是騰出寶貴資源,把精力集中到應用層的開發和運營,讓作者鏈上出版和讀者鏈上閱讀,變成生活日常。


p.s. 內向兼躺平的我,光顧同一食店上百次也從不搭訕。但有家常去的食堂,老闆因為公民媒體的報道對我有點認識,上週末剛跟我問到內容保育的進度,而我,從店的細節也一向看得出老闆是同路人,心照不宣。沒想到幾天不見,老闆娘剛在臉書宣布店主身故,即時結業,對於噩耗難以接受,我跑到食堂查問,不得要領,只見店外盡是食客拜祭的香燭、香煙和啤酒。祝傑哥一路好走。

Original link: chungkin Express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ckxpress地球人。人文為體,科技為用。 創業者。LikeCoin、DHK dao 發起人。 創作者。逢週四刊出《區塊鏈社會學》週報,文章全數收錄於 ckxpress.com。 沒有固定手機號碼,但一封電郵就能輕鬆聯繫上—— kin@ckxpress.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淺談機制設計:Show me the incentive

命運自決,LikeCoin 社群就升級方案公投

知天命之年,給自己的 50 項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