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能把“自我介绍”也吃掉就好了
从小到大,“自我介绍”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相当沉重的技术活。
主要的原因,我想先举个例子,比如说,我时常被身边的朋友或初次见面的人调侃说道“像日本人”,每逢听到这句短语时,我的反应都免不了延缓一瞬儿。
我并非厌恶日本(相反的,我对樱色文艺风情的欣赏由来已久),也并没有“来生愿在种花家”的强烈决心,只是扎扎实实地担忧起,对方为何毫不犹豫地给我贴上这个简单标签——TA是如何看待日本人的,正面或负面?不管是外貌或性格习惯,日本人的传统形象充满多样性,那么TA没有明说的特质指的是哪点,是否与真实的我存在天壤之别?如果TA因此对我产生了难以妥善回应的期待或者误解,我又该如何是好呢……
一旦稍微放任自己的大脑去考虑这些人际关系的问题,“像、日、本、人”这四个字就会变成重重压在我心上的山峦。类似的内心纠葛,往往在作自我介绍时止不住浮现,而随着介绍完毕,我便终于像个被自己和机场管理人员贴满标签的行李箱那样,送进了气势汹涌的集体。
在我的理解范围内,人类是一个发展历史超过数百万年的物种(时间跨度长);光是用化学的角度来解构,组成人体的元素就有60多种(复杂),与此同时,活跃在我们身体里的数万亿细胞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新陈代谢(多变)。
面对这般存活于世的人类(包括鄙人),假如愿意多花一点时间,全方位且去固定思维化地凝视对方的个性与灵魂,不疾不徐地借助更丰富词汇去下定义(或永远不),该是多么值得让我感激涕零的善举啊!
说起来,果然还是很奇怪吧。人们在观赏一幅画时,即便为它驻足几个小时亦甘之如饴,可在网络世界里,反而急于给完全没有生活交集的他者贴标签(甚至连3分钟的时间、4个字的长度也不愿多给),诸如“渣男、X婊”这等寻常生活类的用词似乎已经算温和了,若是牵扯到政治,精日、五毛、绿蛙、小粉红、香蕉人、恨国党、碍国贼等形容性名词在某话题下蜂拥而至之时,总是少不了一番骂战。
尽管卢梭说过,“一切都归源于政治”,我也认为这绝非普通民众或疫情结束就能迎刃而解的社会现象。但是怎么说呢,我始终打从心底抗拒这种急吼吼贴二维标签的举动:在表达自我信念的同时,我也想了解一番,对方如此呐喊的原因,一定是有什么经历或身份决定TA这么说吧,除此之外,TA也有不为我所知的其它面孔吧,说不定在别的平行宇宙,我们还能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呢。
像是那样,先行认同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正视人的伟大及不足之处,似乎能帮助我更平和、耐心地与这个世界互动,说得夸张点,私以为这是避免硝烟弥漫的最佳方案——嗯,或许这种猜测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但我认真渴求着,能一直这般修炼下去,并将这套天真到无可救药的理念贯彻到我的每部作品里,成为它们的筋骨和灵肉。
啊,好像有些扯远了,抱歉哦。我是第一次来到马特市(初来乍到的新人,总是容易搞不清楚状况),往后在这个账号里,将主要连载我的原创文学小说(非网文风),一些杂谈随笔、生活及旅行攻略、“哪里有些不对劲的企划”等也非常有可能呈现在大家眼前。
顺带一提,我目前更新的长篇小说《羊吟之时》(点击关联作品即可阅读),这是一部探讨恋童心理与儿童色情的文学作品。亚洲版《洛丽塔》?嗯,慢慢读下去可能会让你打消这个第一印象,但正如《洛丽塔》所受到的书评“象征着古老的欧洲与年轻的美国”,这部作品能让读者诸君挖掘、把玩的地方,恐怕比我直言不讳的部分要多得多。
实不相瞒,自疫情以来,我差点就要罹患“网络失语症”,所以这次真心期待与你们多多交流,再严苛的书评也请向我袭来吧。习惯打繁体字或英日文的朋友,评论时无需顾虑我的母语习惯,香港的朋友,用粤语和我交流也完全没问题哦(毕竟我曾经都是睇TVB长大嘅细路仔^_^)。
以上,谢谢您能看到最后。嗯,若硬要做自我介绍,才能避免蹭话题之嫌,并且恰当表达我对大家的感谢和诚意,大约可如下说明:
岸光栖 英文笔名Anchors Lovegood: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善者,但如果可以的话,关于持续为女性和困境群体发声的文学创作,关于用稿酬成立慈善基金会,这些理想化过头的事情都想要试试看。
呼,终究还是好好照做了呢~每当这种需要小小奖励自己一下的时候,我就会吃条巧克力,它也是我必备的伴写神器,今后还望诸君多多关照,喜欢的话请务必点个赞赏或分享出去,那是能帮我换来美食、巧克力和风暴眼里成长的认可,再重要不过了。
话说回来,要是“自我介绍”这种存在也能每次都被我轻松愉快地吃掉就好了呢!(幸好还记得应题收尾(≧〇≦)//☆)
话说回来,要是萍水相逢的我们,每次都能像在餐桌旁边大叹美食,边对某些敏感话题各抒己见就好了呢!
干杯~( ^^)▽☆▽(^^ )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