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挥手告别,她们一挥手掐死这一切
这个夏天我看了很多Netflix的影片,托朋友的福,看的都是正版,于是狼吞虎咽,像是之后在没有机会了似的,一心想要看个够。但最终还没等夏天结束,我就对所谓的“Netflix套路”产生了强烈的厌恶感,像是摄入过多,以至于有点想吐的感觉。
所以《她和她的她》打着“由Netflix推出”的旗号热播时,我就在想,这究竟又是怎样一部保持“Netflix一贯水准”的影片。不过回想以前看过的《我们与恶的距离》《俗女养成记》,对台剧的期待程度总体超过了对Netflix的刻板印象,于是也主动卷入了这场潮流。
忍耐了漫长的一段时间,前几集还是不可避免地应证了对Netflix的总体印象,并没有安抚我对台剧制作的期待,感觉台词、情节处理得不够流畅而带来的那些细微尴尬,一下子就让我回想起夏天观看Netflix的感觉。可能因为对汉语更敏感,所以更容易察觉到不对劲,而英文或其他语言剧集,只能感受到整体的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结果,情节套路化,过渡上也敷衍。
但到了第六集,就像是修炼到一定程度后顿时开悟,并且一路高开,让人觉得它前面的尴尬都像是故意而为之,能够理解和忍受似的。冷静下来还是觉得不甘心,为什么不能从一而终地使用那种近乎通灵的技巧,从一而终地接近完美呢。想来想去还是Netflix惯用的招数,人们常说的“低走高开”,我头一回领悟到,于是不愿意给本片前半部分剧集找补了,确实就是技艺不够精湛的缘故。
或许正因为如此,它好的地方才会像是顿时开悟、有灵附身一样的好。《她和她的她》这部剧厉害就厉害在它真的讲清楚了“房思琪”背后的真相,而女主因创伤引发的“解离”、片段失忆与闪回,不如说是一种表现手法——你如何讲述这个故事,你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对于女性而言,这一桩也仅仅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切片,最难下咽的那一块,而当所有要素堆砌足够,达成微妙的平衡,才有概率发生。
在这部剧中,每一个“她”身上发生的,其实都是无数个“她”的总和必然导致的平均结果,就像是光的散射,明明是恶与暗,却可以那么气焰嚣张。
我看到剧名英译是 Shards of Her,片状物、碎片,好像和我着重描述的“解离”、片段失忆与闪回,还有作为人生切片的痛苦和创伤,每个女性和她人和自己的复杂连接,都有了逐渐清晰的呼应,也间接说明了它想要表达的已经努力实现了。
除了主线剧情的层层展开,片中的女演员哪怕是作为一个等待被收集的碎片,也尽职尽责地完成了那个位置所需要达到的升华,虽然情节微弱,但凝结在一起后变成了所有女性的声音,一个完整的女性的声音。或者企图向现实世界抛出些什么,期待有人能接得住。比方女演员在电视剧里说一千遍“我没办法在践踏女性尊严的公司上班”,或许也是相信有一天在现实里有人能说出一遍并且获得公正的可能。
如果只看技艺如通灵的部分,整个故事全力托出的那个碎片,就像是对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一种复写,或者企图勾勒更多的,包括这个作品、“林奕含自杀”、以及在读者间产生的强大共情等等,而并不单指这部小说本身。
很多人同样提到了这部剧与《房思琪》的联系,但也都止于“题材”,说什么“光是题材就赢了”,就好像“性侵”是什么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事件,佩戴它就如同佩戴勋章。这恰恰和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所谈论的相反。
所以我其实很厌烦谈到这种相似,但是它又明明白白地摆到面前来。比如林晨曦自述“解离”时的感受、包括写下自己所经历与所想,无一不指向林奕含,而记忆中正在遭遇灾难与大屠杀的未成年少女们,又是小说中的房思琪、刘怡婷、郭晓奇,长大了又变成许伊纹。不过它好像做到了对这一切的复写,林林总总,千丝万缕,拼凑出一个关于“房思琪”的真相,让人感到心惊。
其实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现世与林奕含离世后,我一直想知道台湾是如何看待与对待它所象征的那个雾一样的世界,已经到了好奇的地步。因为在中国,它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强烈的符号,和女权讨论相互缠绕。就在这部电视剧上线之际,南京大学有一起举报高校教师利用职权性侵女学生并导致怀孕流产的事件,一如既往地遭到全面删帖,结果不得而知。
这部剧或许不能代表台湾的看法,但我觉得类似于“房思琪”的事件发生后,台湾社会有能力去讲述一个真相,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哪怕是这样一部工业化作品,也在尽最大的努力——这就回到了现实层面,所以影片结尾走向正常的人生,其实就是一种现实的期待,它结束了“房思琪式”的复写,而承担起了一种现实社会才应承担的责任。所以我想我能够忍受理想化的责任感所导致的平庸,因为无论在哪方面,它都尽可能出色地完成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