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不只是学数数

茴香豆
·
(修改过)
·
IPFS
人之患(七)

几天前阿里数学竞赛初赛的结果在网上发出来,前几十名里,有两批黑马,一个17岁读中专的小姑娘,第12名,另一个上海高级私立中学的初中生名次也很靠前。当时一看到,我就很开心的在朋友圈转发,因为小姑娘可能是看得到的前xx名里唯一的女性。转发的同时,我也断定这件事,在墙外中文平台上也会发酵,心里其实有些打鼓,不知道小姑娘是否承受得了不得志的小镇做题家们的用“质疑”为名的戾气攻击。

事情一开始讨论,海外中文平台上就有调侃,说肘子必然会对此“打假”。我当时私心以为,做为一个有差不多同龄的女儿的父亲,肘子会不会因此对他而言非专业领域的东西闭嘴,可惜还是高看了他。忍了不到两天,肘子可能是为了流量,借所谓“网友”之名,开始用似是而非的“证据”攻击,当然,他还是要脸的,没有直接攻击小姑娘,而是攻击这个数学竞赛的主办方和小姑娘的恩师。

肘子的攻击文,我扫了一眼,就知道这可能是他思维上既定的偏见,影响到了他判断力的事件之一。

“证据“之一,是视频里小姑娘在黑板上写的某个证明的符号”好像错了”,而且连“错”了几次,因而失意小镇做题家们断言这个小姑娘只是往黑板上抄证明,而且连“抄”都没抄对。数学论证里面的符号的定义,和语言里某个文字的定义类似,虽然有字典可循,但是使用者也可能有不同理解,或者不同的使用方式,和论证的正确与否,没有直接关系。这个“质疑“,已经被在美国某大学数学系任教的一个华裔教授在微博“匿名”回应,大概意思是,论证格式不规范,但是思路是对的,和小姑娘自学的经历符合。

“证据“之二,是小姑娘在学校某次数学考试,好像没及格,证据是成绩单的”截屏“。这个“证据”,肘子好像已经回收,原因有说可能只是某次小考,也有说根本就不是真的。其实就是小姑娘有次数学考试没及格又如何?高中毕业前,我考过成千上万次的数学,记得的只有三次:

一次是小学三四年纪吧,平时数学一直徘徊在满分左右的我,忽然有一次小考不及格,当时想,小考而已,没关系,就不和爸爸妈妈提这事了。然后那个周末,妈妈带我上街买东西,偶遇我的数学老师。妈妈在调到中学教数学之前,和我的小学数学老师是一个教研室的。老师问妈妈,为什么我小考数学没及格,完全被蒙在鼓里的妈妈恼羞成怒,冲我后脑勺就是一巴掌,然后给老师道歉说,我没告诉她。回家以后,妈妈问我为什么没及格,我忘了是怎么答的了;又问我为什么瞒着她,我说怕她骂我,这个考试又不重要。妈妈只说了,下次不许撒谎。那一巴掌,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家里“挨打”,之后任何考试,我都只“报忧不报喜”,自然也没有了“挨打”的理由。

第二次忘了是初中还是高中,那时候“奥赛“在中国,还是个新鲜事。学校里有个物理老师,对这个很感兴趣,就开了数学和物理的“奥赛班”,每星期一两个晚上免费给学校的前十来名开小灶,我两个都参加了。物理班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停掉了,数学有同学考到参加全国集训的程度。我当时对竞赛毫无兴趣,但是有借口放学以后留在学校玩,是很难得的。平时放学回家,周一到周五晚上天黑以后不允许有任何娱乐活动,作业写完了就必须上床睡觉,而我笔头很快,一般在学校上课时间或者课间就把所有的作业都写完了,上课与我,是最好的看闲书时间。于是某天晚上“奥赛班”里的数学小考,100分的卷子,我考出了9分,好像还不是最低的。

第三次是高考,那一年数学物理我觉得都过于容易。物理我在考试的时候就知道有一道大题可能对题目的理解有误,解题解得极其繁琐,后来分数出来,果然就错了那一道题;数学我以为自己会拿满分,结果是不知道哪里被扣了一分, 差一分满分。中国的中考,高考,甚至小升初考试,过去一二十年,因为招生过程中,以及大学之后工作的不平等,题目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所以才会从小学开始,就有各式的“奥赛”课外班,其实是提前进行填鸭式的学习,用来做升学的敲门砖。

数学做为一门学问,人群中的99%, 可能学会其中的数数, 算账就足够了; 从事高科技以及各种非物理数学直接相关领域研究的,大学高数能及格,可能也够了; 之外其他的“高深“部分,和大多数人日常生活工作无关, 对这一部分的理解,天份比勤劳重要. 天分之外,需要对数学本身无功利的热爱,和热爱之后的心无杂念的执着追求,这两项,从视频里小姑娘谈吐,就可以看到。网上现在的共识是,阿里竞赛的题目,程度在大学高数之上。希望这个一夜爆红的小姑娘,风暴过后,能一直保持她眼睛里的光。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茴香豆Just because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投票记
3 篇作品

有始有终

鸡零狗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